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备方法及其外用膏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974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备方法及其外用膏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三七、细辛、没药、乳香和防风用蒸馏法汽化成结晶,粉碎过细筛待用,作为组分1;b.取剩余原料药用乙醇萃取,作为组分2;c.将乙醇萃取过的药渣用水煎煮2次,合并浓缩提取液,作为组分3;d.将组分2组分3合并浓缩成浸膏,加组分1搅拌均匀装瓶。所述步骤b中,待排出药粉粉粒之间的空气,并有乙醇流出约20L左右,关闭放料阀,盖上漉筒、浸渍24小时,然后开放料阀进行渗漉。本发明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专利说明】
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备方法及其外用實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药配置品,特别设及一种治疗 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颜", 书云:"脚根颜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颜。"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 溪在《丹溪屯、法》中称之为"足跟痛",必须使用桂附膏。
[0003]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跑,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中药治疗跟骨痛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清代 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 消疲瘡,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0004] 中医气血理论认为,气血循环过程是人体一切组织器官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气 血W流杨平衡为贵,如果气血不流杨就会产生疲血,疲血阻于体内,将进一步导致气血循环 的恶化,造成更严重的疲塞,故中医W气血为纲,通过调气活血使之流杨平衡,可桂病强身、 去痛活血。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常常无明显诱因出现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难,且 行走负重后明显加重为其特点,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足跟痛病名是W足跟部疼痛而 命名的疾病。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有W下解剖特点:跟部皮肤是人体中最厚的部 位,其皮下脂肪致密而发达,又称脂肪垫。在脂肪与跟骨之间有滑囊存在。巧筋膜及趾短屈 肌附着于跟骨结节前方,跟腫呈片状附着于跟骨结节的后上方。
[0005]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素质下降,跟部组织经过长期慢性劳损,脂肪垫等 组织脱水,萎缩,退变;弹性降低,同时岁年龄增长骨骼渐发生脱巧,巧腫膜,跟腫等不适应 长时间的行走时紧张状态,常在跟骨附着处因不适应牵拉而发生损伤继而轻度的血性渗 出,日久激化成骨发生骨质增生并产生骨刺。此外滑膜反复摩擦亦可导致滑膜囊发炎等刺 激感觉神经出现疼痛。中医认为中老年人肾气渐亏,骨萎筋弛,气血不能濡于足部,外邪趁 机搏阻经脉而致疼痛。当属"搏症"范畴。
[0006] 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桂风除湿、溫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 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 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 解或消除。
[0007]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 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崎。在侧位X射线照 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 很难肯定,巧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巧筋膜炎引 起的足跟痛可W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腫对跟骨的拉力,前足巧屈,缓解巧筋膜的张 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注射后多数 病人在二周内可w治愈。
[0008]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搏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受寒邪所致。足跟痛是 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可是现在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像白领一族,上 班穿着时尚款式的凉拖鞋,足后跟部长期暴露,在空调房内易受寒邪侵袭,下班后忙于逛 街、跳瘦身操,足部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足跟长期受压、运动过度和受风寒,引起足 跟脂肪纤维垫无菌性炎症,最终诱发疼痛。
