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795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止痛、镇咳功效较佳。
[0028]续断:补肝,强筋骨,定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慢性支气管炎咳血,治赤白便浊。
[0029]甘松: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
[0030]远志:又名萎绕、蔬菟等。产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以及四川;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00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多味中药为原料,科学配伍,各原料药之间协同作用,具有疏风散热,祛瘀消肿的功效,疗程短,见效快、治疗率高,值得推广。
[0032]临床观察:
(O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12年至今,对300例漏睛疮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0033](2)治疗方法
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5天一个疗程。
[0034](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
[0035]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试验室检查正常。
[0036]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0037]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有所改善,体征有改善。
[0038]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0039](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281例,治愈率高达93.7%,有效13人,总有效率高达98%。
[0040]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0041](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中药组份:通草4克、大黄5克、宪活3克、薄何4克、防风6克、牛旁子3克、鸦胆子3克、紫草4克、赤芍5克、杜仲6克、五加皮6克、秦艽10克、黄芪8克、茯苓6克、甘草5克、蜜柑草4克、芦竹根3克、瓜子金10克、楮实子6克、山梗菜10克、龙利叶10克、细辛6克、续断8克、甘松6克、远志5克。
[0042]制备工艺:将处方量药材加其重10倍的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服用。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5天一个疗程。
[0043]实施例2:
中药组份:通草6克、大黄6克、羌活5克、薄荷5克、防风6克、牛蒡子5克、鸦胆子3克、紫草5克、赤芍6克、杜仲8克、五加皮8克、秦艽11克、黄芪9克、茯苓7克、甘草6克、蜜柑草5克、芦竹根5克、瓜子金10克、楮实子8克、山梗菜10克、龙利叶12克、细辛6克、续断8克、甘松7克、远志6克。
[0044]制备工艺:将处方量药材加其重8倍的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服用。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5天一个疗程。
[0045]实施例3: 中药组份:通草8克、大黄9克、羌活6克、薄荷6克、防风8克、牛蒡子5克、鸦胆子4克、紫草6克、赤芍8克、杜仲8克、五加皮10克、秦艽12克、黄芪10克、茯苓8克、甘草7克、蜜柑草6克、芦竹根6克、瓜子金12克、楮实子10克、山梗菜12克、龙利叶15克、细辛8克、续断10克、甘松8克、远志8克。
[0046]制备工艺:将处方量药材加其重8倍的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服用。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5天一个疗程。
[0047]典型病例
姜某某,男,32岁,患漏睛疮,热毒上攻,闭塞泪窍,气血壅滞,结聚成疮,久延不愈,于2012年10月开始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两个疗程后病症明显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一个疗程后痊愈停药,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0048]隋某,61岁,患漏睛疮,患处红肿高起,坚硬拒按,疼痛难忍,红肿漫及面颊胞睑,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燥,于2014年I月开始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两个疗程后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0049]孙某某,53岁,患漏睛疮,眦部稍有隆起,压之不痛,头昏眼花,腰膝酸软,于2015年2月开始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两个疗程后基本痊愈,继续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一个疗程后痊愈停药,至今未见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通草4-8、大黄5-9、羌活3-6、薄荷4-6、防风6-8、牛蒡子3_5、鸦胆子3_4、紫草4_6、赤芍5_8、杜仲6_8、五加皮6-10、秦艽10-12、黄芪8-10、茯苓6-8、甘草5_7、蜜柑草4_6、芦竹根3_6、瓜子金.10-12、楮实子6-10、山梗菜10-12、龙利叶10-15、细辛6-8、续断8-10、甘松6-8、远志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通草6、大黄6、羌活5、薄荷5、防风6、牛蒡子5、鸦胆子3、紫草5、赤芍6、杜仲8、五加皮8、秦艽11、黄芪9、茯苓7、甘草6、蜜柑草5、芦竹根5、瓜子金10、楮实子8、山梗菜.10、龙利叶12、细辛6、续断8、甘松7、远志6。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汤剂,包括以下原料:通草、大黄、羌活、薄荷、防风、牛蒡子、鸦胆子、紫草4-6、赤芍5-8、杜仲6-8、五加皮6-10、秦艽10-12、黄芪8-10、茯苓6-8、甘草5-7、蜜柑草4-6、芦竹根3-6、瓜子金10-12、楮实子6-10、山梗菜10-12、龙利叶10-15、细辛6-8、续断8-10、甘松6-8、远志5-8。本发明以多味中药为原料,科学配伍,各原料药之间协同作用,具有疏风散热,祛瘀消肿的功效,疗程短,见效快、治疗率高,值得推广。
【IPC分类】A61P31/04, A61K36/899, A61P27/02
【公开号】CN105233027
【申请号】CN201510674822
【发明人】路以荣, 王秀芝, 金立慧
【申请人】菏泽海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