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6011阅读:1322来源:国知局
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是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支架。
【背景技术】
[0002]视网膜脱落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为了促进视网膜复位,医生会建议患者在手术后七日内甚至更长时间全天候保证面部朝下与水平面平行,即无论是站、立、躺均需要面部朝下与水平面平行。很多患者无法坚持。为了帮助患者坚持面部朝下与水平面平行,目前,出现了大量用于俯卧时支撑面部的头托,如专利号为CN201111417Y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康复头托,包括用有弹性的布料或细网做成的托面,托面用细绳固定在托架上,托面的凹陷程度可根据细绳所系绳结松紧而可调节。该方案虽然解决了患者俯卧时面部朝下与水平面保持平行的问题,但是,患者不可能随时俯卧于床上,也需要变换体位进行活动和休息,如采取坐位或者站位进行休息,而该方案却无法对患者在坐位或者站位等体位下起到辅助作用,也无法根据患者的身高做相应调节,当患者由俯卧变换体位后,一旦患者的身高与托面所处的高度不协调,会使患者感到不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根据患者身高以及俯卧位、坐位和立位的需求调节托面所处高度,以保持面部正确姿势,使用方便舒适的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支架。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支架,包括托架和托面;所述托架包括底座和围绕底座且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的多根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可沿立柱轴向移动的托块以及限定托块位置的限位结构;
[0005]所述托面上设有与面孔相适应并与水平面平行的圆孔,以及位于圆孔内的额头托、颧骨托和下颁托,额头托位于圆孔的前端,颧骨托位于圆孔的左右两端且位于额头托和下颁托之间,下颁托位于圆孔的后端;
[0006]所述托块上设有沿托块周向向外凸起的凸缘,托块断面呈十字形或者凸字形;所述托面上与立柱位置相同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托块的外径,且小于凸缘的外径;
[0007]相邻两根立柱间形成容头部经过的头部通过区,且该两根立柱分居由额头托至下颁托方向经过圆孔中心的直线的两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额头托、颧骨托和下颁托均呈弧形,且额头托、颧骨托和下颁托的外表面均包覆海绵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与托块螺纹配合连接,所述限位结构为立柱与托块自身的螺纹。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一圆环。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为三根。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上还设有沿立柱周向向外延伸的用于限制托面下限位的凸台。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托面设有与脖颈相适应的开口,所述开口沿额头托至下颁托方向由圆孔中心延伸至托面外。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支架,托面上设有与水平面平行的圆孔,当位于圆孔内的额头托、颧骨托和下颁托将面部托起时,面部便与水平面平行。立柱上设有可沿立柱上下移动的托块,托块上设有沿托块周向向外凸起的凸缘,托面与立柱位置相同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托块的外径,且小于凸缘的外径,因此,托面通过通孔套装于托块上,并被凸缘挡住不会下滑,当托块沿立柱下滑时,托面跟随托块运动,由此,便实现了托面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使患者可以变换不同的体位,如俯卧位、坐位和立位。即,无论患者采取俯卧位、坐位或者立位,均可通过调节托面所处的高度来适应患者不同体位的需要。使用时,可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来调节托面所处的高度,使托面与患者身高相适应,使患者在保持面部朝下与水平面保持平行的过程中感到舒适。因此该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支架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也适用于患者的不同体位,适用性更强,使用更方便舒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16]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7]图中,托架1,底座11,立柱12,凸台121,托块3,凸缘31,托面2,圆孔21,额头托22,颧骨托23,下颁托24,通孔25,开口 26。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0019]如图1或图2所示,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支架,包括托架I和托面2 ;所述托架I包括底座11和围绕底座11且一端与底座11固定连接的多根立柱12 ;所述立柱12上设有可沿立柱12轴向移动的托块3以及限定托块3位置的限位结构;
[0020]所述托面2上设有与面孔相适应并与水平面平行的圆孔21,以及位于圆孔21内的额头托22、颧骨托23和下颁托24,额头托22位于圆孔21的前端,颧骨托23位于圆孔21的左右两端且位于额头托22和下颁托24之间,下颁托24位于圆孔21的后端;
[0021]所述托块3上设有沿托块3周向向外凸起的凸缘31,托块3断面呈十字形或者凸字形;所述托面2上与立柱12位置相同处设有通孔25,所述通孔25的直径大于托块3的外径,且小于凸缘31的外径;
[0022]相邻两根立柱12间形成容头部经过的头部通过区,且该两根立柱12分居由额头托22至下颁托24方向经过圆孔21中心的直线的两侧。
[0023]立柱12用于支撑托面2。托块3用于连接托面2和立柱12。托块3可沿立柱12上下移动,是为了使托面2能够上下移动,以适应患者坐位、俯卧位或立位的需要,以及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需要,无论患者身高如何,无论患者坐或卧,均可通过调整托面2,使托面2托起患者的面部时,患者能够感到舒适从而坚持面部朝下与水平面平行。当然,当托块3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时,需要将托块3的位置固定,因此,设有限定托块3位置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以为立柱12与托块3自身的配合螺纹,即立柱12与托块3螺纹配合连接。限位结构也可以为定位螺钉,如托块3套装于立柱12上,定位螺钉穿过托块3壁上的螺纹孔,端部顶靠立柱12的壁,通过立柱12的壁与定位螺钉端面的摩擦力来固定托块3的位置。
[0024]当面部朝下置于圆孔21内时,面部位于额头托22、颧骨托23和下颁托24上方,额头托22托起额头,颧骨托23托起颧骨,下颁托24托住下巴。为了使面部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圆孔21与水平面平行,额头托22、颧骨托23和下颁托24位于圆孔21内且与圆孔21处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只要额头、颧骨和下巴分别与额头托22、颧骨托23和下颁托24相贴,便保证了面部朝下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圆孔21的前端、左右两端和后端均以人面对圆孔21为准,圆孔21与头顶的同侧为“前端”,与下巴的同侧为“后端”,左手所在的一侧为“左端”,右手所在的一侧为“右端”。
[0025]托块3上设有的沿托块3周向向外凸起的凸缘31是为了限制托面2沿立柱12下滑。因此,所述托面2与立柱12位置相同处设有通孔25,所述通孔25的直径大于托块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