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力线矫正方法

文档序号:10703974阅读:2707来源:国知局
身体力线矫正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包括如下五个步骤:评估及选择体位、摆位、静态稳定、动态稳定、摆动。本发明身体力线矫正方法,能对患者的身体力线进行矫正,促进姿势及步行障碍患者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这些患者在身体结构、功能、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得以提升。
【专利说明】
身体力线矫正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身体力线矫正方法。【背景技术】
[0002]静止站立是人体的基本功能,也是步行或其他直立运动的基础。许多与运动系统相关的疾病都会导致人体静止立位姿势的异常,其中骨盆前倾是较常见的姿势异常。导致骨盆前倾的疾病有:小儿脑瘫、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脊肌萎缩、骨关节炎等。骨盆前倾或其他力线问题会进一步导致姿势不稳及畸形加重,并阻碍患者其他运动功能的恢复,如膝过伸等。目前国内外没有矫正身体力线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能对患者的身体力线进行矫正。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评估及选择体位:患者训练可选择的体位包括:双足立位、单足立位、双膝跪位、单膝跪位和悬空位; 选择双足立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关节活动度为髋关节可前屈后伸20度、踝关节可屈伸10 度;患者肌力条件为患者可搀扶下站立、股四头肌及臀大肌肌力4级及以上;选择单足立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关节活动度为屈曲侧髋关节可前屈60度、后伸20度;患者肌力条件为支撑侧臀中肌肌力3级及以上;选择双膝跪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因踝关节活动度不足无法完成站立位训练者,或站立痊完成第四步摆动时髋策略异常,不能理解该动作要领者;选择单膝跪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因踝关节活动度不足无法完成站立位训练者,或站立痊完成第四步摆动时髋策略异常,不能理解该动作要领者;患者关节活动度为膝关节屈曲120 度以上;患者肌力条件为支撑侧臀中肌肌力3级及以上、臀大肌肌力4级以上;选择悬空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小于6岁;2)摆位:通过电动减重仪和减重吊带对患者进行减重;选择双足立位或双膝跪位训练时,在患者矢状面上,使减重吊带吊钩、患者乳突、肩关节前方、髋关节、支撑侧外踝均处于同一垂直于地面的垂直面上;在患者冠状面上,使患者身体姿势对称,身体重力线与减重仪中轴线重合;选择单足立位或单膝跪位训练时,使患者躯干竖直,不向两侧倾斜,把支撑足或支撑膝适移向中线;选择悬空位训练时,对患者的固定位置先从靠近患者大腿处开始,如患者可顺利完成, 则固定位置逐渐向下肢远端移动;3)静态稳定:完成摆位后,通过指令、推、拍或电刺激的方法促使患者保持摆位后姿势;4)动态稳定;选择双足立位训练、单足立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的患者,如能完成静态稳定,则给予外力,以打破患者平衡;5)摆动:选择双足立位训练、单足立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的患者,如能维持动态稳定,则给予摆动,以提高患者整体运动能力、放松患者肌肉和关节。
[0005]优选的,在步骤2)摆位中,选择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时,使用膝关节保护垫保护患者的膝关节。
[0006]优选的,在步骤2)摆位中,选择双足立位训练、单足立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时,患者在减重吊带敷好后,调整减重吊带高度及患者支撑部分(足或膝)的位置,上肢通过拉动固定于地面的弹力带,增加姿势稳定难度,可加强动态平衡。
[0007]优选的,在步骤3)静态稳定中,使用姿势镜促进患者视觉姿势反馈。
[0008]优选的,在步骤3)静态稳定中,选择悬空位训练时,使患者身体尽量保持一条直线。
[0009]优选的,在步骤3)静态稳定中,选择单足立位训练时,使用宽带套于减重吊带的一处,将患者非支撑侧下肢屈膝,脚穿过减重吊带,踝关节挂于带上。
[0010]优选的,在步骤4)动态稳定中,给予的外力包括:单足立位训练时使用的宽带采用弹力带,以加强患者全身的平衡能力,提高患者屈曲侧骨盆稳定;使用弹力带或徒手给予患者骨盆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时间的作用力,以加强患者骨盆稳定;使用弹力带或徒手给予患者膝关节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时间的作用力,以加强患者膝关节稳定;给予患者其他较薄弱部分以其他方式的力,该其他方式的力包括振动、足下置气垫。
