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670771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川芎茶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川芎茶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由下列成分组成:干膏粉220~270份,挥发油包合物16~28份,赋形剂150~220份,其中,所述挥发油包合物是由薄荷和荆芥经水蒸气提取制备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制得,所述干膏粉是由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甘草的水提液和所述薄荷与荆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提液合并、浓缩制得。本发明的川芎茶调颗粒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高含量的薄荷醇挥发油。
【专利说明】
川芎茶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川芎茶调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川芎茶调颗粒原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主要由川芎、白芷、羌 活、细辛、防风、薄荷、荆芥、甘草组成,具有疏风止痛作用,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 鼻塞,临床疗效确切。
[0003]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收录了川芎茶调散中药成方制剂,配方为川芎120g、白芷 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荆芥120g、甘草60g,其制备方法:各味药材粉碎 成细粉后直接混匀即可。
[0004] CN103816223A公开一种无糖型川芎茶调颗粒,其制备方法为:(1)川芎、白芷、羌 活、甘草、细辛、防风六味药水提;(2)荆芥、薄荷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得到挥发油和水提液; (3)将步骤1、2水提液合并,浓缩干燥得到浸膏粉;(4)将步骤2所得挥发油以及药用辅料加 入浸膏粉,制备颗粒即得。该中药制剂还使用乳糖作为甜味剂。
[0005] 川芎茶调散,《局方》上载:"川芎茶调散,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 痛,鼻塞声重……但感风气,悉皆治之。"现主要用于风邪头痛,选川芎为君,活血止痛,现代 研究也多以川芎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为主。但纵观全方,唯独薄荷分量最重,本方所治主症 由外感风邪所致,头为诸阳之会,风邪上扰头部,阻遏清阳之气,故见头痛。先有风邪犯表, 后才上扰清阳。可见风邪所致表证为其本,头痛为其标。重用薄荷,既可疏散风邪,又可清利 头目,对本对标皆有功效。但现代研究对本方中薄荷的作用及有效成分(薄荷醇)的提取未 引起重视。虽对荆芥、薄荷提取挥发油,但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混合挥发油的有效成分种类 及配比大不相同,已有方法对薄荷醇的提取不彻底,仍需采用更有效的方法使薄荷醇提取 率提高,以使其具备更好的疗效。
[0006] 川芎茶调颗粒中的薄荷、荆芥混合挥发油为亲脂性物质,在药物疗效中起着重要 作用,既可疏散风邪,又可清利头目。由于挥发油在这两种药物中含量低,而且是易挥发且 不稳定的成分,在制备中挥发油的实际利用率相当低。单纯通过增加剂量的方法理论上也 不可取,因为剂量增加,会导致这两种药材中更多的其他成分被提取出来,从而影响药物的 配伍效果。另外,前述现有技术的川芎茶调颗粒采用乙醇溶解直接喷入的方式,药品的稳定 性存在问题,同时因为颗粒剂服用方法的特性,需要用水均匀分散,有效物质的溶解性成为 发挥其生物活性的关键点,挥发油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临床使用受到限制。
[0007] 辅料方面,已上市川芎茶调颗粒大部分厂家采用蔗糖,限制了高血糖等人群的用 药选择,制约了该产品的临床应用。市场已有的其他3家无糖型川芎茶调颗粒,均采用乳糖 以及糊精作为甜味剂和粘合剂。但乳糖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 解后方能被吸收。缺少乳糖酶的人群在摄入乳糖后,未被消化的乳糖直接进入大肠,刺激大 肠蠕动加快,造成腹鸣、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的乳糖不耐受症(LI)。乳糖酶缺乏发生率随 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变化而变化。已有研究表明[3],成人发生率:北欧为2~ 15%,中欧为9~23%,黑种人和北欧犹太人为60~80%,美洲印第安人为80~100%,美国 白种人为6~22%,印度为60~70%,亚洲75~100%等。中国儿童3~5岁组、7~8岁组和11 ~13组中,发生率分别为38.5%、87.6%、87.8%。同时,对于一些健康儿童来讲,当乳糖摄 入过多,会使小肠内原来水平正常的乳糖酶超负荷,形成乳糖酶相对不足,使部分乳糖不能 被分解吸收,继而发生乳糖不耐受。严重或长时间的腹痛或腹泻等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甚至导致营养不良或机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也会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在西方 国家,乳制品(如牛奶)摄入量较高,乳糖消化吸收和营养作用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随着 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药物辅料乳糖在药物制 剂中的合理使用,尚未有相关的报道,在药物制剂中也未引起注意。
