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祛痰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312921阅读:来源:国知局
察 24h。
[0111] 2、试验方法
[0112]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发布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 理学)将上述家兔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完整皮肤组,给予"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临床等 效4倍浓度;第二组破损皮肤组(用手术刀将各兔脱毛区消毒皮肤划等面积#字,以渗血为 度,作为破损皮肤组),给予"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临床等效4倍浓度;第三组对照组,给予 卤米松乳膏。给药量为2ml/次,24h内间歇给药共计3次,受试药均匀涂于左侧脱毛区,给 受试药24h后,洗去残留物,并于1、24、48、721!至(17,每日观察记录各兔体重、皮肤毛发、目艮 和粘膜的变化及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四肢运动等系统的情况。
[0113] 3、试验结果
[0114] 给药lh,24h,48h,72h至第7d后观察各组动物的皮肤,毛发,粘膜,呼吸,循环,神 经系统,四肢活动等均未见异常变化,无动物中毒死亡,破损皮肤组也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及 化脓表现。下表1观察给药前和给药7d后,各组家兔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
[0115] 表1 "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对家兔皮肤的急性毒性试验体重的影响
[0116]
[0117] 试验结果表明,"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高剂量组和卤米松乳膏对照组对完整皮肤 及破损皮肤家兔各观察7d,未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P > 0. 05)。
[0118] 以下通过皮肤过敏试验进一步观察本发明"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对皮肤的敏感 性。
[0119] 1、试验动物
[0120] 取白色豚鼠40只,将其背部两侧对称去毛,面积为3cm*3cm,分笼饲养,观察ld,按 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A组给"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低剂量、B组给"娲主膏"外用中药 方剂高剂量、C组给卤米松乳膏对照、D组给阳性对照药物2,4-二硝基氟苯。各组在两侧脱 毛区分别进行致敏接触和激发接触给药。
[0121] 2、试验方法
[0122]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发布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 理学)。
[0123] 致敏接触:按不同的组别将受试品低剂量"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高剂量"娲主 膏"外用中药方剂、卤米松乳膏对照组、〇. 1 % 2,4-二硝基氟苯0. 2ml/次,1次/天涂于豚 鼠背部左侧脱毛区,第7d及第14d以同样的方法各重复1次。
[0124] 激发接触:于末次给受试品致敏后14d,用低剂量"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高剂量 "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卤米松乳膏、0.1 % 2,4-二硝基氟苯0.2ml/次,分别涂于相应受试 组豚鼠右侧去毛区,接触6h后洗去残留物,即刻观察,然后于24h、48h、72h再观察皮肤有无 红肿、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情况及全身情况。
[0125] 3、试验结果
[0126] 表2"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对豚鼠皮肤的致敏试验(致敏接触)
[0130]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发布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 理学)中"皮肤过敏反应程度的评分标准"和"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对原始记录进行评分 统计,结果见表2和表3。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娲主膏"外用中药 方剂(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外用于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P > 〇. 05)
[0131] 综上所述,本发明"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具有祛痰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 效,该药物制作相对简单,价格适中,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临床践及动物实验表明:该方 剂外敷于不同的穴位对颈椎腰椎病及咳嗽具有显著疗效,温经散寒,对痛经有显著缓解作 用,做成栓剂对痔疮也有较好的疗效,且无皮肤刺激性,无毒性及皮肤过敏性反应,值得临 床应用推广。
【主权项】
1. 一种具有祛痰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中 药材如下,蓖麻子,当归,大黄,生地,枳实,黄柏,大戟,肉桂,白2£,弟活,香附,桃仁,细辛, 五倍子,川山甲,独活,玄参,防风,黄连,莪术,蜈蚣,密陀僧。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祛痰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 按如下重量配比: 蓖麻子10_20g,当归45-55g,大黄25-35g,生地45-55g,枳实45-55g,黄柏45-55g,大 戟 10-20g,肉桂 10-20g,白芷 45-55g,羌活 45-55g,香附 45-55g,桃仁 25-35g,细辛 10-20g, 五倍子25-35g,川山甲25-35g,独活45-55g,玄参45-55g,防风45-55g,黄连10-20g,莪术 45-55g,蜈蚣8条,密陀僧10-20g。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祛痰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最 优重量配比如下: 蓖麻子15g,当归50g,大黄30g,生地50g,枳实50g,黄柏50g,大戟15g,肉桂15g,白芷 50g,羌活50g,香附50g,桃仁30g,细辛15g,五倍子30g,川山甲30g,独活50g,玄参50g,防 风50g,黄连15g,莪术50g,蜈蚣8条,密陀僧15g。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祛痰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诸药放在不锈钢或者铝制容器中,用纯麻油泡制四十九天。然后用桃木炭文火慢煎 (切忌柴火过急),熬制过程需用新鲜柳木棍顺时针慢慢搅动(煎治过程为12小时左右), 待药物煎至焦黑,滤出麻油。将滤出的麻油重新放到桃木炭的炉子上大火将麻油煮沸放入 飞黄丹,继续文火加温,温度200度收膏。待膏药冷却后,深埋净土之中三天,以放火毒。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祛痰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其 治疗范围在于:外敷于双侧委中穴和阿是穴(腰部最不舒服位置)治疗腰部疾病,于双侧肩 井穴和阿是穴(颈部疼痛部位)治疗颈椎病,于神阙穴(肚脐)治疗痛经,于涌泉穴治疗干 咳,于膻中穴和至阳穴治疗呼吸道肺部感染,于膻中穴和天突穴治疗咽喉部炎症。6.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祛痰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 把熬好的稠膏做成2克大小药丸状,每晚睡前用淡盐水清洗肛部,之后塞5厘米深用于治疗 痔疮,7天为一疗程。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祛痰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娲主膏外用中药方剂,由以蓖麻子,当归,大黄,生地,枳实,黄柏,大戟,肉桂,白芷,羌活,香附,桃仁,细辛,五倍子,川山甲,独活,玄参,防风,黄连,莪术,蜈蚣,密陀僧配制而成,本发明药物是根据中医辩证理论配伍,外敷于双侧委中穴和阿是穴治疗腰部疾病,于双侧肩井穴和阿是穴治疗颈椎病,于神阙穴(肚脐)治疗痛经,于涌泉穴治疗干咳,于膻中穴和至阳穴治疗呼吸道肺部感染,于膻中穴和天突穴治疗咽喉部炎症药丸用于治疗痔疮,配方合理,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价格适中,应用方便,是临床上治疗多种慢性病的有效方剂。
【IPC分类】A61P11/14, A61K9/06, A61K35/64, A61P11/10, A61K35/648, A61K33/24, A61P1/10, A61P11/04, A61K36/9066, A61K35/36, A61P1/00, A61P9/14, A61P19/08
【公开号】CN105031518
【申请号】CN201510382572
【发明人】李晓晓
【申请人】李晓晓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日
...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