[0011]优选的,在步骤5)摆动中,给予的摆动包括:选择双膝跪位训练的患者,给予其骨盆最大的摆动幅度;选择双足立位训练的患者,给予其骨盆最大的摆动幅度,或者使患者身体尽量保持一条直线,给予其头、肩以最大的摆动幅度;选择单足站立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的患者,使其支撑侧尽量保持稳定,屈曲下肢以髋关节为轴进行摆动。
[0012]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能对患者的身体力线进行矫正,促进姿势及步行障碍患者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这些患者在身体结构、功能、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得以提升。
[0013]本发明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姿势、力线异常特别是骨盆前倾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儿童脑瘫导致的姿势障碍有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使用本方法后,脑瘫患儿可以在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明显改变立位姿势,并提高立位及步行稳定性。本方法很大程度上矫正了脑瘫患儿的异常步行姿势,矫正了偏瘫患者的力线, 减少了各种患者姿势相关性疼痛及无力,不光大大缩短了患者矫正力线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治疗成本,还让精细地矫正力线成为可能。【附图说明】[0〇14]图1是双足立位训练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6]一、本发明身体力线矫正方法的适应症及禁忌证1.适应症:①各种原因导致的立位身体力线异常,如骨盆前倾、膝过伸、探颈等,以及与力线相关的疾病,如脊柱及下肢慢性疼痛、骨盆及下肢肌力不足、颞下颂关节紊乱、骶髂关节紊乱等,成人及儿童均可使用。
[0017]2.禁忌证:①急性心、脑、肺等内脏疾病且病情不稳定患者;②体位性低血压患者;③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较严重认知障碍患者,不能听懂及完成治疗指令者;⑤骨折后骨质愈合不稳定患者。
[0018]二、本发明身体力线矫正方法的配套设备电动减重仪一台、儿童及成人减重吊带、宽带(弹力带)数根、膝关节保护垫数对。
[0019]三、本发明身体力线矫正方法的实施频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一至两次。
[0020]四、本发明身体力线矫正方法的实施步骤本发明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包括如下五个步骤:评估及选择体位、摆位、静态稳定、动态稳定、摆动。
[0021]1)评估及选择体位:患者训练可选择的体位包括:双足立位、单足立位、双膝跪位、单膝跪位和悬空位; 选择双足立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关节活动度为髋关节可前屈后伸20度、踝关节可屈伸10 度;患者肌力条件为患者可搀扶下站立、股四头肌及臀大肌肌力4级及以上;选择单足立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关节活动度为屈曲侧髋关节可前屈60度、后伸20度;患者肌力条件为支撑侧臀中肌肌力3级及以上;选择双膝跪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因踝关节活动度不足无法完成站立位训练者,或站立痊完成第四步摆动时髋策略异常,不能理解该动作要领者;选择单膝跪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因踝关节活动度不足无法完成站立位训练者,或站立痊完成第四步摆动时髋策略异常,不能理解该动作要领者;患者关节活动度为膝关节屈曲120 度以上;患者肌力条件为支撑侧臀中肌肌力3级及以上、臀大肌肌力4级以上;选择悬空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小于6岁;2)摆位:通过电动减重仪和减重吊带对患者进行减重;选择双足立位或双膝跪位训练时,在患者矢状面上,使减重吊带吊钩、患者乳突、肩关节前方、髋关节、支撑侧外踝均处于同一垂直于地面的垂直面上;在患者冠状面上,使患者身体姿势对称,身体重力线与减重仪中轴线重合;选择单足立位或单膝跪位训练时,使患者躯干竖直,不向两侧倾斜,把支撑足或支撑膝适移向中线;选择悬空位训练时,对患者的固定位置先从靠近患者大腿处开始,如患者可顺利完成, 则固定位置逐渐向下肢远端移动;3)静态稳定:完成摆位后,通过指令、推、拍或电刺激的方法促使患者保持摆位后姿势;4)动态稳定;选择双足立位训练、单足立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的患者,如能完成静态稳定,则给予外力,以打破患者平衡;5)摆动:选择双足立位训练、单足立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的患者,如能维持动态稳定,则给予摆动,以提高患者整体运动能力、放松患者肌肉和关节。[〇〇22]优选的,在步骤2)摆位中,选择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时,使用膝关节保护垫保护患者的膝关节。