[0009] 肾为元气之本,肾主生殖、主骨。根据经络循环路线,足跟属肾经循环的范围。足跟 痛是一种常见病,W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 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搏"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 有关。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桂风除湿、溫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 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0010]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颜", 书云:"脚根颜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颜。"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 溪在《丹溪屯、法》中称之为"足跟痛",必须使用桂附膏。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今所用 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疲瘡,或壮筋骨,其方甚灵, 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0011] 西医一般用手术解决此问题,虽有一定疗效,但是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腔后神经 支和脾肠神经支切断,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引起某些并发症;而中药制品则因其取材天 然、安全性好、低副作用、文献资料丰富、临床疗效佳而备受青睐。但现有的方剂针对性差, 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足跟痛的症状,并且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的中药 组合物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W足跟肿胀、麻木疼痛、 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搏"范 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西医一般用手术解决此问题,虽有 一定疗效,但是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腔后神经支和脾肠神经支切断,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或引起某些并发症;而中药制品则因其取材天然、安全性好、低副作用、文献资料丰富、临床 疗效佳而备受青睐。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桂风除湿、溫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 痛的中药膏剂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诸药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 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因 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的中药外用膏剂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0013] 为解决W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其所述中 药外用膏剂包括W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伸筋草10~20份,皂角刺10~20份,骨碎补10~20 份,杜仲10~20份,延胡索10~20份,鸡血藤10~20份,木瓜10~20份,威灵仙10~20份,补 骨脂10~20份,川断10~20份,千斤拔10~20份,防己10~20份,川号10~20份,透骨草10~ 20份,Ξ屯10~20份,没药10~20份,乳香10~20份,细辛10~20份,地龙10~20份,±整虫 10~20份,防风10~20份,五加皮10~20份,独活10~20份,红藤10~20份,艾叶10~20份。
[0014] 所述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其所述中药外用膏剂也可W包括W下重量份数 的原料药:伸筋草10~15份,皂角刺10~15份,骨碎补10~15份,杜仲10~15份,延胡索10~ 15份,鸡血藤10~15份,木瓜10~15份,威灵仙10~15份,补骨脂10~15份,川断10~15份, 千斤拔10~15份,防己10~15份,川号10~15份,透骨草10~20份,Ξ屯10~20份,没药10~ 20份,乳香10~20份,细辛10~20份,地龙10~20份,±整虫10~20份,防风10~20份,五加 皮10~20份,独活10~20份,红藤10~20份,艾叶10~20份。
[0015] 所述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其所述中药外用膏剂还可W包括W下重量份数 的原料药:伸筋草10~20份,皂角刺10~20份,骨碎补10~20份,杜仲10~20份,延胡索10~ 20份,鸡血藤10~20份,木瓜10~20份,威灵仙10~20份,补骨脂10~20份,川断10~20份, 千斤拔10~20份,防己10~20份,川号10~20份,透骨草10~15份,Ξ屯10~15份,没药10~ 15份,乳香10~15份,细辛10~15份,地龙10~15份,上整虫10~15份,防风10~15份,五加 皮10~15份,独活10~15份,红藤10~15份,艾叶10~15份。
[001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 法,其所述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W下步骤:
[0017] a.取Ξ心细辛、没药、乳香和防风用蒸馈法汽化成结晶,粉碎过细筛待用,作为组 分1。
[001引b.取剩余原料药用乙醇萃取,作为组分2;
[0019] C.将乙醇萃取过的药渣用水煎煮2次,合并浓缩提取液,作为组分3;
[0020] d.将组分3组分2合并浓缩成浸膏,加组分1揽拌均匀装瓶。
[0021] 所述步骤a中,可W先将原料药Ξ屯、细辛、没药、乳香和防风用水蒸气法蒸馈,得 到结晶物,然后粉碎,过100-120目筛,作为组分1备用。
[0022] 所述步骤b中,可W将其余原料药切碎,将其浸泡置于有盖不诱钢桶内,加70 %乙 醇液,质量为粗颗粒的0.8-1倍,揽拌均匀,湿润密闭放置1小时W上,使充分膨胀;将渗漉筒 底部滤板用纱布袋包裹铺平后再将湿润膨胀后的药物样品拌松弄散,然后用不诱钢勺盛 粉,均匀的装入渗漉筒,装10-12厘米厚,用T型棒压匀,再按上述操作,一层一层的装入,适 当加压,药粉填装不得超过渗漉筒的2Λ高处;药粉面上盖不诱钢孔板压牢,打开渗漉筒下 面的放料阀,并放一容器,然后缓缓加入70%乙醇液;待排出药粉粉粒之间的空气,并有乙 醇流出约20L左右,关闭放料阀,盖上漉筒、浸溃24小时,然后开放料阀进行渗漉,控制渗漉 速度一般为lOOOg药材每分钟流出2~3ml,滤液放入胆液缸内,并将排空时的乙醇液倒入胆 液缸;将渗滤液合并静置,静置备用,作为组分2。
[0023] 所述步骤C中,可W将上述萃取过的原料残渣放入10倍量水中,浸泡1-2小时,加热 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 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05的滤液,作为组分3。
