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防辐射床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8470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空的外壳310,套接设置在所述外壳310内并且可在所述外壳310内滑动的内壳320,设置在所述外壳310与所述内壳320之间的微型电机推杆330,以及一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推杆伸缩的控制模块。内壳320的在相对的侧边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槽,方便对接固定;当然的,微型电机推杆330也可以用其他驱动机构代替,内壳320在外壳310内滑动后,会围成一矩形或正方形的开口,该开口即为待扫描区域。内壳320调节伸缩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外壳310和内壳320的表层皆附有铅层防护层。
[003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内壳320为对称设置在所述两个外壳310内的多个,两侧外壳310之间的距离固定,设置为稍大于一般人体的宽度。
[0036]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增加方便操控调节内壳320滑动的控制器(图未示),即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一与所述控制模块无线连接的控制器,用以控制调节所述防护板30之间的间隙距离。操作者可手持该遥控器实时控制调节防护板30内壳320的伸缩,直至防护板30形成一较理想的待扫描区域。
[0037]当然的,也可以对称设置多于两个的防护板3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设置有两个与两个防护板一一对应的操控杆,用于控制调节所述防护板30的内壳320的伸缩方向和距离。
[0038]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将所述防护板30的底部设置为铅层、顶部设置为一感应屏340,具体的,感应屏340设置在内壳320的顶面,患者躺卧于支撑板10上时,两侧内壳320先对接固定,感应屏340用于感应操作者在感应屏340上画出的待扫描框40,所述感应屏340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按所述感应屏340上的待扫描框40控制所述内壳320伸缩距离。内壳320相互固定后,操作者可以在防护板30的感应屏340上画出一近似矩形的待扫描框40 (图中用虚线表示),感应屏340感应到该待扫描框40,当然的,还可以设置一延迟时间,在延迟时间过后,感应屏340的固定位置出现是否确认该待扫描区域的询问界面,将该待扫描框40的信息传给控制模块,如此,能自动控制控制内壳320滑动直至多块防护板30形成该待扫描框40。该操作较为智能化,易操作。
[003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防护板30对接状况的至少一个指示灯。
[0040]更为具体的,所述指示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防护板30已对接固定的第一指示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防护板30的内壳320已伸缩至预设值的第二指示灯。
[00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T扫描防辐射床,在铅板上设置具有伸缩功能的防护板,在防护板的两侧设置有可在铅板滑槽上滑动的防护布,防护板和防护布形成一屏蔽层医护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扫描的区域调节防护板的位置,使其形成一较小的矩形区域,对患者的辐射伤害降低,而且其便于操作,能节省操作时间。其在铅板两侧对称设置两防护板,外壳内对称设置顶部具有感应屏的内壳,医护操作人员可以在感应屏上画出与待扫描部位对应的待扫描框,并且可以同时画出多个待扫描框,可以实现同时扫描多个身体部位,节省扫描的时间和重复操作的时间,其智能化程度高,易操作,极大地方便了医护操作人员。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CT扫描防辐射床,包括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铅板,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包括两个具有较长边的第一铅板,两个较短边的第二铅板,所述四个铅板围成一矩形框架;所述第一铅板的内侧壁设置有滑槽; 防护板,包括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上的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分别具有可伸缩的内壳,两侧的内壳在相对的一侧可对接固定; 防护布,所述防护布与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连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扫描防辐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布具有弹性,所述防护布的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二铅板的侧壁、另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的侧壁上,并且所述防护布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滑轮,所述多个滑轮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扫描防辐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中任一一个皆包括:中空的外壳,套设在所述外壳内的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侧壁之间的微型电机推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用于控制所述微型电机推杆伸缩的控制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模块无线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的表层分别设置有铅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扫描防辐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扫描防辐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的底面,所述内壳的顶面设置有一感应屏,所述感应屏用于感应操作者在感应屏上画出的待扫描框,所述感应屏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按所述感应屏上的待扫描框控制所述内壳滑动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扫描防辐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有与所述多个防护板的控制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操控杆,用于分别控制调节所述内壳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T扫描防辐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防护板对接状况的至少一个指示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CT扫描防辐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防护板已对接固定的第一指示灯,以及用于指示所述防护板的内壳已滑动至预设值的第二指示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T扫描防辐射床,包括支撑板,其中,其还包括:铅板,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包括两个具有较长边的第一铅板,两个较短边的第二铅板,所述四个铅板围成一矩形框架;所述第一铅板的内侧壁设置有滑槽;防护板,包括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上的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分别具有可伸缩的内壳,两侧的内壳在相对的一侧可对接固定;防护布,所述防护布与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连成一体。在铅板上设置有具有伸缩功能的防护板,在防护板的两侧设置有可在铅板滑槽上滑动的防护布,防护板和防护布形成一屏蔽层,可根据需要调节防护板的位置,使其形成一较小的矩形区域,对患者的辐射伤害降低。
【IPC分类】A61B6/03, A61B6/10
【公开号】CN204636398
【申请号】CN201520271282
【发明人】宋晨
【申请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