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3278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尿素氮、肌酐逐渐升高,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大中分子毒素滞留,以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发展的终末阶段即为尿毒症,亦称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ESRD患者必须依赖肾移植、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作为肾替代治疗的方法之一,是目前ESRD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而且维持性血液透析已使一些严重的ESRD患者得以生存,部分患者可以恢复一定劳动力,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0003]在中医理论中,血液透析是祛湿浊、通血脉之法。慢性肾衰竭标实之证实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的直接原因,亦是血液透析所针对的主要对象。血液透析通过弥散和渗透以达到消除体内过多水分及血中毒素,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大多使用较大剂量的肝素,故又起到活血化瘀、畅通血脉作用。在充分透析的患者中,其湿浊、瘀血清除充分,但是在透析不充分情况下,湿浊、瘀血清除不足,出现显著的邪实症状,如倦怠乏力、面黄不华、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胸闷气短、尿少无尿、腹胀呕恶、肤燥搔痒、面浮肢肿等症状,长此下去,进一步引发各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心包炎、贫血、透析性骨病等,从另一方面危及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0004]目前,已出现一些针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或中药制剂。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 20131011938.0涉及一种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局部硬结护理外用药散,由大黄、三七、红花、肉桂、浙贝、儿茶、冰片等配制而成。又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69029.6涉及一种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紫河车、巴戟天、当归、熟地黄、败酱草、土沙参、桂枝等中药制成。中国专利申请CN 20151040777.8涉及一种缓解血液透析后皮肤过敏、瘙痒的中药药浴,由地肤子、艾叶、青黛、石斛、红花、槟榔、吴茱萸、薄、金银花、急性子、土蜂子、泥蛇、苦楝皮等中药制备而成。但是,目前尚且没有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有显著疗效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20-40份、红参20-40份、山药20-40份、泽泻20-40份、猪苓20-40份、丹参20-40份、川芎20-40份、红花20-40份、黄连20-40份、蒲公英20-40份、苦参20-40份、麦冬20-40份、银杏叶20-40份、桑寄生20-40份、淫羊藿20-40份、菟丝子20-40份、柴胡20-40份、葛根20-40份、大枣20-40份、甘草20-40份。
[000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30-40份、红参20-30份、山药25-35份、泽泻25-35份、猪苓30-40份、丹参25-40份、
川芎20-30份、红花20-30份、黄连25-35份、蒲公英25-35份、苦参20-25份、麦冬30-40份、银杏叶30-40份、桑寄生25-35份、淫羊藿20-30份、菟丝子30-40份、柴胡20-30份、葛根25-35份、大枣30-40份、甘草20-30份。
[0008]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35份、红参30份、山药25份、泽泻25份、猪苓30份、丹参25份、川;20份、红花30份、黄连25份、蒲公英30份、苦参20份、麦冬30份、银杏叶30份、桑寄生25份、淫羊藿25份、英丝子30份、柴胡20份、葛根30份、大枣40份、甘草30份。
[0009]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所述中药制剂是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黄芪、红参、山药、泽泻、猪苓、丹参、川;、红花、黄连、蒲公英、苦参、麦冬、银杏叶、桑寄生、淫羊藿、菟丝子、柴胡、葛根、大枣、甘草,净选,混合,粉碎成100目?200目的粉末,备用;
(2)将步骤(I)制得的粉末,加8-12倍量水,加热煎煮2-4次,每次2-4小时,过滤,除药渣,合并煎煮液,浓缩至药液在65°C测时相对密度为1.15-1.30的清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3)步骤(2冲剩余的药渣,加3?5倍量、醇浓度为75%?85%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I小时?3小时,过滤,获得过滤药液,合并煎煮液,浓缩至药液在65°C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4)将步骤(2)和步骤(3)所得的干膏粉合并,即为该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
[0010](5)在步骤(4)所得的活性成分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采用常规的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0011]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鹿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PEG4000,虫蜡等。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中药药剂学,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其它辅料(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I版中各剂型记载的辅料)。
[0012]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制剂是片剂,其制备步骤为: (1)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黄芪、红参、山药、泽泻、猪苓、丹参、川;、红花、黄连、蒲公英、苦参、麦冬、银杏叶、桑寄生、淫羊藿、菟丝子、柴胡、葛根、大枣、甘草,净选,混合,粉碎成10目?200目的粉末,备用;
(2)将步骤(I)制得的粉末,加8-12倍量水,加热煎煮2-4次,每次2-4小时,过滤,除药渣,合并煎煮液,浓缩至药液在65°C测时相对密度为1.15-1.30的清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3)步骤(2冲剩余的药渣,加3?5倍量、醇浓度为75%?85%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I小时?3小时,过滤,获得过滤药液,合并煎煮液,浓缩至药液在65°C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4)将步骤(2)和步骤(3)所得的干膏粉合并,即为该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
[0013](5)在步骤(4)所得的活性成分中加入适量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用70-85%乙醇制软材,过16-20目筛制粒,将湿颗粒于40-60°C干燥,整粒,加入3%-5%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得片剂。
[0014]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药制剂是胶囊剂,其制备步骤为:
(1)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黄芪、红参、山药、泽泻、猪苓、丹参、川;、红花、黄连、蒲公英、苦参、麦冬、银杏叶、桑寄生、淫羊藿、菟丝子、柴胡、葛根、大枣、甘草,净选,混合,粉碎成100目?200目的粉末,备用;
(2)将步骤(I)制得的粉末,加8-12倍量水,加热煎煮2-4次,每次2-4小时,过滤,除药渣,合并煎煮液,浓缩至药液在65°C测时相对密度为1.15-1.30的清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3)步骤(2冲剩余的药渣,加3?5倍量、醇浓度为75%?85%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I小时?3小时,过滤,获得过滤药液,合并煎煮液,浓缩至药液在65°C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35的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4)将步骤(2)和步骤(3)所得的干膏粉合并,即为该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
[0015](5)在步骤(4)所得的活性成分中加入适量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用70-85%乙醇制软材,过16-20目筛制粒,将湿颗粒于40-60°C干燥,整粒,装入胶囊壳中,即得胶囊剂。
[0016]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滋补肝肾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发明配伍合理,简单易行,无毒副作用,便于患者服用,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供患者长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通过以下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需要指出的是,以下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并非对这些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
[0018]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为片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35份、红参30份、山药25份、泽泻25份、猪苓30份、丹参25份、川;20份、红花30份、黄连25份、蒲公英30份、苦参20份、麦冬30份、银杏叶30份、桑寄生25份、淫羊藿25份、英丝子30份、柴胡20份、葛根30份、大枣40份、甘草30份。
[0019]制备方法为:
(I)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黄芪、红参、山药、泽泻、猪苓、丹参、川;、红花、黄连、蒲公英、苦参、麦冬、银杏叶、桑寄生、淫羊藿、菟丝子、柴胡、葛根、大枣、甘草,净选,混合,粉碎成200目的粉末,备用;
(2 )将步骤(I)制得的粉末,加1倍量水,加热煎煮3次,每次2.5小时,过滤,除药渣,合并煎煮液,浓缩至药液在65°C测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3 )步骤(2 )中剩余的药渣,加4倍量、醇浓度为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过滤,获得过滤药液,合并煎煮液,浓缩至药液在65°C测时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干燥,粉碎,得干霄粉,备用;
(4)将步骤(2)和步骤(3)所得的干膏粉合并,即为该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
[0020](5)在步骤(4)所得的活性成分中加入适量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用85%乙醇制软材,过20目筛制粒,将湿颗粒于50°C干燥,整粒,加入5%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得片剂。
[0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