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06262阅读:来源:国知局
道引出管130头端设置有与麻醉机上的PETC02采集管入口匹配的标准接头131,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130比其它引出管140、150、160长。所述胃管引出管140的头端设置有与针筒前端相匹配的接头141,所述针筒优先选用20ml注射针筒。
[002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连接,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的头端分别从相应的小管引出管150、160伸出并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换接头210、310。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的末端5mm内开设有多个针孔220、320,所述针孔220、320包括末端顶部球面的针孔和末端侧壁四周的针孔。
[002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大导管100的材质优先选用硅胶材料,其柔韧度与临床上常用的硅胶象牙气管导管相似,管径大小与普通成人胃管的管径一致。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的材质优先选用PVC材料,管径大小与硬膜外导管相等。
[002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胃管腔120的长度为50~70cm,优先选用60cm左右;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的长度为20~30cm,优先选用25cm左右。所述胃管腔120内的小管腔12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内的小管腔112的直径只要能通过硬膜外导管大小的导管即可。
[002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抽吸效率,所述大导管100在胃管腔120末端处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胃内容物抽吸口 123。其中,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 113和胃内容物抽吸口 123均为03mmX5mm的椭圆形开口,其长轴沿大导管100长度方向。
[0025]使用时:先将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从相应的小管引出管150头端入口插入,经胃管腔120内的小管腔122后从大导管100的末端伸出5mm左右(可以黑线为标志,以黑线刚好露出为准),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的头端接装有2%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注射器;随后将大导管100表面表面充分润滑,经一侧的鼻孔轻柔插入,边前进边喷洒2%利多卡因以进行鼻咽部表面麻醉,大导管100插入15~16cm左右时,可将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后退lcm,使其末端退入胃管腔120内的小管腔122内以免划伤咽部粘膜,嘱咐患者吞咽,使大导管100进入食管;当大导管100插入50cm左右时,将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130头端的标准接头131与麻醉机上的PETC02采集管入口相连接,在大导管100推进过程中,观察PETC02波形和数值,当PETC02波形突然消失,说明大导管100的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 113已进入食管,这时可缓慢地后退大导管100,并旋转管腔,同时密切观察PETC02波形和数值,当PETC02波形和数值最接近正常时,说明此时大导管100的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 113正对声门,可用胶带固定大导管100。再将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从相应的小管引出管160头端入口插入,当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的末端从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 113伸出时,可正对声门,观察PETC02波形,在其波峰和波谷时分别向声门喷洒2%利多卡因2ml。目前研究表明,局部麻醉药小剂量多次喷洒,可降低局麻药血浆浓度,减少毒性反应的风险,增加表面麻醉效果,因此5分钟后,可经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再次向声门喷洒2%利多卡因2ml。此外,对于未禁食患者,在两次表面麻醉的间歇时间,可用20ml针筒接胃管引出管140的接头141以抽吸胃内容物。
[0026]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包括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导管内腔由隔膜分为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和胃管腔,所述胃管腔沿大导管全长分布,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从大导管的头端开始向末端局部分布,所述胃管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均由各自的隔膜分为大管腔和小管腔,所述胃管腔内的小管腔穿设有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小管腔穿设有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所述大导管在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末端处的侧壁开设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所述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末端从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靠近大导管的末端一侧伸出,所述大导管在胃管腔末端处的侧壁开设有胃内容物抽吸口,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的末端从大导管的末端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导管的头端向外延伸出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胃管引出管和两根小管引出管,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与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大管腔相连通,所述胃管引出管与胃管腔内的大管腔相连通,所述两根小管引出管分别与胃管腔内的小管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小管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头端设置有与麻醉机上的PETco2采集管入口匹配的标准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引出管的头端设置有与针筒前端相匹配的接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头端分别从相应的小管引出管伸出并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换接头,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末端开设有多个针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导管的材质为硅胶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材质为PVC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腔的长度为50~70cm,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的长度为20~30c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导管在胃管腔末端处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胃内容物抽吸口。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和胃内容物抽吸口均为03mmX5mm的椭圆形开口。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包括大导管,所述大导管内腔分隔为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和胃管腔,所述胃管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均又分隔为大管腔和小管腔,所述胃管腔内的小管腔穿设有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小管腔穿设有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所述大导管的中段侧壁开设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所述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末端从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靠近大导管的末端一侧伸出,所述大导管的末端侧壁开设有胃内容物抽吸口,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的末端从大导管的末端伸出。本发明为清醒气管插管和支气管镜检查提供更好的条件,必要时还可为未禁食的患者抽吸胃内容物。
【IPC分类】A61M25/00
【公开号】CN105363112
【申请号】CN201510898530
【发明人】高友光, 林献忠, 林财珠, 曾凯, 林群, 林健清, 蔡宏达
【申请人】高友光, 林献忠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