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97422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中药,具体设及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首先由Savary和Kussmal于1856年描 述。本病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的炎症,故又称为"主动脉弓综合病征"、 "缩窄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其中W头臂血管、肾动脉、胸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为 好发部位,常呈多发性,因病变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可引起不同部位动脉狭窄、闭塞, 少数可导致动脉瘤。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多数病例发病前有风湿、结 核、红斑狼疮或外伤史等。近年来有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理报告也证实 了运一点。
[000;3]多发性大动脉炎,在中医学中无类似病名,有人认为与"伏胀'、"血搏"相似。
[0004] 病因
[0005] 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体内产生免疫反应 相关。
[0006] 临床表现
[0007] ①头臂动脉型
[000引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至卒中 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可有头昏、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脑缺血严重者可有反 复晕厥,抽摇,失语,偏擁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 至肌肉萎缩。颈动脉、榜动脉和化动脉可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征),约半数患者于颈部 或锁骨上部可听到二级W上收缩期血管杂音。
[0009] ②胸主、腹主动脉型
[0010] 血管炎症累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甚至全主动脉。头颈、上肢高血压及下肢供血不 足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屯、惇、下肢发冷、间歇性贩行等。下肢皮溫低,阻塞远端脉搏明显减 弱或消失。阻塞部位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上肢血压常明显升高。
[00川③主-肾动脉型
[0012]主要累及主动脉、肾动脉。高血压为重要的临床表现,尤W舒张压升高明显,表现 为头晕、屯、慌,因下肢缺血而有肢体乏力、发凉、间歇性贩行表现。患者上下肢血压相差〉 20mmhg时提示主动脉有狭窄。大部分患者可于厮上部位闻及高调的收缩期杂音。
[001引④肺动脉-冠状动脉型
[0014]病变累及肺动脉受累并不少见,可见于单侧或双侧肺叶动脉或肺段动脉,且为多 发性病变。冠状动脉受累者少见,W前降支开口或其近段狭窄或闭塞。W屯、惇气短较多,但 比较轻。冠状动脉一旦发生,后果严重。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狭窄重的一 侧呼吸音减弱。
[001引⑤广泛型
[0016] 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属多发性病变,多数患者病情较重。
[0017] 治疗
[0018] ①抗炎治疗:有效控制感染有利于阻止病情发展。
[0019] ②激素:对早期或活动期患者效果较好,短期内改善症状,多口服强的松、地塞米 松等。
[0020] ③免疫治疗。
[0021 ] ④扩血管药物:W改善脑和肢体血运。
[0022] ⑤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灵等。
[0023] ⑥抗高血压药物:本病对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佳,需要两种W上药物合并应用。
[0024] ⑦中药治疗W髓入手,全身治疗,使病症开始好转,人体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0025] 本发明所设及药材均可见记载于《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0026]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药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 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目的。
[0027]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W下技术方案:
[0028] -种用于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W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药材制备而成:双股箭12份、络石藤10份、生藤10份、肾子藤9份、马簡6份、狗骨节22份、立爪 龙22份。
[0029] 下面结合中药学理论说明本发明有益效果:
[0030] 发明人认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病机随着其病期的演变,大体有=类:六淫侵 袭:寒湿之侵最为多见,诚如《素问?调经论》白:"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遂成无脉 症,然也有热毒郁结者,此常见于病变早期。主动脉及其大分支已有病理性改变,脉呈微涩 小紧之状,尚无典型之无脉症候,故有医家常将此急性活动期患者误诊为风湿、结核,实乃 已是热毒侵袭之期。正气虚赢:此病渐起,显与正气之强弱有关。本病的形成,首先由于屯、阳 不足,屯、营失和,脾气亏损,导致脉络搏阻。同时,正气之虚贏,虽W阳虚寒闭最为多见,但也 有阴亏于内之成因,本病患者W青年女性多见,男女之比可达1:8之巨,也提示与阴虚有关。 究其阴虚之脏腑,则与肝肾两脏有关。血脉疲涩:本病之病变主在大动脉及其分支,其病理 改变致使动脉内膜不规则增厚使管腔狭窄,并迟早引起血栓形成而闭塞。血循障碍、血凝不 行则主病在血。《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血"凝于脉者为泣","泣"是涩,即塞的意思,故脉 之疲涩是本病主要病理之一。总之,本病虽有邪侵、正虚、血疲之=方面病因病理因素,但外 邪之人侵常基于正虚之内在因素。邪之入侵则形成急性活动期之表现,待酿成病损后则随 正气之虚衰,邪热也衰,使病情进入慢性炎症中间期,W气虚血疲,气血虚弱,或肝肾阴虚为 主要表现,随着脉搏血疲之进一步损害则主W血疲阻络,甚则形成症瘤瘤痕之损害,则病属 晚期。故在本病之发病过程中正与邪、气与血均互为因果,相互转化。故治疗则采取清热解 毒,活血化疲,滋阴清热,平肝潜阳。
[0031] 本发明运用:双股箭桂风除湿,通络止痛;络石藤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 生藤桂风散寒,行气通络;肾子藤桂风除湿,活血镇痛;马簡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消肿; 狗骨节桂风除湿,通络止痛;=爪龙桂风除湿,散疲止痛。诸药合用,达到溫阳散寒、益气通 脉、补气养血、活血化疲之功效。
[0032]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3] 1、一般资料
[0034] 发明人2012年2月-2015年6月间共收集4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组24例,对照组23例。其中治疗组男9例、女15例,年龄23~54岁,病程1~6年;对照组男10 例、女13例,年龄24~57岁间,病程1~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无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