[0024] 所述步骤d中,可W将组分2与组分3合并,放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混合,先将滤液 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32的浓缩液,置0~5°C低溫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 %的助 滤剂娃藻±,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0 . Ig浸膏,加组分1揽拌 均匀,紫外线杀菌后装瓶。
[002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 法,所述中药外用膏剂制备步骤还可W为:
[0026] a.取Ξ屯、细辛、没药、乳香和防风用蒸馈法汽化成结晶,粉碎过细筛待用,作为组 分1;
[0027] b.将其余原料用麻油提取,作为组分2;
[0028] C.将组分1、组分2混合后装瓶,紫外线杀菌。
[0029] 所述步骤b中,可W将上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材加入5-10倍重量份的麻油中浸 泡7-10天,加热,大火煮沸,麻油沸腾后火力减小,熬至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拱 出药渣,将药油继续熬炼,并不断揽拌,炼至滴水成珠;将铅丹炒至朱红色,除去水分,过 100-120目筛除去杂质;将铅丹缓慢加入炼好的药油中,不断揽拌,成黑色的稠膏,炼好的膏 药稍冷后倾入冷水中,浸泡5-10天,每日换水一次,去火毒。
[0030] 中医气血理论认为,气血循环过程是人体一切组织器官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气 血W流杨平衡为贵,如果气血不流杨就会产生疲血,疲血阻于体内,将进一步导致气血循环 的恶化,造成更严重的疲塞,故中医W气血为纲,通过调气活血使之流杨平衡,可桂病强身、 去痛活血。诸药作为膏剂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 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颜", 书云:"脚根颜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颜。"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 溪在《丹溪屯、法》中称之为"足跟痛",必须使用桂附膏。
[0032]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跑,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中药治疗跟骨痛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清代 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 消疲瘡,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0033] 中医辨证治疗,分型治疗:1.肾阴虚型:足腔时热而足跟痛,用六味丸加龟板、肉 桂。2.肾阳虚型: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3.挟湿型:重着而肿,用换骨丹、史国公药 酒。4.湿疲流注型:用导疲汤加木瓜、革薛、防己。5.气血两虚型:用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 汤。6.血热型: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牛膝(见《医学入口·脚气》)。
[0034] 诸药作为膏剂,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 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0035] 中医气血理论认为,气血循环过程是人体一切组织器官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气 血W流杨平衡为贵,如果气血不流杨就会产生疲血,疲血阻于体内,将进一步导致气血循环 的恶化,造成更严重的疲塞,故中医W气血为纲,通过调气活血使之流杨平衡,可桂病强身、 去痛活血。
[0036] 独活,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ian et化an的干燥根。味辛、苦,性微溫。归肾、膀脫经。功效桂风除 湿,痛搏止痛。主治用于风寒湿搏,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本草汇言》:独 活,善行血分,桂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搏痛 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溫,活动气血,桂散 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脚气,化奔豚,疗痛瘤,消痴肿,治贼风百节攻痛,定少阴寒郁头疼,意 在此矣。
[0037] 补骨脂味辛;味苦;性溫归经:肾;屯、包;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补肾助阳;纳气平 喘;溫脾止泻。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阳瘦精;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止; 脾肾两虚;大便久泻。《本草经疏》: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之要药也。其主五 劳屯伤,盖缘劳伤之病,多起于脾肾两虚,W其能暖水脏、补火^生±,则肾中真阳之气得补 而上升,则能腐熟水谷、蒸糟巧而化精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W荣养乎五脏,故主五脏之 劳。屯情之伤所生病。风虚冷者,因阳气衰败,则风冷乘虚而客之,W致骨髓伤败,肾冷精流, 肾主骨而藏精,髓乃精之本,真阳之气不固,即前证见矣,固其本而阳气生,则前证白除。男 子W精为主,妇人W血为主,妇人血气者,亦犹男子阳衰肾冷而为血脱气陷之病,同乎男子 之肾冷精流也。
[0038] 骨碎补苦,溫。入肝、肾经。功用主治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搏 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阔尾炎,斑秀,鸡眼。《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 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0039] 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疲、预防治疗屯、脑血管疾病作用。 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洛。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摇,风热头痛,目赤、半 身不遂等。