[0023]优选的,在步骤2)摆位中,选择双足立位训练、单足立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时,患者在减重吊带敷好后,调整减重吊带高度及患者支撑部分(足或膝)的位置,上肢通过拉动固定于地面的弹力带,增加姿势稳定难度,可加强动态平衡。[〇〇24]优选的,在步骤3)静态稳定中,使用姿势镜促进患者视觉姿势反馈。[〇〇25]优选的,在步骤3)静态稳定中,选择悬空位训练时,使患者身体尽量保持一条直线。[〇〇26]优选的,在步骤3)静态稳定中,选择单足立位训练时,使用宽带套于减重吊带的一处,将患者非支撑侧下肢屈膝,脚穿过减重吊带,踝关节挂于带上。[〇〇27]优选的,在步骤4)动态稳定中,给予的外力包括:单足立位训练时使用的宽带采用弹力带,以加强患者全身的平衡能力,提高患者屈曲侧骨盆稳定;使用弹力带或徒手给予患者骨盆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时间的作用力,以加强患者骨盆稳定;使用弹力带或徒手给予患者膝关节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时间的作用力,以加强患者膝关节稳定;给予患者其他较薄弱部分以其他方式的力,该其他方式的力包括振动、足下置气垫。
[0028]优选的,在步骤5)摆动中,给予的摆动包括:选择双膝跪位训练的患者,给予其骨盆最大的摆动幅度;选择双足立位训练的患者,给予其骨盆最大的摆动幅度,或者使患者身体尽量保持一条直线,给予其头、肩以最大的摆动幅度;选择单足站立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的患者,使其支撑侧尽量保持稳定,屈曲下肢以髋关节为轴进行摆动。
[0029]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至步骤5)的过程可根据患者能力及薄弱环节进行选择。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避免了踝关节对身体力线的影响,单独训练骨盆的稳定性、灵活性及姿势反应,如患者踝关节参与度好,可跳过跪位训练。[〇〇3〇]减重吊带的作用:减重吊带给予患者保护、加强了本体感觉、维持了姿势不变形, 从而提高了治疗效率,所以其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003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以双足立位训练为例,本发明身体力线矫正方法的实施过程如下:(图1中:y为重力线;y’为两根减重吊带的中线;a为给骨盆施加的力的方向;b为减重吊带上提的方向。)①初始摆位:儿童穿戴减重吊带并稍绷直,在减重仪下自然站立,双足在减重仪的中轴面两侧对称放置;②调整儿童双足位置,使双侧踝关节、减重吊带上端固定点均在经过y线的垂直面上; 此时儿童易呈屈膝,屈髋,躯干向前倾斜的异常姿势;给患儿施加a、b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并注意保持患儿头部竖直,此时y和y ’重合;③维持并抗阻:儿童如可以维持该姿势,则可增加难度,即增加儿童的姿势控制能力, 如:减少a力及b力,或使用一至两根弹力绷带绕过患儿躯干或任一下肢,向不同方向牵达, 使儿童提高身体各节段的稳定能力,牵拉的力量由小到大;④单腿站立,另一下肢用弹力带挂于减重吊带上,取伸髋,屈膝90°姿势,重复步骤③。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评估及选择体位:患者训练可选择的体位包括:双足立位、单足立位、双膝跪位、单膝跪位和悬空位;选择双足立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 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关节活动度为髋关节可前屈后伸20度、踝关节可屈伸10 度;患者肌力条件为患者可搀扶下站立、股四头肌及臀大肌肌力4级及以上;选择单足立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 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关节活动度为屈曲侧髋关节可前屈60度、后伸20度;患者 肌力条件为支撑侧臀中肌肌力3级及以上;选择双膝跪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 