[0008] 相对于本发明,现有技术存在下述有待改进之处:1、先有提取物的配方,其疗效有 待进一步提高。2、对川芎茶调颗粒的药味薄荷的有效成分薄荷醇提取不彻底,影响薄荷疏 风清利头目、标本兼治的作用,进而影响川芎茶调散的"但感风气,悉皆治之"的优势。3、川 芎茶调颗粒中的薄荷、荆芥混合挥发油,采用乙醇溶解直接喷入的方式,药品的稳定性和溶 解性存在问题,影响药物的疗效。4、现有川芎茶调颗粒(有糖型)采用大量蔗糖,限制了糖尿 病等人群的用药选择,而无糖型川芎茶调颗粒,均采用乳糖以及糊精作为甜味剂和粘合剂, 因为乳糖吸收的特性,不利于占比较大的乳糖酶缺少人群(尤其儿童)的临床用药。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出一种改进的川芎茶调颗粒配方,该配方具有提高的疗 效。
[0010]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改善川芎茶调颗粒制备过程中挥发油的制备方法,以提高 挥发油的提取率。
[0011]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最佳的薄荷、荆芥挥发油的包合工艺,以提高药 物的包合率和稳定性。
[0012]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改善先有川芎茶调颗粒的辅料设计,以降低其临床应用的 限制性。
[0013]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川芎茶调颗粒,其主要由下列成分组成:干膏粉220~270 份,挥发油包合物16~28份,赋形剂150~220份,其中,所述挥发油包合物是由薄荷和荆芥 经水蒸气提取制备的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制得,所述干膏粉是由川考、白?£、羌活、细辛、 防风、甘草的水提液和所述薄荷与荆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提液合并、浓缩制得。
[0014] 进一步地,该川芎茶调颗粒包含6~14份的甜菊素。
[0015]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赋形剂为可溶性淀粉,并且,所述川芎茶调颗粒主要 由下述比例的组分组成:干膏粉245份,挥发油包合物22份,可溶性淀粉185份和甜菊素10份 组成。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川芎、薄荷、荆芥、白芷、羌活、细辛、防风和甘草的组成按重量计 为:川芎120份、薄荷220~260份、荆芥100~140份、白芷50-70份、羌活50-70份、细辛25-35 份、防风35-55份和甘草50-70份。
[0017]进一步地,所述挥发油是由薄荷240份和荆芥120份经过水蒸气蒸馏获得。
[0018]进一步地,所述包合物是采用下述条件获得:挥发油由3~5倍体积的乙醇稀释,以 5~8倍,优选8倍份的β-环糊精包合。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川芎茶调颗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川芎、白芷、羌活、 细辛、防风、甘草加水煎煮,得到第一水提液;2)将薄荷、荆芥以2比1的比例混合,进行水蒸 气蒸馏提取,得到挥发油和第二水提液;3)用β-CD环糊精包合所述挥发油,得到包合物;4) 合并所述第一水提液和所述第二水提液,浓缩成浸膏,制成干膏粉;5)将所述干膏粉、包合 物与赋形剂混合,制粒,得到所述川芎茶调颗粒。
[0020]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的包合是采用下述条件:挥发油、乙醇之比为1:3~1:5, 挥发油与β-CD之比为1:5~1:8,包合时间1.5~2.5h,包合温度30~40°C,40~50°C以下干 燥。
[0021] 作为优选,所述水蒸气蒸馏提取是用3~5倍量的水,蒸馏3~4小时。
[0022] 作为优选,所述干膏粉、所述挥发油包合物与所述赋形剂的配合比例为:干膏粉 220~270份,挥发油包合物16~28份,赋形剂150~220份。
[0023] 作为优选,进一步使用甜菊素6~14份的甜菊素。
[0024] 作为优选,川芎、薄荷、荆芥、白芷、羌活、细辛、防风和甘草的组成按重量计为:川 芎120份、薄荷240份、荆芥120份、白芷60份、羌活60份、细辛30份、防风45份和甘草60份。
[0025] 作为优选,干膏粉245份,挥发油包合物22份,可溶性淀粉185份,甜菊素10份。