[0040] 红花(拉下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 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澄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 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W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活血通 经,散疲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搏屯、痛、疲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 瘍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疲,散湿去肿的功效。
[0041] Ξ屯是W其根部入药,其性溫,味辛,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疲、消肿定痛功效,有"金 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屯"和"冬屯'。清朝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Ξ屯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立屯,为 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療",即屯为主要原料制 成。主治咯血,吐血,赃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0042] 川号,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 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溫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桂风止痛, 川号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颤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桂疲作 用广泛,适宜疲血阻滞各种病症;桂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搏痛等症。昔人 谓川号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0043] 鸡血藤,为五味子科、大血藤科、寃丝子科、蝶形花科等多种植物的别称。8~9月采 收,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地区及湖北、云南等地。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溫,归肝、屯、、肾经,色 赤入血,质润行散;具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风湿搏痛,手足麻木,肢体擁痕,月 经不调,经行不杨,痛经,经闭,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风湿所致的腰膝关节疼痛、风湿搏痛、肢 体麻木,常与红花独活、赤巧、地龙、黄巧、当归、丹参等配伍。可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常与香附、益母草同用。
[0044] 川断,又名续断,也名川旦,中药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的根,因能"续折接 骨"而得名。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 烘干。《滨南本草》:"补肝,强筋骨,定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适合用于治妇人白带, 生新血,破疲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
[0045] 透骨草,(学名:Phryma 1 邱tostachya L.subsp.asiatica(化ra化itamura)入药 部分为植物全草。W全草色绿、干燥、质嫩、无杂质者为佳。分布于全国各地。多为人工栽种。 W茎色栋红、不带叶、干燥、无杂质者为佳。一年生草本花弁,产中国和印度。性喜阳光,怕 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壤中,但也耐瘡薄。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 迅速。种子亦名急性子,茎亦名透骨草,均可入药,有活血化疲、利尿解毒、通经透骨之功效。 鲜草捣烂外敷,可治疮巧肿疼、毒虫咬伤。
[0046] 威灵仙属于药用植物,药材基源来源较多,《开宝本草》、《本草图经》、《救荒本草》 等所载的威灵仙,为玄参科植物;《滨南本草》所载的威灵仙,系菊科植物,而当今使用的多 为《中华本草》所载毛赏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国内分布较广,其根及茎 入药具有桂风湿、通经络、消骨梗之功效。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其新的用途不断的被发现,如 治疗胆结石,跟骨骨刺、足跟痛、食管癌等。桂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疲水,散癖积。主治痛风 顽搏、风湿搏痛,肢体麻木,膝冷痛,筋脉拘李,屈伸不利,脚气,追疾,症瘤积聚,破伤风,扁 桃体炎,诸骨嫂咽。《唐本草》: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達,服之效。《开宝本 草》:主诸风,宣通五藏,去腹内冷滞,屯、隔疲水久积,症瘤疫癖气块,膀脫宿脈恶水,腰膝冷 疼及疗折伤。
[0047] 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 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 用。味辛、甘,性微溫。有桂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疫的功效。
