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灌肠剂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737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止呕、降压和维生素P样作用。
[0030]红藤:味苦,平。归肝经、大肠经。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主治: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白花蛇舌草:味微苦、微甘,性凉。归胃经、大肠经、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抗癌。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一说为抗肿瘤药),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抗溃疡、抑制生精等作用。用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湿热黄疸、胃炎、胆囊炎、胆石症;肠炎、痢疾、肾盂肾炎、尿道炎、盆腔炎;热毒疮疡、肺痈、肠痈、毒蛇咬伤。
[0031]千里光:性寒,味苦。归肝经、肺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杀虫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用治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肺炎、大叶性肺炎等。煎剂具有抗菌、抑制钩端螺旋体生长、抗滴虫等作用,对人阴道滴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0032]白蔹:性微寒,味苦。归心经、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用治痈疽发背、疔疮、瘰疬、水火烫伤等。近年来化学及药理方面的研究报道表明,含粘液质、淀粉,还含鞣质、黄酮苷、葡萄糖等。水浸剂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0033]拳参:性微寒,味苦、涩。归肺经、肝经、大肠经。清热解毒、止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用治湿热泄泻、痢疾、肝炎、血热、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痔血等。夕卜伤出血、无名肿毒、痈疖疔疮可取鲜品捣敷患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单味煎汤漱口或含咽。此外,本品内服尚可治温病高热惊痫抽搐,多加入止痉药中同用。拳参渗滤液与明胶制成的制剂有一定的止血作用。现发现还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0034]漏芦:性寒,味苦。归胃经。清热解毒、排脓通乳。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治疗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痈疽发背、疮疡等症。
[0035]金果榄:性寒,味苦。归肺经、大肠经。清热解毒、利咽、目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用治咽喉肿痛、痈疽疔毒、泄泻、痢疾、脘腹热痛。
[0036]配方中,诃子、罂粟壳、乌梅,涩肠、生津;青葙子、栀子、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再配败酱草、连翘、白花蛇舌草增强免疫、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抗溃疡;使得本方能行之有效的治疗结肠炎。
[0037]本发明以涩肠生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增强免疫为治则,多种药材组合协同,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活血通络,败毒散瘀,对治疗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0038]临床观察:
[0039](I)临床资料
[0040]本发明人于2009年至今,对329例结肠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性171例,女性158例。
[0041 ] (2)治疗方法
[0042]每日一剂,晚饭排便后灌肠滞留治疗,三天为一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灌肠后2-3个疗程后治愈,重病患者5-6个疗程后治愈。
[0043](3)疗效判定标准
[0044]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
[0045]治愈:呕吐、腹泻、腹部痛性痉挛、绞痛、便脓便血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
[0046]显效:呕吐、腹泻、腹部痛性痉挛、绞痛、便脓便血等症状基本消失,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0047 ]有效:呕吐、腹泻、腹部痛性痉挛、绞痛、便脓便血等症状有所好转,患者痛苦减轻;
[0048]无效:治疗前后检查对比,功能、症状、体征好转不明显。
[0049](4)临床结果
[0050]临床治愈298例(90% ),显效20例(6% ),有效9例(2.7% ),无效2例(1.3% ),总有效率为99.93 %。
[0051]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52]实施例1:
[0053]取诃子15克,罂粟壳16克,陈皮17克,干姜16克,五味子17克,乌梅18克,禹余粮18克,竹叶19克,青葙子19克,石决明18克,栀子20克,夏枯草19克,金银花17克,蒲公英21克,牡丹皮22克,桃仁19克,败酱草23克,连翘21克,红藤15克,白花蛇舌草24克,千里光25克,白蔹23克,拳参17克,漏芦15克,金果榄20克,取上述药物分两次煮汁,水煎、滤渣,冷却后密封分装至150ml包装袋中,即制成本发明的灌肠液。
[0054]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晚饭排便后灌肠滞留治疗,三天为一疗程。
[0055]实施例2:
[0056]取诃子30克,罂粟壳29克,陈皮28克,干姜30克,五味子32克,乌梅34克,禹余粮33克,竹叶30克,青葙子31克,石决明33克,栀子31克,夏枯草27克,金银花29克,蒲公英32克,牡丹皮31克,桃仁26克,败酱草35克,连翘29克,红藤28克,白花蛇舌草34克,千里光34克,白蔹32克,拳参28克,漏芦27克,金果榄28克,取上述药物分两次煮汁,水煎、滤渣,冷却后密封分装至150ml包装袋中,即制成本发明的灌肠液。
[0057]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晚饭排便后灌肠滞留治疗,三天为一疗程。
[0058]实施例3:
[0059]取诃子25克,罂粟壳24克,陈皮23克,干姜22克,五味子24克,乌梅26克,禹余粮25克,竹叶27克,青葙子25克,石决明24克,栀子26克,夏枯草21克,金银花23克,蒲公英25克,牡丹皮24克,桃仁23克,败酱草29克,连翘26克,红藤24克,白花蛇舌草27克,千里光30克,白蔹28克,拳参22克,漏芦25克,金果榄24克,取上述药物分两次煮汁,水煎、滤渣,冷却后密封分装至150ml包装袋中,即制成本发明的灌肠液。
[0060]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晚饭排便后灌肠滞留治疗,三天为一疗程。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制成:诃子15?30克,罂粟壳16?29克,陈皮17?28克,干姜16?30克,五味子17?32克,乌梅18?34克,禹余粮18?33克,竹叶19?30克,青葙子19?31克,石决明18?33克,栀子20?31克,夏枯草19?27克,金银花17?29克,蒲公英21?32克,牡丹皮22?31克,桃仁19?26克,败酱草23?35克,连翘21?29克,红藤15?28克,白花蛇舌草24?34克,千里光25?34克,白蔹23?32克,拳参17?28克,漏芦15?27克,金果榄20?28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制成:诃子15克,罂粟壳16克,陈皮17克,干姜16克,五味子17克,乌梅18克,禹余粮18克,竹叶19克,青葙子19克,石决明18克,栀子20克,夏枯草19克,金银花17克,蒲公英21克,牡丹皮22克,桃仁19克,败酱草23克,连翘21克,红藤15克,白花蛇舌草24克,千里光25克,白蔹23克,拳参17克,漏芦15克,金果榄20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取上述药物分两次煮汁,水煎、滤渣,冷却后密封分装至150ml包装袋中,即制成本发明的灌肠液。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灌肠剂。该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灌肠剂,由诃子,罂粟壳,陈皮,干姜,五味子,乌梅,禹余粮,竹叶,青葙子,石决明,栀子,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桃仁,败酱草,连翘,红藤,白花蛇舌草,千里光,白蔹,拳参,漏芦和金果榄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煎制而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IPC分类】A61P1/00, A61K36/9068, A61K33/26, A61K35/618
【公开号】CN105535893
【申请号】CN201511035798
【发明人】刘婵琳
【申请人】刘婵琳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