[0026] 在技术效果方面,本发明在终产品中引入了薄荷油和荆芥的挥发油包合物,提高 了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本发明采用的挥发油提取方法和挥发油包合方法,最大限度地利 用了原料中挥发油,使得终产品中的挥发油含量最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发明中,除非特别说明,在提及配比时,术语"份"是指重量份。
[0028]本发明中,对于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和甘草的提取,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 将它们合并提取,通常使用乙醇或者水作为提取溶剂,优选用水来提取。例如用5-8倍量的 水煎煮两次,然后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
[0029] 本发明中,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发明中的薄荷、 荆芥用量比为2:1。现有技术是用6倍量以上的水进行水蒸气蒸馏,蒸馏时间通常在5小时或 者更长。然而,
【申请人】发现,当对薄荷和荆芥采用较低量的水进行蒸馏时,反而得到更多量 的挥发油,而且,蒸馏时间可以缩短。本发明用3~5倍量(质量比)水,水蒸气蒸馏3~4小时, 混合挥发油中薄荷醇的提取率更高,进一步优选,加5倍量水,蒸馏4小时。不希望被理论所 束缚,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薄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如薄荷醇、新薄 荷醇等,属低沸点有机化合物。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低沸点成分最先被蒸馏出来,受热时间以 及与水蒸气接触的时间相较其他成分较长,若长时间受热,沸点较低的有效成分容易分解 损失,影响挥发油成分的性质和疗效。同时加水量较多时,由于产生的蒸汽量大,低沸点挥 发油不易被冷却,易被水蒸气带走,造成挥发油产量损失。
[0030] 本发明中,对于挥发油包合进行了优化,用乙醇为分散剂预先稀释挥发油,然后用 ⑶进行包合。确定了分散剂(乙醇)和与挥发油的比例、挥发油与⑶的比例、包合温度、 包合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发现油和乙醇之比为1:3~1:5,挥发油与β-⑶之比为1:5 ~1:8,包合时间1.5~2.5h,包合温度30~40°C,40~50°C以下干燥3~5h,对薄荷醇的包合 率提高,进一步优选,挥发油按1:4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8倍量β-CD包合,包合时间为2小 时,包合温度为40°C,低温(50°C以下干燥)干燥3小时。实验证明,采用该参数获得的包合物 具有最高的包合率和药物稳定性。
[0031] 此外,本专利采用甜菊素替代蔗糖的甜味剂功能,其甜度高(甜度为蔗糖的200~ 350倍),所含热量少(仅为蔗糖的1/300),用量少,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稳定性,食用后不被人 体直接吸收,不产生热能,而是被肠道微生物降解为甜菊醇,随大便排出体外,不会引起血 糖浓度的增高,故为糖尿病、肥胖病患者良好的天然甜味剂。同时避免了其他无糖型川芎茶 调颗粒采用乳糖可能引起的乳糖不耐受症的不良反应,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为改善 颗粒成型以及溶化性,加入溶解性更好的可溶性淀粉(可溶性淀粉无还原物质、化学性质稳 定,吸附力强,流动性好,在水中可成为高度分散的透明溶液)。
[0032]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涉及由前述优选方法获得的提取物组成的组合物,该组合物 优选可以制成颗粒。该组合物的主要由干膏粉220~270份,挥发油包合物16~28份和可溶 性淀粉150~220份组成,优选进一步包含甜菊素6~14份。进一步优选由干膏粉245份,挥发 油包合物22份,可溶性淀粉185份和甜菊素10份组成。川芎、薄荷、荆芥、白芷、羌活、细辛、防 风和甘草的组成优选按重量计为川芎120份、薄荷220~260份、荆芥100~140份、白芷50-70 份、羌活50-70份、细辛25-35份、防风35-55份和甘草50-70份,更优为川芎120份、薄荷240 份、荆芥120份、白芷60份、羌活60份、细辛30份、防风45份和甘草60份制得。实验证明,具有 此配比的组合物显示了有优势的疗效。
[0033]实施例1药物制备
[0034] 所用原料:川考299.8份、白芷149.9份、羌活149.9份、细辛75.05份、防风112.5份、 荆芥299.8份、薄荷599.8份、甘草149.9份。
[0035]以上八味,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倍量水,煎 煮1.5小时,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薄荷、荆芥加5倍量水,水蒸气蒸 馏提取挥发油4小时,挥发油以1:4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8倍量β-CD包合,包合时间为2小 时,包合温度为40°C,滤过,低温(50°C以下干燥)干燥3小时,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提取挥 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 (80 °C )的清 膏,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干膏粉加可溶性淀粉、甜菊素适量,混匀,制粒,干燥,整粒,等 量递增加入上述β-⑶包合物,混匀,制成l〇〇〇g,即得。