[004引防己,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茵香化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 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味辛,性溫。归肝、肾、脾、胃经。防己有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防己有暖肾散寒止痛的功效。防己用于寒痛腹痛,睾丸偏坠, 痛经,少腹冷痛,腕腹胀痛,食少吐泻。盐防己用于寒痛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0049] 乳香,中药名。为橄揽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 Boswellia化aur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 种乳香又弁为乳香珠和原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主治用于胸搏屯、痛,胃腕疼痛,痛 经经闭,产后疲阻,症瘤腹痛,风湿搏痛,筋脉拘李,跌打损伤,痴肿疮瘍。
[0050] 没药,中药名。为橄揽科植物地下树Co讓iphora myrrha Engl.或哈地下树 Commiphora molmol Engl.的干燥树脂。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 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等地。具有散疲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常用于胸搏屯、痛,胃腕疼痛, 痛经经闭,产后疲阻,瘤瘤腹痛,风湿搏痛,跌打损伤,痴肿疮瘍等病症的治疗。
[0051 ]防己利水消肿;桂风止痛。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搏痛;脚气肿痛;巧癖疮肿;高血 压病等。味苦;辛;性寒;归膀脫;肺;脾经。《本经》:主风寒溫追,热气诸痛、除邪、利大小便。 《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脫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李急、止泄、散痴肿恶结、(治)诸 瘤巧癖虫疮,通膜理、利九资。
[0化2] 皂角刺,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皂芙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具有消 肿托毒,排脈,杀虫之功效。常用于痴痘初起或脈成不溃;外治巧癖麻风。医学入口》:"皂刺, 凡痴痘未破者,能开资;已破者能引药达疮所,乃诸恶疮癖及巧风要药也。"《本草纲目》:"皂 芙刺治风杀虫,功与芙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
[0053]木瓜习见栽培供观赏,果实味涩,水煮或浸溃糖液中供食用,入药有解酒、去疲J员 气、止频之效。果皮干燥后仍光滑,不皱缩,故有光皮木瓜之称。木瓜鲜美兼具食疗作用,尤 其对女性更有美容功效。木瓜所含的蛋白分解酵素,可W补偿膜和肠道的分泌,补充胃液的 不足,有助于分解蛋白质和淀粉。木瓜含有胡萝l·素和丰富的维生素 C,它们有很强的抗氧化 能力,帮助机体修复组织,消除有毒物质,增强人体免疫力,帮助机体抵抗包括甲流在内的 病毒侵袭。木瓜果实中的有效成分能提高吞隧细胞的功效。
[0054] 红藤,風I名:大血藤,拉下学名:Sargentodoxa cuneata.为木通科、大血藤属落叶、 木质藤本植物;根茎可药用,有通经活络、散疲止痛、理气行血、杀虫等功效,主治风湿痛、天 气变化导致的关节酸胀、跌打损伤、痛经、闭经、咖虫。也可作兽医用药,对牛马误食品店妈 幢所致疾病有疗效。
[0化日]上整虫,中药名。为整赚科昆虫地整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整 Steleophaga Plan巧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具有破血逐疲,续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 损伤,筋伤骨折,血疲经闭,产后疲阻腹痛,癒瘤瘡块。
[0056]千斤拔,学名:Flemingia phili卵inensis Merr.et Rolfe,根供药用,有桂风除 湿、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消炎止痛等作用。桂风除湿、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消炎止痛。苗药: 根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偏擁,及慢性气管炎,乳腺炎,小儿麻搏后遗症,毒蛇咬伤《湘蓝 考》。
[0057]细辛解表散寒,桂风止痛,通资,溫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 鼻孰,鼻渊,风湿搏痛,疲饮喘咳。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 经》将其列为上品。迂细辛根细、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性溫,有小毒。归屯、、肺、肾经。 有桂风,散寒,溫肺、行水,开资的作用。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疲饮咳逆,风湿搏痛。此外, 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 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005引伸筋草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治关节 痛:牛尾菜五钱,路边荆一两,老鼠刺一两,稀盎草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性味归经: 苦辛溫,入肝经。主治功效:桂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搏,筋脉拘李疼痴。 外用治跌打扭伤肿痛。
[0059] 补骨脂果实入药,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之功能,并可治牛皮癖等皮肤病。药性: 苦、辛、溫。归肾、脾经。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肾虚腰痛,小便频数,小儿遗尿,肾漏,溫脾 止泻,纳气平喘。
[0060] 具体实施例1
[0061 ]将Ξ屯lOOOg、细辛lOOOg、没药lOOOg、乳香lOOOg和防风lOOOg用蒸馈法汽化成结 晶,粉碎待用,为组分1;其他原料伸筋草lOOOg,皂角刺lOOOg,骨碎补lOOOg,杜仲lOOOg,延 胡索lOOOg,鸡血藤lOOOg,木瓜lOOOg,威灵仙lOOOg,补骨脂lOOOg,川断lOOOg,千斤拔 lOOOg,防己lOOOg,川号lOOOg,透骨草lOOOg,地龙1000邑,±整虫1000邑,五加皮1000邑,独活 1 OOOg,红藤1 OOOg,艾叶1 OOOg,用乙醇浸泡,加热煮沸3次,每次1 -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将 合并后3次的滤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溫度至60°c-7(rc的浸 膏;成为组分2,混合组分1和组分2,调和凡±林,制成膏剂。
