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386307阅读:10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HT)是一 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3-1. 5/1000,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 : 20,其中 以30-6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儿童、老年人均可见到。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 的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日益年轻 化趋势。目前,西医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主要采取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免 疫疗法和手术治疗等。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不能降低患者血清中高效价的抗甲状腺自身抗 体,对于患者自身免疫致病过程的直接作用较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亦需要长期服用,其 不良反应是多方面的,且复发率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以弥补单 纯西药治疗的缺陷与不足。
[0003] 中医治疗该病多借鉴"癭病"进行辨治。《圣济总录?癭瘤门》载:"石癭、泥癭、劳 癭、忧癭、气癭是为五癭。石与泥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忧、劳、气则本于七情。"本发明药物 所治,系由情志不畅,损及肝脾,肝失调达,气郁不舒;脾失健运,脾不化湿,聚而生痰,气郁 痰阻,壅结化热而致。气郁无形,痰阻较轻,致使颈前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胀闷,咽部不 适;气郁肝经,故见胸闷善太息,胸肋胀痛,气郁痰阻易化热,则见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情 志不畅,每易影响肝气之疏泄、条达,故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舌苔、脉象均为气郁痰阻化热之 征。应以理气舒郁、化痰清热、散结清癭为治。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种中药能 理气舒郁、化痰清热、散结清癭,本发明中药服用方便、成本低廉,治疗效果好。
[0005]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 -种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其原料药的重量份比组成为:柴胡8 - 22份、夏 枯草13 - 27份、乌药5 - 17份、佛手4 一 13份、浙贝母3 - 11份、玄参13 - 28份、生地 黄15 - 26份、白芍12 - 27份、黄芪10 - 26份、当归6 - 16份、皂角刺5 - 15份、蒲公 英10 - 21份、大青叶6 - 15份、威灵仙5 - 13份、桔梗6 - 14份。
[0007] 上述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优选原料药的重量份比组成为:柴胡12 - 18 份、夏枯草18 - 22份、乌药8 - 12份、佛手6 - 10份、浙贝母5 - 9份、玄参17 - 23份、 生地黄19 一 24份、白芍18 - 25份、黄芪16 - 24份、当归9 一 14份、皂角刺7 - 13份、 蒲公英13 - 19份、大青叶7 - 13份、威灵仙6 - 11份、桔梗8 - 12份。
[0008] 上述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进一步优选原料药的重量份比组成为:柴胡 13 - 17份、夏枯草19 一 21份、乌药9 一 11份、佛手7 - 9份、浙贝母6 - 8份、玄参18 - 22份、生地黄20 - 23份、白芍19 一 24份、黄芪18 - 22份、当归10 - 12份、皂角刺8 - 11份、蒲公英14 一 18份、大青叶8 - 12份、威灵仙7 - 10份、桔梗9 一 11份。
[0009] 上述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 (1)将柴胡、乌药、佛手、当归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将挥发油用环糊精包结备 用;
[0011] (2)将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生地黄、白芍、黄芪、皂角刺、蒲公英、大青叶、威灵仙、 桔梗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柴胡、乌药、佛手、当归合并,加水煎煮并浓缩;
[0012] (3)将浓缩液加乙醇搅拌,静置沉淀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浓缩至相 对密度为〇? 8 - 1. 15 (50 - 80°C)的清膏;
[0013] (4)向浓缩后的清膏中加入辅料搅勾,喷雾干燥;
[0014] (5)将喷雾干燥后的药粉与步骤(1)的挥发油的0 -环糊精包结物、娇味剂混合均 匀,干法制粒。
[0015] 上述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优选如下步骤:
[0016] (1)将柴胡、乌药、佛手、当归加其质量4 - 10倍的水蒸馏提取挥发油4 -8小时, 将挥发油用挥发油质量2. 5 - 13倍的0 -环糊精包结备用;