[0036]比较例药物制备
[0037] 按实施例1的比例将川芎、白芷、弟活、甘草、防风、细辛六味药用水提取物,即加水 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 合并,得到水提取液;将薄荷、荆芥二者加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2.5小时,得到挥 发油和水提取液(滤过)两部分;将所得各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6(80°C) 的浸膏,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230°C,出风口温度110°C),得到浸膏粉;所得挥发油以及适 量的乳糖、糊精(二者以重量比1:1比例使用)加入到所得浸膏粉中,制备颗粒,每4g颗粒相 当于1.2g川;药材。
[0038] 以下考察实施例1产品与比较产品的各项参数和药用效果。
[0039](一)薄荷醇的提取率
[0040]以2比1将混合薄荷和荆芥,以总药材量为3kg进行投料,投入挥发油提取器(武汉 制药机械有限公司,200L)中进行挥发油的提取,收集、统计挥发油提取量,并用气相色谱法 对每一次所得的薄荷醇进行含量测定,计算薄荷醇提取率。薄荷醇的提取率计算公式如下: [0041]薄荷醇提取率=挥发油中薄荷醇含量*挥发油收率/薄荷中薄荷醇含量*薄荷药材 投料量*1〇〇 %
[0042] 实验测得薄荷中薄荷醇含量为201.4330mg/100g。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0043]
[0044] 从表1可以看出,加水量和提取时间对薄荷油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当加5倍量的 水和提取4小时时,所得到的提取率为最尚。这种提取时间短,反而获得较尚的收率,是意想 不到的。
[0045](二)薄荷醇的包合率
[0046]按表2中的参数,取β_⑶溶解于水中,并于磁力搅拌器中搅拌、加热,并设定温度。 挥发油适量,加入(或不加入)无水乙醇(一定量),待β-CD完全溶解温度达到控制温度时,缓 缓加入磁力搅拌器中,持续搅拌并保持温度参数。包合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搅拌,冷却, 过滤。将过滤所得包合物低温烘干。
[0047]取薄荷荆芥提取所得挥发油,先测得挥发油中薄荷醇的含量为381.66mg/ml,进行 包合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包合物中薄荷醇的含量,包合率计算工式如下:
[0048] 包合率=包合物中薄荷醇含量*包合物总重量/挥发油总重量*挥发油中薄荷醇含 量 *100%
[0049] 表2挥发油包合试验结果数据
[0050]
[0051]
[0052] 由以上结果可知,序号1所采用的包合工艺对薄荷醇的包合率远高于其他各对比 例。
[0053](三)薄荷醇的稳定性
[0054]参照《新药审批办法》中药稳定性试验项下的要求,将川芎茶调颗粒在市售包装条 件下,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方法,进行薄荷醇稳定性考察对比研究。
[0055] 1、试验方法
[0056] 加速试验:参照稳定性试验项下的要求,采用留样观察法,取采用镀铝药品包装用 复合膜包装的川芎茶调颗粒或包合物(实施例1与比较例)适量,在温度40 °C ± 2 °C、相对湿 度75% ±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于1、2、3、6每月考察一次,与0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见表3。
[0057]长期试验:参照稳定性试验项下的要求,采用留样观察法,取采用镀铝膜包装的川 芎茶调颗粒或包合物适量,在温度18°C±2°C (因考虑到薄荷脑薄层色谱斑点在常温保存条 件下的变化,选择阴凉保存的条件进行稳定性试验)、相对湿度60% + 10%的条件下放置24 个月,在第3、6、9、12、18、24月每月考查一次;与0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0058] 2、测定方法
[0059] 取本品颗粒4g(或包合物取0 . lg),研细,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密塞,振 摇,冰浴中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至约l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脑(即薄荷 醇)对照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 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甲苯-乙酸乙酯(17: 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C烘 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0060] 3、试验结果