[0062] 具体实施例2
[0063] 按照所述份数将原料伸筋草1200g,皂角刺1300g,骨碎补1200g,杜仲llOOg,延胡 索1200g,鸡血藤1200g,木瓜1300g,威灵仙1200g,补骨脂1200g,川断1200g,千斤拔1200g, 防己1200g,川号1200g,透骨草1200g,地龙1200邑,±整虫1200邑,五加皮1200邑,独活1200邑, 红藤1200g,艾叶1200g,加入5-10倍重量份的麻油中浸泡7-10天;将麻油浸泡好的原料药加 热提取,大火煮沸,麻油沸腾后火力减小,熬至原料药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拱出药 渣,将药油继续熬炼,并不断揽拌,炼至滴水成珠。将Ξ屯1200g、细辛1200g、没药1200g、乳 香1200g和防风1200g蒸馈法蒸馈成结晶,并粉碎成细粉后过200-300目筛。将过筛的结晶细 粉放入熬炼好的药油中,成膏剂却后倾入冷水中,浸泡5-10天,每日换水一次,去火毒。
[0064] 具体实施例3
[00化]将Ξ屯1200g、细辛1200g、没药llOOg、乳香1200g和防风1200g用蒸馈法汽化成结 晶,粉碎待用,为组分1;其他原料伸筋草1200g,皂角刺1300g,骨碎补1200g,杜仲llOOg,延 胡索1200g,鸡血藤1200g,木瓜1300g,威灵仙1200g,补骨脂1200g,川断1300g,千斤拔 1200g,防己1300g,川号1200g,透骨草1200g,地龙1200邑,±整虫1200邑,五加皮1200邑,独活 1200g,红藤1200g,艾叶1200g,将其浸泡置于有盖不诱钢桶内,加70 %乙醇液,质量为粗颗 粒的0.8-1倍,揽拌均匀,湿润密闭放置1小时W上,使充分膨胀;将渗漉筒底部滤板用纱布 袋包裹铺平后再将湿润膨胀后的药物样品拌松弄散,然后用不诱钢勺盛粉,均匀的装入渗 漉筒,装10-12厘米厚,用T型棒压匀,再按上述操作,一层一层的装入,适当加压,药粉填装 不得超过渗漉筒的2Λ高处;药粉面上盖不诱钢孔板压牢,打开渗漉筒下面的放料阀,并放 一容器,然后缓缓加入70%乙醇液;待排出药粉粉粒之间的空气,并有乙醇流出约20L左右, 关闭放料阀,盖上漉筒、浸溃24小时,然后开放料阀进行渗漉,控制渗漉速度一般为lOOOg药 材每分钟流出2~3ml,滤液放入胆液缸内,并将排空时的乙醇液倒入胆液缸;将渗滤液合并 静置,静置备用;将过滤的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 缩液,置0~5 °C低溫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 %的助滤剂娃藻±,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 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O.lg生药量,为组分2。将组分1和组分2的合并,揽拌均匀,审U 成膏剂。
[0066] 本发明外用药物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结果
[0067] 按照DB61-267-1998《保健用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的要求,对本 发明药物进行了多次皮肤刺激试验。
[0068] 受试物:本发明的制剂。砰取受试物50g加蒸馈水制成50%糊状物备用。
[0069] 实验动物: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屯、提供日本大耳白家兔4只,雌雄各半, 体重2.5-3.0kg,一级动物(医动字第08-018号),饲料来源同上。动物室环境:溫度:22-25 °C,相对湿度:45-55%。动物房合格证号:医动字第08-37号。试验方法:试验前24小时,于每 只兔背部脊柱两侧剪毛备皮,去毛范围各3cmX6cm。取受试物0.5g/只,配制后涂在每兔一 侧皮肤上,每天涂抹一次,对侧均作溶剂对照。连续涂抹14d。每天涂前剪毛,不得损伤皮肤, 保证受试物与皮肤充分接触。每天观察皮肤反应及打分。试验结束,取涂抹部位皮肤进行病 理组织学检查。
[0070] 实验结果:多次皮肤刺激试验表明本发明多次皮肤刺激最高刺激指数及病理组织 积分均为0,按照DB61-267-1998《保健用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中皮肤刺激 强度分级标准,本发明多次皮肤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
[0071] 皮肤过敏试验
[0072] 按照DB61 -267-1998《保健用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的要求,对本 发明药物进行了皮肤过敏试验。
[0073] 受试物:本发明外用制剂。砰取受试物lOg加蒸馈水制成50%糊状物备用。阳性对 照物:2,4-二硝基氯代苯,北京市兴津化工厂出品,批号20020522。实验动物:由山东大学医 学院实验动物中屯、提供豚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g,一级动物,饲料来源同上。动物 室环境:溫度:22-25°C,相对湿度:45-55 %。动物房合格证号:医动字第08-37号。试验方法: 将试验豚鼠随机分成Ξ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受试物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 组。
[0074] 致敏接触:给受试物前24小时将豚鼠背部脊柱左侧毛去掉,去毛范围约3cmX3cm。 取受试物〇.2g/只,配制后涂敷在动物背部左侧脱毛区,持续6小时。第屯天和第十四天,用 同样方法重复一次,阳性对照组涂1%DNCB,阴性对照组不作处理。激发接触:于末次给受试 物后十四天,将受试物〇.2g/只,配制后涂敷于豚鼠背部右侧脱毛区,6小时后去掉受试物, 即刻观察过敏反应情况,然后于1、24、48、72小时再次观察。阳性对照组涂1 %DNCB,阴性对 照组不作处理。观察方法同受试物组。
[0075] 试验结果:皮肤过敏试验表明本发明外用制剂,按照按照DB61-267-1998《保健用 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中有关皮肤致敏强度评价标准,本发明属无致敏性。
[0076] 药理学实验
[0077] -、微循环实验方法:
[007引1.材料与方法:
[0079] 取50只昆明种小鼠,山东大学生物试验室提供。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 半),对照组每鼠右耳涂生理盐水少许;阳性对照组每鼠右耳给予曲安奈德注射剂20mg,治 疗组用本发明制剂(按实施例所方法2制备)加溶剂混合注射,受试组分为本发明低剂量组 400mg/kg/h、本发明中剂量组600mg/kg/h,本发明高剂量800mg/kg/hDl5min后腹腔注射 0.1 %戊己比妥钢0 . Iml/lOg麻醉动物,随后尾静脉注射0.1 %肾上腺素0.1 mL/lOg,立即观 察小鼠右耳微动静脉口径(皿)及0.2mm2毛细血管网点数.t检验处理实验数据.
