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9676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日趋上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万例新发患者。NGU是一组疾病的统称,从部位说,包括了男、女尿道和女性的宫颈及阴道的炎症。从病原学来说更为复杂,包括除了淋菌感染外的其他致病菌引起的炎症,最常见的为沙眼衣原体和解脉支原体。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症状为:尿道外口微红有少许分泌物,小便后时有粘腻之物流出,心烦多梦,口干,或见腰酸神疲,舌淡红,少苔、脉细数。目前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满意,有一定复发率,且有些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大量反复使用。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苜蓿根、黄麻根、和筋草、半边莲、山茱萸、知母、秋葵、何首乌、茯苓、石竹,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苜蓿根40 - 50份、黄麻根30 — 40份、和筋草30 — 40份、半边莲20 - 30份、山茱萸20 — 30份、知母15 — 25份、秋葵15 — 25份、何首乌15 - 25份、茯苓15 - 25份、石竹5 — 10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苜蓿根45份、黄麻根35份、和筋草35份、半边莲25份、山茱萸25份、知母20份、秋葵20份、何首乌20份、茯苓20份、石竹8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苜蓿根:苦、寒。归肝、肾经。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临床用于热病烦满,黄疸,尿路结石等症。
[0008]黄麻根:苦、平。归大肠、膀胱经。利湿通淋,止血止泻。临床用于石淋,带下,泄泻痢疾,荨麻疹等症。
[0009]和筋草:淡、平。利尿通淋,行气止痛,接骨续伤。用于热淋,石淋,血淋,湿阴气滞脘,腹胀痛,跌打伤痛等症。
[0010]半边莲: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临床用于痈肿疔疮,蛇虫蛟伤,膨胀水肿,湿热黄疸,湿疹湿疮等。
[0011]山茱萸:酸、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治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等证。
[0012]知母:甘、苦、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
[0013]秋葵:淡、寒。利咽、通淋、下乳、调经。主治咽喉肿痛;小便淋涩;产后乳汁稀少;月经不调。
[0014]何首乌:苦、甘、涩、温。归肝、肾经。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临床用于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等。
[0015]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湾,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
[0016]石竹:苦、寒。归心、小肠经。临床用于利尿通淋,破血通经。尿路感染、热淋、尿血、妇女经闭、疮毒、湿疹等症。
[0017]非淋菌性尿道炎属于中医学“淋证”、“淋浊”等范畴,其病因多因房事不洁或感染秽浊之邪,由溺窍或阴户而入,阻滞下焦,蕴结膀胱,化热化火,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肝郁气滞,气血瘀阻而致。本发明中苜蓿根清热利湿、通淋,为君药,黄麻根利湿通淋,和筋草利尿通淋,为臣药,半边莲清热解毒、利尿,山茱萸补益肝肾,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秋葵通淋,何首乌滋阴、解毒,茯苓渗湿利水、滋阴,石竹利尿通淋。金钱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芋梗利湿、解毒、化瘀,泽泻利水渗湿,虎杖清热解毒,风寒草解毒利湿,水芹清热解毒,土牛膝利尿通淋。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通淋、渗湿利尿,泻火解毒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0018]本发明中药于2009年至2014年临床观察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46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年龄20 - 69岁,病程多在8天到9个月,平均时间20天,平均年龄45
岁O
[0019]2、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有不洁性交史;反复出现晨起尿道口有少许分泌物,小便轻微灼痛,分泌物淋菌培养阴性,衣原体和(或)支原体培养阳性,血清学试验、生物学检测衣原体和(或)支原体阳体。
[0020]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症状为:尿道外口微红有少许分泌物,小便后时有粘腻之物流出,心烦多梦,口干,或见腰酸神疲,舌淡红,少苔、脉细数。
[0021]3、治疗方法
3.1处方:苜蓿根45g、黄麻根35g、和筋草35g、半边莲25g、山茱萸25g、知母20g、秋葵20g、何首乌20g、茯苳20g、石竹8g。
[0022]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7天为I疗程。
[0023]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病原学检查弱阴性。
[0024]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病原学检查弱阳性。
[0025]无效:临床症状减轻,病原学检查阳性。
[0026]4.2结果:4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2例(47.8% ),有效20例(43.5% ),无效4例(8.7% ),总有效率为91.3%。
[0027]5、典型病例
5.1谢某,男,32岁,症见尿道灼痛,滴白,尿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多形核白细胞数大于5个,淋球菌检查及培养阴性,经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可见到支原体,小便频数,短赤,心烦多梦,口干,舌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为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28]5.2宫某,女,35岁,症见尿频,灼热,小便不适,尿道口轻度红肿,尿道灼痛,伴有腰酸,小便频数,短赤,灼热刺疼感,尿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多形核白细胞数大于5个,淋球菌检查及培养阴性,经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可见到支原体,诊断为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30]实施例1,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是由苜蓿根40g、黄麻根30g、和筋草30g、半边莲20g、山茱萸20g、知母15g、秋葵15g、何首乌15g、茯苓15g、石竹5g制成。
[0031]实施例2,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是由苜蓿根45g、黄麻根35g、和筋草35g、半边莲25g、山茱萸25g、知母20g、秋葵20g、何首乌20g、茯苓20g、石竹8g制成。
[0032]实施例3,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是由苜蓿根50g、黄麻根40g、和筋草40g、半边莲30g、山茱萸30g、知母25g、秋葵25g、何首乌25g、茯苓25g、石竹1g制成。
【主权项】
1.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苜蓿根40 - 50份、黄麻根30 - 40份、和筋草30 — 40份、半边莲20 — 30份、山茱萸20 - 30份、知母15 - 25份、秋葵15 — 25份、何首乌15 — 25份、茯苓15 - 25份、石竹5 - 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苜蓿根45份、黄麻根35份、和筋草35份、半边莲25份、山茱萸25份、知母20份、秋葵20份、何首乌20份、茯苓20份、石竹8份。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该中药是由苜蓿根、黄麻根、和筋草、半边莲、山茱萸、知母、秋葵、何首乌、茯苓、石竹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
【IPC分类】A61K36/8964, A61P31/00, A61P13/02
【公开号】CN105079416
【申请号】CN201510621844
【发明人】马玉生, 张建波, 刘珍
【申请人】马玉生, 张建波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