[0017] (2)将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生地黄、白芍、黄芪、皂角刺、蒲公英、大青叶、威灵仙、 桔梗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柴胡、乌药、佛手、当归合并,加水煎煮2 - 3次,每次加入药物总质 量6 - 20倍的水,每次煎煮1 - 2小时,煎液与步骤⑴中柴胡、乌药、佛手、当归提取挥发 油后的水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0. 9 - 1. 15(50 - 80°C)的浓缩液;
[0018] (3)将浓缩液加入95 %的乙醇搅拌,使其含乙醇量达到50 - 80% (m/m)静置沉淀 并滤过,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0. 8 - 1. 15(50 - 80°C)的清膏;
[0019] (4)向清膏中加入辅料搅匀,喷雾干燥;
[0020] (5)将喷雾干燥后的药粉与挥发油的0 -环糊精包结物、娇味剂混合均勾,干法制 粒即得。
[0021]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挥发油的包结为用挥发油2.5 - 13倍质量的 0 _环糊精,加适量水研匀或搅拌后,滴加挥发油,再研磨或搅拌,包结物在40 - 50°C干燥, 研碎,得挥发油的环糊精包结物。
[0022] 步骤(4)所述的辅料加入量为清膏含固量的0. 4 - 1. 2倍。所述的辅料可为糊精。
[0023] 步骤(5)所述的娇味剂加入量为喷雾干燥后的药粉质量的0 - 0. 3%。
[0024] 本发明针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早、中期,气郁痰阻,壅结化热证。
[0025] 方中柴胡为伞形科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辛苦,微寒。辛能条达肝气、疏理气 滞,善治肝之气郁不舒,微寒尚能清热,《四声本草》载"柴胡主痰满",《本草从新》谓之"治痰 热结实,心下烦热";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泻热,《神 农本草经》言其"散癭解气",《得配本草》载其"解郁结之热",与柴胡同用,理气解郁、化痰清 热,散结消癭,共为君药。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性味辛温,但气味较淡,作用和 平,功能理气,《日华子本草》言其"治一切气",《药品化义》谓其"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 香附";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清香故能醒脾,苦温燥湿,故能健脾化痰,辛味 能行,善能理气舒郁;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莖,味苦而辛,其性微寒。辛以散 结郁、苦寒以清热,功专清热散结。《本草求原》言其"散痰滞",《本草正》谓之"善开郁结", 《药性本草》载其"主颈下瘤癭疾";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味苦、咸,性寒。苦寒 能清热,咸寒能软坚散结,配伍浙贝母,治痰热壅结之证效优。上四味可助君药理气疏郁、化 痰清热、散结消癭,共为臣药。中医认为,"肝藏血"、"脾生血",若情志不畅,损伤肝脾,易伤 阴血。故用生地黄(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白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的干燥根)滋阴补血,黄芪(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当归(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补气生血,四药合用,既防"柴胡劫阴"之弊,又能防气血化源 不足,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性味辛温,性急锐利,攻散之力较 强,故有消肿散结之功,多用于瘪疬、痰核等病症;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 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和根茎,辛散温通。功能通络止痛,行气消痰。《开宝本草》载其"消 痰水、破坚积";蒲公英为菊科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味苦甘 性寒。长于清热解毒散结,兼能散滞气。《本草衍义补遗》载其"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 核";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页,苦咸而寒。能清热凉血消肿。上述八味,共为方 中佐药。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苦辛性平,祛痰利气。《药性本草》谓其"消聚痰 涎",《珍珠囊药性赋》载其"为诸药之舟辑",故能引药上行至颈项,为方中使药。诸药合用, 具有理气疏郁、化痰清热、散结消癭之功。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1
[0027] -种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其原料药的重量份比组成为:柴胡13份、夏枯 草19份、乌药9份、佛手7份、浙贝母6份、玄参18份、生地黄20份、白芍19份、黄芪18份、 当归10份、皂角刺8份、蒲公英14份、大青叶8份、威灵仙7份、桔梗9份。
[0028] 制备方法:
[0029] (1)含挥发油药物的提取:取柴胡、乌药、佛手、当归加入这些药物质量4倍量的 水,蒸馏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为备用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液另器收集,合并于水 煎液中浓缩,药渣合并于水煎醇沉药物中煎煮;
[0030] 称取相当于备用挥发油2. 5倍质量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