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下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417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带下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粘稠液体。如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改变,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即为带下病。主要病因是“湿”邪。临床分型为脾阳虚、肾阳虚、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五种。在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的病因辨证施治。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物及其重量配比为:柴胡12-15g、白芍12-15g、当归10-12g、茯苓12_15g、白术12_15g、薏苡仁15-30g、炒山药12-15g、炒栀子10-12g、牡丹皮10_12g、茵陈30_40g、甘草6_10g。
[0004]优选用量:柴胡12g、白芍12g、当归10g、茯苓12g、白术12g、薏苡仁25g、炒山药12g、炒栀子10g、牡丹皮10g、茵陈30g、甘草6g。
[0005]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疗效好,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0006]药理分析:本发明所治之症是由于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脾失健运所致。故上述方剂中首选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共为臣药。茯苓、白术、薏苡仁、炒山药健脾利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炒栀子、茵陈清热利湿,共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缓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清热利湿之功效,对肝郁脾虚,湿热下注所致之带下病具有卓越疗效。
[0007]剂型及用法:本发明中药剂型为汤剂,水煎服,一日一剂,煎煮两遍。头煎加凉水1000ml,浸泡两小时,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续煎20分钟,取汁约200ml;二煎加热水1000ml,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续煎50分钟,取汁约200ml。两煎所得药汁混合,早晚饭后两小时各服200ml,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寒凉食物,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0008]【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09]实施例1: 一种治疗带下病的中药,是由下列原料药物及重量配比制成:柴胡12-15g、白芍12-15g、当归10-12g、茯苓12_15g、白术12_15g、薏苡仁15_30g、炒山药12-15g、炒栀子 10-12g、牡丹皮 10-12g、茵陈 30_40g、甘草 6_10g。
[0010]实施例2: —种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为:柴胡12g、白芍12g、当归10g、茯苓12g、白术12g、薏苡仁25g、炒山药12g、炒栀子10g、牡丹皮10g、茵陈30g、甘草6g。
[0011]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共收治病人38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在30-50岁之间。其中30-35岁患者6例,35-40岁14例,40-45岁16例,45-50岁2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半年。
[0012]二、诊断标准: 1、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绿,质粘稠,气腥臭。伴有阴部灼热痒痛或肿痛,乳房、胁肋、小腹胀痛,小便赤涩,头晕目眩,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脉弦滑。
[0013]、妇查可见阴道炎、宫颈炎或盆腔炎。
[0014]、血常规检查可见白血球升高,阴道分泌物检查可见绿脓杆菌、滴虫或其它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病原体。
[0015]三、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实验室及妇科检查均正常。
[0016]好转:异常带下消失,腹痛消失,但时有复发。
[0017]四、治疗结果:服药7天为一疗程,多数患者一疗程症状明显减轻,两疗程痊愈。38例患者中有36例治愈,2例好转。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4.7%,好转率5.3%。
[0018]五、典型病例:
例1、徐某,35岁,工人,2011年3月就诊,自述带下病已一年。病因由于工作不顺,上火生气所致。一年来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伴有心烦口苦,不思饮食,嗳气,善太息,经前乳房胀痛,大便溏薄。自用金鸡冲剂、灭滴灵等药,收效甚微。查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脉症合参,考虑为肝郁脾虚、湿热下注。拟本发明中药服用一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服一疗程,诸症消失而痊愈。嘱其戒忧郁、畅情怀。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0019]例2、苏某,45岁,教师。2013年6月就诊。自述带下色黄绿,量多,有异味一年多,伴心烦、口苦、不思饮食、乳房胀痛,大便溏薄。曾到妇幼保健院检查,诊为阴道炎,用过多种药物,但疗效不显,病情反复。今来诊要求服中药治疗。查体:患者情绪急躁,忧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四诊合参,考虑为肝郁脾虚、湿热下注,给予本发明中药服用一疗程症状大减,继服一疗程,诸症消失而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物及其重量配比为:柴胡12-15g、白芍12-15g、当归10-12g、茯苓12-15g、白术12-15g、薏苡仁15_30g、炒山药12_15g、炒栀子10-12g、牡丹皮 10-12g、茵陈 30-40g、甘草 6_10g。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治疗带下病的中药,是由下列中药组成:柴胡12-15g、白芍12-15g、当归10-12g、茯苓12-15g、白术12-15g、薏苡仁15-30g、炒山药12-15g、炒栀子10-12g、牡丹皮10-12g、茵陈30-40g、甘草6-10g。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4.7%,好转率5.3%。
【IPC分类】A61P15-00, A61K36-8994
【公开号】CN104825925
【申请号】CN201510301653
【发明人】刘云杰
【申请人】刘云杰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