[0080] 2结果与讨论
[0081] 2.1.对微循环的影响
[0082] 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1对小鼠毛细血管开放数有明显增多(P<0.01);受试组2对 微静脉口径和毛细血管开放数有显著增加(P<〇.01);受试组3对小鼠微动、静脉口径及毛 细血管开放数皆有增加(P<〇.01);说明受试药能改善微循环,有活血化疲作用(表1)。
[0083] 表1、本发明对小鼠微动、静脉口径及毛细血管开放数的影响
[0084]
[0086] 二、本发明外用制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087] 雄性ICR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本发明高、中、低剂 量组,共5组,每组12只。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涂抹本品350、250、125mg/kg,阳性对照组涂 抹正红花油125mg/kg,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大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 将50μ1二甲苯涂于每只小鼠右耳前后两面。4小时后脱颈处死,剪下双耳,用直径为8mm不诱 钢冲子冲下左右耳片,称重,W两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衡量肿胀程度的指标,抗炎作用强度W 抑制率(% )表示,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0088] 表2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X ± S)
[0089]
[009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0091] 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其高剂量组与模 型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0092]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巧肿胀的影响
[0093] 取健康大鼠3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正红花油阳性对照组、本 发明喷雾剂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阳性对照组和本发明药物组分别每日涂抹 0.2g,空白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涂抹,
[0094]连续给药7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分别在大鼠右后足巧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 混悬液0.1ml/只致炎,分别于致炎前和致炎后15、30、60、120、240分钟测大鼠右后足巧的周 长,并计算肿胀率【肿胀率=(致炎后足巧周长-致炎前足巧周长)/致炎前足巧周长X 100%】;结果见表3。
[00M]表3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巧肿胀的影响(X±SD)
[0096]
[009引注:与对照组比较:*冲<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由上表实验结果可 W看出,本发明药物组具有更好的消肿桂疲的药理作用。
[0099]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W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 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搏"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 伤和感受寒湿有关。西医一般用手术解决此问题,虽有一定疗效,但是种破坏性手术,将跟 骨腔后神经支和脾肠神经支切断,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引起某些并发症;而中药制品则 因其取材天然、安全性好、低副作用、文献资料丰富、临床疗效佳而备受青睐。本发明药物作 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 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本发明内服外用,能有效扩张末梢血管,改善脚部微循环,消肿 桂疲,活络止痛效果明显。
[0100] 临床研究
[0101] 所有患者均选自本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口诊足跟痛患者60例,其中男25例, 女35例,年龄46~75岁,平均46岁,双足者37例,单足23例,计97足。患者病史1月到6年,平均 2年。均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 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 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W足跟疼痛,站立及行走时加重,休息 后缓解为特点。跟骨侧位X线片提示,跟骨骨质增生34例,X线片正常45例,均符合1997版《中 医筋伤学》诊断标准。
[0102] 治疗方法
[0103] 中药熏洗采用本发明外用膏剂,方药组成:伸筋草13g,皂角刺13g,骨碎补12g,杜 仲12g,延胡索13g,鸡血藤llg,木瓜12g,威灵仙12g,补骨脂llg,川断12g,千斤拔12g,防己 13g,川号13g,透骨草12,Ξ屯12g,没药13g,乳香12g,细辛12g,地龙llg,±整虫llg,防风 12g,五加皮12g,独活12g,红藤13g,艾叶12g,按实施例2制成膏剂。每天热水趁热熏洗患足, 每次30-50min,然后敷于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药用3g,15天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参 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w下疗效标准。治愈:足跟疼痛消失,行 走正常;好转:足跟疼痛减轻,行走好转;无效:足跟疼痛无改善。
[0104] 疗效结果
[0105] 本组60例97足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月。经过1个疗程治疗,其中治愈59足, 患者治愈率60.82% ;患者好转21足;好转率21.64%,无效17足;患者无效率17.5% ;有效率 82.47%。
[0106]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常常无明显诱因出现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难,且行 走负重后明显加重为其特点,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足跟痛病名是W足跟部疼痛而命 名的疾病。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有W下解剖特点:跟部皮肤是人体中最厚的部 位,其皮下脂肪致密而发达,又称脂肪垫。在脂肪与跟骨之间有滑囊存在。巧筋膜及趾短屈 肌附着于跟骨结节前方,跟腫呈片状附着于跟骨结节的后上方。
