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牙龈痛肿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0709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牙龈痛肿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牙龈痛肿的中药,属于牙科中药配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牙龈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牙龈肿痛主要是牙龈有炎症,牙龈下的炎症通过牙缝,牙结石,口腔死角进行多方位的传 播,导致牙龈附着牙菌斑而导致牙龈肿痛。牙龈肿痛的主要病因是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菌 斑、牙结石及软垢在龈缘附近牙面沉积,从而诱发牙龈炎。若不及时治疗,牙龈炎可逐渐发 展为牙周炎,最终导致全口牙松动及丧失。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牙龈痛肿的中药,以便更好地针对牙龈痛肿进行 治疗。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种治疗牙龈痛肿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草豆蔻6~10份、山苦草 8~12份、刺五加4~8份、杜衡8~12份、排钱草2~6份、蟾酥8~12份、牛蒡子4~ 8份、肿节风10~14份、山刺莓4~8份、蛇床子8~12份、绞股蓝4~8份、水翁花8~ 12份、蔓荆子4~8份、荜茇8~12份、白扁豆8~12份、委陵菜4~8份、三消草8~12 份、芦荟4~8份、丝瓜络8~12份、黑骨头4~8份、龙船花8~12份、千金子4~8份、 白侧耳8~12份、灰树花4~8份。
[0006]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牙龈痛肿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草豆蔻6份、 山苦草8份、刺五加4份、杜衡8份、排钱草2份、蟾酥8份、牛蒡子4份、肿节风10份、山刺 莓4份、蛇床子8份、绞股蓝4份、水翁花8份、蔓荆子4份、荜茇8份、白扁豆8份、委陵菜4 份、三消草8份、芦荟4份、丝瓜络8份、黑骨头4份、龙船花8份、千金子4份、白侧耳8份、 灰树花4份。
[0007]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牙龈痛肿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草豆蔻8份、 山苦草10份、刺五加6份、杜衡10份、排钱草4份、蟾酥10份、牛蒡子6份、肿节风12份、山 刺莓6份、蛇床子10份、绞股蓝6份、水翁花10份、蔓荆子6份、荜茇10份、白扁豆10份、 委陵菜6份、三消草10份、芦荟6份、丝瓜络10份、黑骨头6份、龙船花10份、千金子6份、 白侧耳10份、灰树花6份。
[0008]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牙龈痛肿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草豆蔻10份、 山苦草12份、刺五加8份、杜衡12份、排钱草6份、蟾酥12份、牛蒡子8份、肿节风14份、山 刺莓8份、蛇床子12份、绞股蓝8份、水翁花12份、蔓荆子8份、荜茇12份、白扁豆12份、 委陵菜8份、三消草12份、芦荟8份、丝瓜络12份、黑骨头8份、龙船花12份、千金子8份、 白侧耳12份、灰树花8份。
[0009] 上述各组分的中药药理和作用如下: (1)草豆蔻:味辛、微苦。归脾经、胃经。温中、祛寒、行气、燥湿。用于心腹冷痛、痞满 食滞、噎膈反胃、寒湿吐泻、痰饮积聚。 _〇] (2)山苦草: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慢性肝炎;小便淋痛;口疮;疮 疡肿毒;跌打肿痛。
[0011] (3)刺五加:性温;味辛;苦;微甘;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 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0012] (4)杜衡:味辛,性温,无毒。归味辛,温,无毒。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 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0013] (5)排钱草:味淡,苦;性平;小毒。归肺;脾;肝经。清热解毒;祛风行水;活血消 月中。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疳;风湿痹痛冰肿;膨胀;肝脾肿大;跌打肿痛;毒虫咬伤。
[0014] (6)蟾酥:味辛,性温;有毒。归心经。消肿止痛;解毒辟秽。主痈疽疔疮;咽喉肿 痛;风虫牙痛;牙龈肿烂;痧症腹痛。
[0015] (7)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 肿。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
[0016] (8)肿节风: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斑散瘀,祛风除湿 通络。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肢体麻木;骨折;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 痛;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胆囊炎;脓肿;口腔炎;风湿痹痛。
[0017] (9)山刺莓:味酸、甘、湿,性平。归肾、膀胱、大肠经。解毒,活血调经。用于毒热, 热性协日乌素病,肝热,青腿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动脉粥样硬化,肺结 核咳嗽。
[0018] (10)蛇床子:性辛、苦;味温;归肾经。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 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0019] (11)绞股蓝:味苦;微甘;性凉。归肺;脾;肾经。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 炎。
[0020] (12)水翁花:味苦,微甘;性凉。归肺;脾;胃经。祛风;解表;消食。主清热解毒; 祛暑生津;消滞利湿。
[0021] (13)蔓荆子:性凉;味苦辛;归肝、胃、膀胱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 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0022] (14)荜茇:味辛,性热。入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治心腹冷痛,呕吐 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齿痛。
[0023] (15)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补脾和中,化湿消暑。主治脾胃虚弱、食 欲不振、大更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0024] (16)委陵菜: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 血,痈肿疮毒。
[0025] (17)三消草:味微甘;性平。归心;脾经。清热;凉血;宁心。主癫病;痔疮出血; 硬结肿块。
[0026] (18)芦荟:味苦,性寒。泻火;解毒;化瘀;杀虫;活血。主目赤;便秘;白浊;尿血; 小儿惊痫;疳积;烧烫伤;妇女闭经;痔疮;疥疮;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0027] (19)丝瓜络:味苦,性凉;归肺、肝、胃经。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胸胁疼痛;风湿 痹痛,经脉拘挛,乳汁不通,肺势咳嗽,痈前程疮毒,他痈。
[0028] (20)黑骨头:味苦,性凉。通经络,祛风湿,活血,消炎。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月经不调,口腔炎,乳腺炎。
[0029] (21)龙船花:味甘辛,性凉。清肝,活血,止痛。治高血压,月经不调,筋骨折伤,疮 疡。
[0030] (22)千金子:性温,有毒;味辛;归肝、肾、大肠经。逐水消肿,破症杀虫。治水肿胀 满,痰饮,宿滞,症瘕积聚;妇女经闭;疥癣疮毒,蛇咬,疣赘。
[0031] (23)白侧耳:味辛,苦;性寒。归肺经。镇咳,止血,利湿,治虚劳咳嗽,咳血,吐血, 亦痢,白带,疔疮。
[0032] (24)灰树花:味甘,性平。益气健脾;补虚扶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