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3437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中医认为风与体内痰、湿相结合致病。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分寒湿痹等。所以外风外邪致病的先导,是六淫病邪中的主要致病因素,故有“风者,百病之始也”之说。外风属阳邪,其性轻扬开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故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出现头痛、出汗、恶风等症状。外风还具有善行数变的特性,故致病后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如风痹呈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风瘆来势急剧,其痒难忍,但有时去也迅速,消退后常不留痕迹。外风所致病症较多,最常见的是外风兼挟寒或热邪,侵犯人体肺卫,产生发热、头项疼痛、恶风、畏寒、咳嗽等症状,俗称伤风、感冒。
[0003]目前市场上祛风除湿、行血化瘀、消肿止痛类主要以保健品或药物为主,常服这些保健品和药物存在价格昂贵、副作用大及功效不佳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公藤1500?1600克、麻黄42?45克、羌活4?6克、当归7?10克、川;10?15克、白芷7?12克、补骨脂10?15克、乳香5?10克、猪牙皂15?17克、苍术6?10克、厚朴10?13克、枳壳40?45克、黄精18?20克、小茴香10?14克、苦杏仁15?20克、五灵脂10?15克、炙甘草30?40克、白酒6000?7000克。
[0006]优选地,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公藤1550克、麻黄44克、羌活5克、当归9克、川芎12克、白芷10克、补骨脂12克、乳香8克、猪牙皂16克、苍术8克、厚朴11克、枳壳43克、黄精19克、小茴香12克、苦杏仁17克、五灵脂13克、炙甘草35克、白酒6500克。
[0007]优选地,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公藤1600克、麻黄45克、羌活5克、当归9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补骨脂15克、乳香10克、猪牙皂17克、苍术9克、厚朴13克、枳壳44克、黄精20克、小茴香13克、苦杏仁20克、五灵脂15克、炙甘草40克、白酒7000克。
[0008]以上所述的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净选、清洗、按重量份数比称取丁公藤、麻黄、羌活、当归、川芎、白芷、补骨月旨、乳香、猪牙皂、苍术、厚朴、枳壳、黄精、小茴香、苦杏仁、五灵脂、炙甘草烘干备用;
(2)将步骤(I)得到的丁公藤用蒸汽蒸3小时后切成碎片:
(3)将步骤(I)得到的麻黄、羌活、当归、川芎、白芷、补骨脂、乳香、猪牙皂、苍术、厚朴、枳壳、黄精、小茴香、苦杏仁、五灵脂、炙甘草原料分别捣碎成粗料末备用; (4)将步骤(2)和(3)得到的混合料末放入白酒中在常温下密封浸泡30天;
(5)将步骤(4)得到的料液过滤去渣;
(6)将步骤(5)得到的药液进行瓶装。
[0009]用法与用量:口服,本发明药酒每次17ml,每天早上、晚上各饭后饮用一次。
[0010]本发明部分原料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丁公藤、麻黄、羌活、白芷祛风除湿,五灵脂、当归、川芎、乳香行血化瘀、消肿止痛。
[0011]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本发明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精选上述各中药原料,经过白酒浸泡后,药物中有效成分被浸提出来,从而达到祛风除湿、行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00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药酒所用中草药药源丰富、普通廉价,制备方法科学简单实用,药酒无毒性,方便服用,调节人体机能,具有祛风除湿、行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用2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公藤1550克、麻黄44克、羌活5克、当归9克、川芎12克、白芷10克、补骨脂12克、乳香8克、猪牙皂16克、苍术8克、厚朴11克、枳壳43克、黄精19克、小茴香12克、苦杏仁17克、五灵脂13克、炙甘草35克、白酒6500克。
[0015]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公藤1600克、麻黄45克、羌活5克、当归9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补骨脂15克、乳香10克、猪牙皂17克、苍术9克、厚朴13克、枳壳44克、黄精20克、小茴香13克、苦杏仁20克、五灵脂15克、炙甘草40克、白酒7000克。
[0016]以上实施例一种祛风除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净选、清洗、按重量份数比称取丁公藤、麻黄、羌活、当归、川芎、白芷、补骨月旨、乳香、猪牙皂、苍术、厚朴、枳壳、黄精、小茴香、苦杏仁、五灵脂、炙甘草烘干备用;
(2)将步骤(I)得到的丁公藤用蒸汽蒸3小时后切成碎片:
(3)将步骤(I)得到的麻黄、羌活、当归、川芎、白芷、补骨脂、乳香、猪牙皂、苍术、厚朴、枳壳、黄精、小茴香、苦杏仁、五灵脂、炙甘草原料分别捣碎成粗料末备用;
(4)将步骤(2)和(3)得到的混合料末放入白酒中在常温下密封浸泡30天;
(5)将步骤(4)得到的料液过滤去渣;
(6)将步骤(5)得到的药液进行瓶装。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公藤1500?1600克、麻黄42?45克、羌活4?6克、当归7?10克、川芎10?15克、白芷7?12克、补骨脂10?15克、乳香5?10克、猪牙皂15?17克、苍术6?10克、厚朴10?13克、枳壳40?45克、黄精18?20克、小茴香10?14克、苦杏仁15?20克、五灵脂10?15克、炙甘草30?40克、白酒6000?700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公藤1550克、麻黄44克、羌活5克、当归9克、川芎12克、白芷10克、补骨脂12克、乳香8克、猪牙皂16克、苍术8克、厚朴11克、枳壳43克、黄精19克、小茴香12克、苦杏仁17克、五灵脂13克、炙甘草35克、白酒6500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公藤1600克、麻黄45克、羌活5克、当归9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补骨脂15克、乳香10克、猪牙皂17克、苍术9克、厚朴13克、枳壳44克、黄精20克、小茴香13克、苦杏仁20克、五灵脂15克、炙甘草40克、白酒7000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净选、清洗、按重量份数比称取丁公藤、麻黄、羌活、当归、川芎、白芷、补骨月旨、乳香、猪牙皂、苍术、厚朴、枳壳、黄精、小茴香、苦杏仁、五灵脂、炙甘草烘干备用; (2)将步骤(I)得到的丁公藤用蒸汽蒸3小时后切成碎片: (3)将步骤(I)得到的麻黄、羌活、当归、川芎、白芷、补骨脂、乳香、猪牙皂、苍术、厚朴、枳壳、黄精、小茴香、苦杏仁、五灵脂、炙甘草原料分别捣碎成粗料末备用; (4)将步骤(2)和(3)得到的混合料末放入白酒中在常温下密封浸泡30天; (5)将步骤(4)得到的料液过滤去渣; (6)将步骤(5)得到的药液进行瓶装。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祛风除湿药酒的制备方法,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公藤1500~1600克、麻黄42~45克、羌活4~6克、当归7~10克、川芎10~15克、白芷7~12克、补骨脂10~15克、乳香5~10克、猪牙皂15~17克、苍术6~10克、厚朴10~13克、枳壳40~45克、黄精18~20克、小茴香10~14克、苦杏仁15~20克、五灵脂10~15克、炙甘草30~40克、白酒6000~7000克。本药酒所用中草药药源丰富、普通廉价,制备方法科学简单实用,药酒无毒性,方便服用,调节人体机能,具有祛风除湿、行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IPC分类】A61P29-00, A61K35-24, C12G3-04, A61K36-8969
【公开号】CN104857293
【申请号】CN201510334480
【发明人】董宝珍
【申请人】董宝珍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