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因踝关节活动度不足无法完成站立位训练者,或站立痊 完成第四步摆动时髋策略异常,不能理解该动作要领者;选择单膝跪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 及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因踝关节活动度不足无法完成站立位训练者,或站立痊 完成第四步摆动时髋策略异常,不能理解该动作要领者;患者关节活动度为膝关节屈曲120 度以上;患者肌力条件为支撑侧臀中肌肌力3级及以上、臀大肌肌力4级以上;选择悬空位训练的条件:患者有一侧或双侧骨盆前倾、膝关节过伸姿势异常或骨盆及 膝关节运动控制能力不足;患者小于6岁;2)摆位:通过电动减重仪和减重吊带对患者进行减重;选择双足立位或双膝跪位训练时,在患者矢状面上,使减重吊带吊钩、患者乳突、肩关 节前方、髋关节、支撑侧外踝均处于同一垂直于地面的垂直面上;在患者冠状面上,使患者 身体姿势对称,身体重力线与减重仪中轴线重合;选择单足立位或单膝跪位训练时,使患者躯干竖直,不向两侧倾斜,把支撑足或支撑膝 适移向中线;选择悬空位训练时,对患者的固定位置先从靠近患者大腿处开始,如患者可顺利完成, 则固定位置逐渐向下肢远端移动;3)静态稳定:完成摆位后,通过指令、推、拍或电刺激的方法促使患者保持摆位后姿势;4)动态稳定;选择双足立位训练、单足立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的患者,如能完成静 态稳定,则给予外力,以打破患者平衡;5)摆动:选择双足立位训练、单足立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的患者,如能维持动 态稳定,则给予摆动,以提高患者整体运动能力、放松患者肌肉和关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摆位中,选择双膝 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时,使用膝关节保护垫保护患者的膝关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摆位中,选择双足 立位训练、单足立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时,患者在减重吊带敷好后,调整减重吊带高度及患者支撑部分的位置,上肢通过拉动固定于地面的弹力带,增加姿势稳定 难度,可加强动态平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静态稳定中,使用 姿势镜促进患者视觉姿势反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静态稳定中,选择 悬空位训练时,使患者身体尽量保持一条直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静态稳定中,选择 单足立位训练时,使用宽带套于减重吊带的一处,将患者非支撑侧下肢屈膝,脚穿过减重吊 带,踝关节挂于带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动态稳定中,给予 的外力包括:单足立位训练时使用的宽带采用弹力带,以加强患者全身的平衡能力,提高患者屈曲 侧骨盆稳定;使用弹力带或徒手给予患者骨盆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时间的作用力,以加强患者 骨盆稳定;使用弹力带或徒手给予患者膝关节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时间的作用力,以加强患 者膝关节稳定;给予患者其他较薄弱部分以其他方式的力,该其他方式的力包括振动、足下置气垫。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摆动中,给予的摆 动包括:选择双膝跪位训练的患者,给予其骨盆最大的摆动幅度;选择双足立位训练的患者,给予其骨盆最大的摆动幅度,或者使患者身体尽量保持一 条直线,给予其头、肩以最大的摆动幅度;选择单足站立训练或单膝跪位训练的患者,使其支撑侧尽量保持稳定,屈曲下肢以髋 关节为轴进行摆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身体力线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至步骤5)每天实施一 至两次,每次10-20分钟。
【文档编号】A61F5/01GK106073965SQ201610644263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9日 公开号201610644263.5, CN 106073965 A, CN 106073965A, CN 201610644263, CN-A-106073965, CN106073965 A, CN106073965A, CN201610644263, CN201610644263.5
【发明人】候莹, 江钟立
【申请人】南京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