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2721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气切插件吸痰只能从气管切开插件的开口伸入吸引,无法将气切插件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及伤口渗出液有效吸引。其次拔管或换气切插件时气囊上方的分泌物由于无法彻底吸引而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该气管插件方便护士多途径有效吸引,其操作使用方便,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机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包括呈弧形弯曲的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头侧端设有充气气囊,尾侧端设有气管固定器,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充气管与一封闭阀相连接,所述气管导管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吸引通道,所述吸引通道与气管导管的管筒内腔不相通,所述吸引通道的下段设有吸痰口,所述吸痰口位于充气气囊的上方,所述吸引通道的上段末端通过吸引管与用于与吸痰器连接的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外弧面上均设有吸引通道。
[0005]所述吸引通道一体注塑成型在气管导管外壁,所述吸引通道的吸痰口位于吸引通道下段侧壁上,与气管导管上设置的吸痰导引槽相通。
[0006]所述气管固定器为一固定软板,所述固定软板上设有两锁定孔和两固定带孔,气管导管的内、外弧面的吸引通道上段末端的吸引管分别穿过固定软板上的锁定孔与用于与吸痰器连接的接头固定连接。
[0007]所述气管导管的管筒内设有引导芯。
[0008]所述引导芯的头侧端伸出气管导管的头侧端,所述引导芯的尾侧端通过一连接管与气管导管的尾侧端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气管导管的尾侧端固定连接。
[0009]所述引导芯的头侧端设有一圆锥形引导头,尾侧端设有一固定帽,所述固定帽与气管导管尾侧端的连接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0010]所述引导芯与气管导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所述引导芯头侧端的圆锥形引导头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引导芯尾侧端的固定帽上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均与引导芯与气管导管之间的通气间隙相通,形成轴向贯穿气管插件的通气通道。
[0011]所述引导芯为可塑型引导芯。
[0012]所述气管导管外壁沿轴向设有用于安装充气管的安装槽,所述充气管安装在气管导管外壁的安装槽中,所述充气管一端与充气气囊相通,充气管的另一端与封闭阀连接。
[0013]所述吸痰口位于充气气囊上方0.3厘米处。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包括呈弧形弯曲的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头侧端设有充气气囊,尾侧端设有气管固定器,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充气管与一封闭阀相连接,所述气管导管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吸引通道,所述吸引通道与气管导管的管筒内腔不相通,所述吸引通道的下段设有吸痰口,所述吸痰口位于充气气囊的上方,所述吸引通道的上段末端通过吸引管与用于与吸痰器连接的接头固定连接。患者通过设置的吸引管可以有效地将气切插件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及伤口渗出液有效吸引,可以减少口腔内细菌在气道内的定植,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机率。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外弧面上均设有吸引通道,可以有效吸引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及伤口渗出液,且能将气管导管上下两侧的分泌物及伤口渗出液均有效吸引,吸引效果好,且全面、彻底。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I为气管导管,2为充气气囊,3为气管固定器,4为吸引通道,5为吸引管,6为引导芯,61为引导头,62为固定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见图1,一种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包括呈弧形弯曲的气管导管1,所述气管导管的头侧端设有充气气囊2,尾侧端设有气管固定器3,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充气管5与一封闭阀相连接。所述气管导管外壁沿轴向设有用于安装充气管的安装槽,所述充气管安装在气管导管外壁的安装槽中,所述充气管一端与充气气囊相通,充气管的另一端与封闭阀连接。充气管的末端连接封闭阀是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气囊漏气导致意外脱管的风险。所述气管导管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吸引通道4,所述吸引通道与气管导管的管筒内腔不相通,所述吸引通道的下段设有吸痰口,所述吸痰口位于充气气囊的上方,所述吸引通道的上段末端通过吸引管与用于与吸痰器连接的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外弧面上均设有吸引通道。所述吸痰口位于充气气囊上方0.3厘米处。气管导管上下两侧吸痰口与充气气囊间保持一定距离有利于减轻负压吸引时吸力对气管粘膜不均引起的损伤,两侧吸痰口有利于彻底有效做到吸引。
[0018]所述气管导管的壁内带有环形双层材质。环形双层材质是指气管插管是由两层管芯组成,内层管芯用于可插入式吸痰及通气管。而外层管芯用于设置气囊上方供吸引用的管腔。当然,本实用新型可设计成为一体成形的气管插管套件,在套件气囊上方两侧开孔设立内置式吸引管,其余管腔部分压缩成为一体。所述气管导管的下段开口呈楔形。
[0019]所述吸引通道一体注塑成型在气管导管外壁,所述吸引通道的吸痰口位于吸引通道下段侧壁上,与气管导管上设置的吸痰导引槽相通。