[00611 加速试验:实施例1在温度40°C+2°C、相对湿度75% ± 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0、 1、2、3、6个月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检出相同颜色的斑点,表明该制剂稳定。比 较例产品在0、1个月可检出相同颜色的斑点,2个月时未检出。具体结果见下表3。
[0062]
[0063] 长期试验:实施例1在温度18°C ± 2°C、相对湿度60% + 10%的条件下放置24个月, 0、3、6、9、12、18、24个月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检出相同颜色的斑点,表明该制 剂稳定。比较例产品在6个月未检出。
[0064](四)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对比 [0065] 1、试验方法
[0066]对小鼠足跖汗液分泌的影响(着色法):
[0067] 取昆明小鼠40只,体重18~22g,雌性,随机分为五组,即空白组、实施例1、比较例, 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6d,每日1次。给药体积均为10mL/kg,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 其它组给药剂量见表4。末次给药后将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用橡皮筋仰位固定,暴露双后 肢。到给药后30min时用棉签蘸取无水乙醇轻轻地将足跖部污物及原有汗液拭去,再用干棉 签擦干。然后在足跖部皮肤涂上和田-高垣氏试剂A液,待充分干燥后,再薄薄涂上B液,随后 每隔lOmin用体视镜观察1次小鼠左侧足跖部深紫色着色点(即汗点)的密集程度并进行评 分,共观察3次,分别为10、20、30min内汗点密集程度(以开始观察计时)。评分标准:无汗点 出现1分;出现零星稀疏汗点1分;汗点出现较多且分布较为密5分;汗点极多而且连成片10 分,结果见表4。
[0068] 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0069] 取昆明小鼠40只,体重18~22g,雌性,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实施例1、比较例, 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6d,每日1次。给药体积均为10mL/kg,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其 他组给药剂量见表5。末次给药前禁食12h,给药3min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 0.8%醋酸溶液(按0.1mL/10g计算),记录小鼠注射醋酸溶液后开始出现扭体的时间(潜伏 期)和15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以小鼠出现腹部内凹成"S"形、躯干与后肢伸张蠕行 等,臀部高起为扭体反应),结果见表5。
[0070] 抗炎作用:
[0071] 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取Wista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 组及给药见表6。模型对照组灌等量生理盐水,实验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 于末次给药后60min,将各组大鼠右后妬皮内注射FCA0.0 5ml致炎,于致炎后6h、2d、4d、8d分 别用软尺测量每只大鼠的右后足踝关节周长,观察记录致炎前后右后足踝关节周长的差值 作为肿胀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6。
[0072] 2、统计方法:
[0073] 各组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表 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0VA),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74] 3 结果
[0075] 3.1对小鼠足跖汗液分泌的影响
[0076] 表4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实施例1在涂完和田-高垣氏试剂后10、20、30min各 时间点均可显著增加小鼠足趾部汗点密度(P<〇.01)。与空白组比较,比较例具有增加汗液 分泌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05)。
[0077] 表4川芎茶调颗粒对小鼠足跖汗液分泌作用的评分(i±s,n = 10)
[0078]
[0079]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
[0080] 3.2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0081]表5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实施例1可显著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 期(P<0.01),并显著减少小鼠15min内的扭体次数(P<0.01)。在潜伏期影响方面,与空白 组比较,比较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〇.05)。在15min内扭体次数方面,比较例小鼠扭体 次数有一定程度地减少(P<〇. 05)。