[0107]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素质下降,跟部组织经过长期慢性劳损,脂肪垫等 组织脱水,萎缩,退变;弹性降低,同时岁年龄增长骨骼渐发生脱巧,巧腫膜,跟腫等不适应 长时间的行走时紧张状态,常在跟骨附着处因不适应牵拉而发生损伤继而轻度的血性渗 出,日久激化成骨发生骨质增生并产生骨刺。此外滑膜反复摩擦亦可导致滑膜囊发炎等刺 激感觉神经出现疼痛。中医认为中老年人肾气渐亏,骨萎筋弛,气血不能濡于足部,外邪趁 机搏阻经脉而致疼痛。当属"搏症"范畴。西医一般用手术解决此问题,虽有一定疗效,但是 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腔后神经支和脾肠神经支切断,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引起某些并 发症;而中药制品则因其取材天然、安全性好、低副作用、文献资料丰富、临床疗效佳而备受 青睐。本发明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 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0108]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跑,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中药治疗跟骨痛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清代 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 消疲瘡,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取三七、细辛、没药、乳香和防风用蒸馏法汽化成结晶,粉碎过细筛待用,作为组分1; b. 取剩余原料药用乙醇萃取,作为组分2; c. 将乙醇萃取过的药渣用水煎煮2次,合并浓缩提取液,作为组分3; d. 将组分2组分3合并浓缩成浸膏,加组分1搅拌均匀装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a中,先将原料药三七、细辛、没药、乳香和防风用水蒸气法蒸馏,得到结晶物,然后粉碎,过 100-120目筛,作为组分1备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b中,将其余原料药切碎,将其浸泡置于有盖不锈钢桶内,加70 %乙醇液,质量为粗颗粒的 0.8-1倍,搅拌均匀,湿润密闭放置1小时以上,使充分膨胀;将渗漉筒底部滤板用纱布袋包 裹铺平后再将湿润膨胀后的药物样品拌松弄散,然后用不锈钢勺盛粉,均匀的装入渗漉筒, 装10-12厘米厚,用T型棒压匀,再按上述操作,一层一层的装入,加压,药粉填装不得超过渗 漉筒的2/3高处;药粉面上盖不锈钢孔板压牢,打开渗漉筒下面的放料阀,并放一容器,然后 缓缓加入70 %乙醇液;待排出药粉粉粒之间的空气,并有乙醇流出约20L左右,关闭放料阀, 盖上漉筒、浸渍24小时,然后开放料阀进行渗漉,控制渗漉速度一般为1000 g药材每分钟流 出2~3ml,滤液放入贮液缸内,并将排空时的乙醇液倒入贮液缸;将渗滤液合并静置,静置 备用,作为组分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c中,将上述萃取过的原料残渣放入10倍量水中,浸泡1 _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 -2小时, 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 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05的滤液,作为组分3。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d中,将组分2与组分3合并,放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混合,先将滤液浓缩至80 °C时相对密度 为1.32的浓缩液,置0~5 °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 %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 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0 . Ig浸膏,加组分1搅拌均匀,紫外线杀菌后装 瓶。6. -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外用膏剂制备 步骤为: a. 取三七、细辛、没药、乳香和防风用蒸馏法汽化成结晶,粉碎过细筛待用,作为组分1; b. 将其余原料用麻油提取,作为组分2; c. 将组分1、组分2混合后装瓶,紫外线杀菌。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治疗足跟痛中药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 中,将上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材加入5-10倍重量份的麻油中浸泡7-10天,加热,大火煮 沸,麻油沸腾后火力减小,熬至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捞出药渣,将药油继续熬 炼,并不断搅拌,炼至滴水成珠;将铅丹炒至朱红色,除去水分,过100-120目筛除去杂质;将 铅丹缓慢加入炼好的药油中,不断搅拌,成黑色的稠膏,炼好的膏药稍冷后倾入冷水中,浸 泡5-10天,每日换水一次,去火毒。8. -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伸筋草 10~20份,皂角刺10~20份,骨碎补10~20份,杜仲10~20份,延胡索10~20份,鸡血藤10~ 20份,木瓜10~20份,威灵仙10~20份,补骨脂10~20份,川断10~20份,千斤拔10~20份, 防已10~20份,川芎10~20份,透骨草10~20份,三七10~20份,没药10~20份,乳香10~20 份,细辛10~20份,地龙10~20份,土鳖虫10~20份,防风10~20份,五加皮10~20份,独活 10~20份,红藤10~20份,艾叶10~20份。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 原料药:伸筋草10~15份,皂角刺10~15份,骨碎补10~15份,杜仲10~15份,延胡索10~15 份,鸡血藤10~15份,木瓜10~15份,威灵仙10~15份,补骨脂10~15份,川断10~15份,千 斤拔10~15份,防已10~15份,川;10~15份,透骨草10~20份,三七10~20份,没药10~20 份,乳香10~20份,细辛10~20份,地龙10~20份,土鳖虫10~20份,防风10~20份,五加皮 10~20份,独活10~20份,红藤10~20份,艾叶10~20份。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外用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 的原料药:伸筋草10~20份,皂角刺10~20份,骨碎补10~20份,杜仲10~20份,延胡索10~ 20份,鸡血藤10~20份,木瓜10~20份,威灵仙10~20份,补骨脂10~20份,川断10~20份, 千斤拔10~20份,防已10~20份,川芎10~20份,透骨草10~15份,三七10~15份,没药10~ 15份,乳香10~15份,细辛10~15份,地龙10~15份,土鳖虫10~15份,防风10~15份,五加 皮10~15份,独活10~15份,红藤10~15份,艾叶10~15份。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5920130SQ201610548335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2日
【发明人】杨高林
【申请人】杨高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