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7924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以较长时期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本发明人经过长期实践发现,中药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具有良好疗效,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白首乌、桔梗、刺玫果、野木瓜、凤尾参、梅片、山楂,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白首乌30-40份、桔梗30-40份、刺玫果20-30份、野木瓜20-30份、凤尾参10-20份、梅片10-20份、山楂10-20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白首乌35份、桔梗35份、刺玫果25份、野木瓜25份、凤尾参15份、梅片15份、山楂15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0008]白首乌:苦、平。归肝、肾、脾胃经。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疗疮。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晕耳鸣,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小儿疳积,产后乳汁稀少,疮痈肿痛,毒蛇咬伤等。
[0009]桔梗:苦、辛、平。归肺、胃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胞满胁痛,痢疾腹痛等。
[0010]刺玫果:酸、苦、温。归肝、脾、胃、膀胱经。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临床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肺结核咳嗽等症。
[0011]野木瓜:甘、温。归心、肾经。祛风和络,活血止痛,利尿消肿。临床用于风湿痹痛,胃、肠道及胆道疾患之疼痛,三叉神经痛,跌打损伤,痛经,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0012]凤尾参:甘、微苦、温。补气血,强筋骨,健脾胃。用于头晕耳鸣,心慌气短,手足痿软,筋骨疼痛,支气管炎,小儿食积,营养不良。
[0013]梅片:辛、苦、凉。归心、肺经。开窍醒神,散热止痛,明目去翳。用于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目赤翳膜,喉痹,口疮,痈肿,痔疮,蛲虫病等。
[0014]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肿痛等。
[0015]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故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的某些表现可以隶属于恶食、伤食、食积等范畴。小儿厌食症的发生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等原因,损伤脾胃正常的纳化功能,致脾胃失和,纳化失职所致。本发明诸药共奏健脾消积,消食健胃,解毒和络,醒神止痛之功效,达到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的目的。
[0016]本发明中药于2008年至2014年临床观察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57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0017]1、一般资料
[0018]57例患者中,年龄1-9岁,病程多在2个月到2年,平均年龄4.3岁。
[0019]2、诊断标准
[0020]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0021]2.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
[0022]2.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
[0023]2.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0024]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症症状:纳食不香,食少饮多,面色萎黄,困倦无力,夜睡不安,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唇舌色淡,舌苔白腻,脉沉细而滑。
[0025]3、治疗方法
[0026]3.1处方:白首乌35g、桔梗35g、刺玫果25g、野木瓜25g、凤尾参15g、梅片15g、山楂 15g0
[0027]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1剂,每日2次,7天为1疗程。
[0028]4、治疗结果:
[0029]4.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0030]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
[0031]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
[0032]未愈:食欲未见改善。
[0033]4.2结果:57例患者中,痊愈31例(54.4% ),好转23例(40.3 % ),未愈3例(5.3% ),总有效率为94.7% ο
[0034]典型病例
[0035]1、袁某,男,4岁半,食欲不振持续3个月,近来厌食、拒食。服用锌制剂、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药物,收效甚微。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少饮多,困倦无力,大便滂沱,舌色淡、舌苔白腻,脉细弱。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患儿主动觅食,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儿食量已于同龄人相同,后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患儿体重增加,随访1年,未再犯。
[0036]2、孙某,女,8岁,长期胃纳不佳,不知饥饿,不欲饮食,面色萎黄、口唇干裂,大便溏稀,小便偏黄,舌质红、苔白腻。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各种症状较前好转,大便成形易解。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儿食量已于同龄人相同,后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患儿体重增加,随访1年,患儿状况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38]实施例1,一种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白首乌30g、桔梗30g、刺玫果20g、野木瓜20g、凤尾参10g、梅片10g、山楂10g制成。
[0039]实施例2,一种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白首乌35g、桔梗35g、刺玫果25g、野木瓜25g、凤尾参15g、梅片15g、山楂15g制成。
[0040]实施例3,一种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白首乌40g、桔梗40g、刺玫果30g、野木瓜30g、凤尾参20g、梅片20g、山楂20g制成。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白首乌30-40份、桔梗30-40份、刺玫果20-30份、野木瓜20-30份、凤尾参10-20份、梅片10-20份、山楂10-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白首乌35份、桔梗35份、刺玫果25份、野木瓜25份、风尾参15份、梅片15份、山楂15份。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的中药,该中药是由白首乌、桔梗、刺玫果、野木瓜、凤尾参、梅片、山楂制成。临床可以用于治疗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
【IPC分类】A61K31/045, A61K36/80, A61P1/14
【公开号】CN105232740
【申请号】CN201510689155
【发明人】杨静
【申请人】杨静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