[0020]所述气管固定器为一固定软板,所述固定软板上设有两锁定孔和两固定带孔,气管导管的内、外弧面的吸引通道上段末端的吸引管分别穿过固定软板上的锁定孔与用于与吸痰器连接的接头固定连接。
[0021]所述气管导管的管筒内设有引导芯6。所述引导芯的头侧端伸出气管导管的头侧端,所述引导芯的尾侧端通过一连接管与气管导管的尾侧端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气管导管的尾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引导芯的头侧端设有一圆锥形引导头61,尾侧端设有一固定帽62,所述固定帽与气管导管尾侧端的连接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靠近气管导管的一侧设有截平面,形成台阶。所述引导芯的固定帽两侧分别设有挂钩,用于与连接管卡接固定。所述引导芯与气管导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所述引导芯头侧端的圆锥形引导头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引导芯尾侧端的固定帽上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均与引导芯与气管导管之间的通气间隙相通,形成轴向贯穿气管插件的通气通道。所述引导芯为可塑型引导芯。
[0022]患者通过设置的吸引管可以有效地将气切插件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及伤口渗出液有效吸引,可以减少口腔内细菌在气道内的定植,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机率。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外弧面上均设有吸引通道,可以有效吸引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及伤口渗出液,且能将气管导管上下两侧的分泌物及伤口渗出液均有效吸引,吸引效果好,且全面、彻底。
【主权项】
1.一种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弧形弯曲的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头侧端设有充气气囊,尾侧端设有气管固定器,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充气管与一封闭阀相连接,所述气管导管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吸引通道,所述吸引通道与气管导管的管筒内腔不相通,所述吸引通道的下段设有吸痰口,所述吸痰口位于充气气囊的上方,所述吸引通道的上段末端通过吸引管与用于与吸痰器连接的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外弧面上均设有吸引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通道一体注塑成型在气管导管外壁,所述吸引通道的吸痰口位于吸引通道下段侧壁上,与气管导管上设置的吸痰导引槽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固定器为一固定软板,所述固定软板上设有两锁定孔和两固定带孔,气管导管的内、外弧面的吸引通道上段末端的吸引管分别穿过固定软板上的锁定孔与用于与吸痰器连接的接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的管筒内设有引导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芯的头侧端伸出气管导管的头侧端,所述引导芯的尾侧端通过一连接管与气管导管的尾侧端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气管导管的尾侧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芯的头侧端设有一圆锥形引导头,尾侧端设有一固定帽,所述固定帽与气管导管尾侧端的连接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芯与气管导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所述引导芯头侧端的圆锥形引导头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引导芯尾侧端的固定帽上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均与引导芯与气管导管之间的通气间隙相通,形成轴向贯穿气管插件的通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所述的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芯为可塑型引导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外壁沿轴向设有用于安装充气管的安装槽,所述充气管安装在气管导管外壁的安装槽中,所述充气管一端与充气气囊相通,充气管的另一端与封闭阀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口位于充气气囊上方0.3厘米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门吸痰双腔吸引气管插件,包括呈弧形弯曲的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头侧端设有充气气囊,尾侧端设有气管固定器,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充气管与一封闭阀相连接,所述气管导管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吸引通道,所述吸引通道与气管导管的管筒内腔不相通,所述吸引通道的下段设有吸痰口,所述吸痰口位于充气气囊的上方,所述吸引通道的上段末端通过吸引管与用于与吸痰器连接的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外弧面上均设有吸引通道。该气管插件方便护士多途径有效吸引,其操作使用方便,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机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IPC分类】A61M25-10
【公开号】CN204502050
【申请号】CN201520140332
【发明人】钱宇, 陈继川, 刘蓉蓉, 雷英, 李小娅, 李莎, 张海燕, 邱俊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