[0082]表5川芎茶调颗粒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G±s,n = 12)
[0083]
[0084] 注:与空白组比较,*P<〇.〇5,林P<0.01
[0085] 3.3抗炎作用:
[0086] 表6结果显示,各组致炎后6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实施例1、阿司匹林组 在2d、4d、8d对足肿胀度有明显抑制作用。实施例1与阿司匹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例抗炎效果明显弱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0087] 表6川芎茶调颗粒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病变影响(? ±s,n = 10)
[0088]
[0089] 注:与空白组比较,><0.05,*吁<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0.05
[0090] 综合以上可知,实施例1所产产品的解热镇痛抗炎效果明显优于比较例。
【主权项】
1. 一种川芎茶调颗粒,其主要由下列成分组成:干膏粉220~270份,挥发油包合物16~ 28份,赋形剂150~220份,其中,所述挥发油包合物是由薄荷和荆芥经水蒸气提取制备的挥 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制得,所述干膏粉是由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甘草的水提液和 所述薄荷与荆芥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提液合并、浓缩制得。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川芎茶调颗粒,其中,进一步包含6~14份的甜菊素。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川芎茶调颗粒,其中,所述赋形剂为可溶性淀粉,并且,所述川 芎茶调颗粒主要由下述比例的组分组成:干膏粉245份,挥发油包合物22份,可溶性淀粉185 份和甜菊素10份组成。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川考茶调颗粒,其中,所述川芎、白芷、弟活、细辛、防风、薄荷、 荆芥和甘草的组成按重量计为:川芎120份、薄荷220~260份、荆芥100~140份、白芷50-70 份、羌活50-70份、细辛25-35份、防风35-55份和甘草50-70份。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川芎茶调颗粒,其中,所述挥发油是由240份薄荷和120份荆芥 获得。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川芎茶调颗粒,其中,所述包合物是采用下述条件获得:挥发 油由3~5倍量的乙醇稀释,以5~8倍份的β-环糊精包合。7. -种川芎茶调颗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甘草加水煎煮,得到第一水提液; 2) 将薄荷、荆芥以2比1的比例混合,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得到挥发油和第二水提液; 3) 用β-环糊精包合所述挥发油,得到包合物; 4) 合并所述第一水提液和所述第二水提液,浓缩成浸膏,制成干膏粉; 5) 将所述干膏粉、包合物与赋形剂混合,制粒,得到所述川芎茶调颗粒。8. 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包合是采用下述条件:挥发油、乙 醇之比为1:3~1:5,挥发油与β-⑶之比为1:5~1:8,包合时间1.5~2.5h,包合温度30~40 °(:,40~50°(:以下干燥。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水蒸气蒸馏提取是用3~5倍量的水,蒸 馏3~4小时。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干膏粉、所述挥发油包合物与所述赋形 剂的配合比例以份计为:干膏粉220~270份,挥发油包合物16~28份,赋形剂150~220份。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进一步使用甜菊素6~14份的甜菊素。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川芎、薄荷、荆芥、白芷、羌活、细辛、防风和 甘草的组成按重量计为由川芎120份、薄荷220~260份、荆芥100~140份、白芷60份、羌活60 份、细辛30份、防风45份和甘草60份。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进一步优选,干膏粉245份,挥发油包合物22份,可 溶性淀粉185份,甜菊素10份。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6038690SQ201610378512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日
【发明人】高尚
【申请人】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