杀菌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9361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杀菌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杀菌设备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杀菌设备。
【背景技术】
[0003]目前大多数采用将蒸汽灭菌器产生的水蒸汽直接通过管子通入灭菌桶,没有很好的将水蒸汽循环再利用。且灭菌桶中没有隔板,各种物料、器具混合放置,之间容易发生碰撞。蒸汽发生器内温度过高,容易发生干烧,影响安全性。研究一种置物性能高、安全性能高的蒸汽灭菌器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蒸汽可循环利用,且安全性高、置物性能高的多功能蒸汽灭菌器。
[0005]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杀菌设备,包括灭菌桶、蒸汽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桶、所述灭菌桶均为圆柱形,所述蒸汽桶套装在所述灭菌桶外侧;所述蒸汽桶一侧底端设有一个回收管,回收管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桶一侧顶端设有一个蒸汽管,蒸汽管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位于蒸汽桶下方;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纵向隔板;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压感器和温感器;所述多功能蒸汽灭菌器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控制芯片、蜂鸣器;控制芯片分别与压感器、温感器、水位计、显示屏、蜂鸣器连接。
[0006]所述灭菌桶周围及底部设有若干个孔。
[0007]所述蒸汽发生器底端设有水位计。
[0008]所述纵向隔板上设有若干个孔。
[0009]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至少三个纵向隔板,各个纵向隔板之间距离不相同。
[0010]本发明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蒸汽桶与回收管连接,可将冷却的水蒸汽回收到蒸汽发生器,实现水的循环再利用,节约能源;设有多个纵向隔板,隔板两侧可以放置物料、器具,可以避免物料或者器具之间的碰撞和摩擦,置物功能较强;在蒸汽发生器中设置一水位计,当水不足时及时断电,防止干烧,且在灭菌桶内设置温感器和压感器,当温度和压力过高时停止加热,安全性能较高。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
[0013]杀菌设备,包括灭菌桶、蒸汽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桶、所述灭菌桶均为圆柱形,所述蒸汽桶套装在所述灭菌桶外侧;所述蒸汽桶一侧底端设有一个回收管,回收管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桶一侧顶端设有一个蒸汽管,蒸汽管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位于蒸汽桶下方;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纵向隔板;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压感器和温感器;所述多功能蒸汽灭菌器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控制芯片、蜂鸣器;控制芯片分别与压感器、温感器、水位计、显示屏、蜂鸣器连接。
[0014]所述灭菌桶周围及底部设有若干个孔。
[0015]所述蒸汽发生器底端设有水位计。
[0016]所述纵向隔板上设有若干个孔。
[0017]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至少三个纵向隔板,各个纵向隔板之间距离不相同。
[0018]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杀菌设备,包括灭菌桶、蒸汽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桶、所述灭菌桶均为圆柱形,所述蒸汽桶套装在所述灭菌桶外侧;所述蒸汽桶一侧底端设有一个回收管,回收管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桶一侧顶端设有一个蒸汽管,蒸汽管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位于蒸汽桶下方;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纵向隔板;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压感器和温感器;所述多功能蒸汽灭菌器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控制芯片、蜂鸣器;控制芯片分别与压感器、温感器、水位计、显示屏、蜂鸣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桶周围及底部设有若干个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底端设有水位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隔板上设有若干个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至少三个纵向隔板,各个纵向隔板之间距离不相同。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杀菌设备,包括灭菌桶、蒸汽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桶、所述灭菌桶均为圆柱形,所述蒸汽桶套装在所述灭菌桶外侧;所述蒸汽桶一侧底端设有一个回收管,回收管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桶一侧顶端设有一个蒸汽管,蒸汽管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位于蒸汽桶下方;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纵向隔板;所述灭菌桶内部设有压感器和温感器;所述多功能蒸汽灭菌器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控制芯片、蜂鸣器;控制芯片分别与压感器、温感器、水位计、显示屏、蜂鸣器连接。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蒸汽可循环利用,且安全性高、置物性能高的多功能蒸汽灭菌器。
【IPC分类】A61L2-07
【公开号】CN104815343
【申请号】CN201410783120
【发明人】朱伟萍
【申请人】朱伟萍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