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33523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子宫内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结构发生炎性改变。宫腔有良好的引流条件及周期性内膜剥脱,使炎症极少机会长期停留于子宫内膜,但如急性期炎症治疗不彻底,或经常存在感染源,则可反复发作炎症。子宫内膜炎可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导致流产的最常见原因。
[0003]临床症状:(1)盆腔区域疼痛在月经间歇期间出现下腹部坠胀痛及腰骶部酸痛。
(2)白带增多因内膜腺体分泌增加所致。一般为稀薄水样,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呈脓性白带,并常含少量血液。当子宫积脓时分泌物呈脓性伴臭味。(3)月经过多经期规则而经血量倍增,流血期显著延长。不规则出血较少见。(4)痛经多见于未产妇女,但严重痛经者少见,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
[0004]目前西医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炎用药多选抗生素,长期反复使用易产生抗药性,造成疗效降低且不易根治。
[0005]本发明所涉及药材均可见记载于《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子宫内膜炎的目的。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败酱草9份、莪术10份、路路通5份、海桐皮6份、桑寄生5份、荜澄茄7份、昆布4份、千年健8份、扶芳藤9份。
[0009]发明人认为,此病多为肾阳空虚,湿毒热害乘虚而入侵袭子宫,正不胜邪病患乃生。治疗中着重利湿止带,化淤止痛。
[0010]本发明运用:败酱草消痈排脓;莪术消积止痛;路路通利水通经;海桐皮舒筋通络;桑寄生补肝强肾;荜澄茄温暖脾肾;昆布散结消痰;千年健活血止痛;扶芳藤散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利湿止带,化淤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炎。
[0011]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2]1、一般资料
[0013]发明人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共收集子宫内膜炎患者80例,均来自妇科门诊,均为女性,年龄25?60岁,已婚者75例,未婚者5例。病程1个月?2年。
[0014]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子宫内膜炎诊断标准
[0015]白带增多,色黄、呈水样、脓性或掺血,厌氧菌增多伴有恶臭味。下腹疼痛并向两侧大腿放射,疼痛程度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体温可升至39?40°C。妇检:宫体增大,有压痛,体质较虚弱。
[0016]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大于18岁的妇女。
[0017]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
[0018]2、试验方法
[0019]所有患者口服本发明按照实施例1制得的煎剂,每日3次。疗程4周。
[0020]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0021]3.1疗效标准
[0022]按照《子宫内膜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
[0023]①治愈:患者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正常,腰骶部疼痛和子宫压痛症状消失,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或正常,官腔内渗出和水肿消失,经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炎症消失;
[0024]②有效:患者月经周期和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腰骶部疼痛和子宫压痛等症状减轻,子宫内膜有所增厚,官腔内渗出、水肿症状有所改善,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炎症减轻;
[0025]③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无明显减轻或改善
[0026]3.2治疗结果
[0027]80例患者痊愈5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治疗期间2例出现轻度腹泻,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可见本发明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安全有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9]实施例1
[0030]称取:败酱草9克、莪术10克、路路通5克、海桐皮6克、桑寄生5克、荜澄茄7克、昆布4克、千年健8克、扶芳藤9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0031 ] 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0032]实施例2
[0033]称取:败酱草9克、莪术10克、路路通5克、海桐皮6克、桑寄生5克、荜澄茄7克、昆布4克、千年健8克、扶芳藤9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34]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口服,每日服用一次。
[0035]实施例3
[0036]称取:败酱草9克、莪术10克、路路通5克、海桐皮6克、桑寄生5克、荜澄茄7克、昆布4克、千年健8克、扶芳藤9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37]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败酱草9份、莪术10份、路路通5份、海桐皮6份、桑寄生5份、荜澄茄7份、昆布4份、千年健8份、扶芳藤9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败酱草9份、莪术10份、路路通5份、海桐皮6份、桑寄生5份、荜澄茄7份、昆布4份、千年健8份、扶芳藤9份;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份,即得煎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败酱草9份、莪术10份、路路通5份、海桐皮6份、桑寄生5份、荜澄茄7份、昆布4份、千年健8份、扶芳藤9份;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散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败酱草9份、莪术10份、路路通5份、海桐皮6份、桑寄生5份、荜澄茄7份、昆布4份、千年健8份、扶芳藤9份;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胶囊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败酱草9份、莪术10份、路路通5份、海桐皮6份、桑寄生5份、荜澄茄7份、昆布4份、千年健8份、扶芳藤9份。本发明运用:败酱草消痈排脓;莪术消积止痛;路路通利水通经;海桐皮舒筋通络;桑寄生补肝强肾;荜澄茄温暖脾肾;昆布散结消痰;千年健活血止痛;扶芳藤散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利湿止带,化淤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炎。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炎。
【IPC分类】A61K36/9066, A61P15/00
【公开号】CN105288483
【申请号】CN201510814596
【发明人】吴斌
【申请人】吴斌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