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担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46075阅读:来源:国知局
例提供了一种急救担架。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急救担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急救担架包括:两个横杆201、两个纵杆202以及连接在两个纵杆202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支撑杆203,两个横杆201平行连接在两个纵杆202的两端形成矩形支架,其中,横杆201的长度小于储油装置上设置的检修口的口径,本实施例的急救担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杆205,加强杆205与纵杆202平行且与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和第二弧形支撑杆204固定连接。其中,加强杆205的个数为3个且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间隔设置3个加强杆205可以使急救担架具有更大的承重力,足以保证伤员安全。
[00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担架,通过包括两个横杆201、两个纵杆202以及连接在两个纵杆202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支撑杆203,两个横杆201平行连接在两个纵杆202的两端形成矩形支架,其中,横杆201的长度小于储油装置上设置的检修口的口径,从而保证急救担架可以顺利进出检修口,并且由于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形成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将伤员放入弧形的伤员容纳腔中,保证伤员在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内部不会发生移位甚至摔落。并且通过间隔设置3个加强杆205可以使急救担架具有更大的承重力,足以保证伤员安全。
[0053]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加强杆205与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和第二弧形支撑杆204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或与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和第二弧形支撑杆204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表面例如为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和第二弧形支撑杆204的上表面,也即形成的伤员容纳腔的内表面,如图2所示,加强杆205与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和第二弧形支撑杆204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表面为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也即形成的伤员容纳腔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加强杆205与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和第二弧形支撑杆204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当将加强杆205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和第二弧形支撑杆204的第二表面时,在急救担架通过检修口时,加强杆与检修口的底面接触,救援人员可推动或拉动急救担架沿检修口滑行,不会使急救担架发生颠簸,并且能够节省人力。
[00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担架,通过包括两个横杆201、两个纵杆202以及连接在两个纵杆202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支撑杆203,两个横杆201平行连接在两个纵杆202的两端形成矩形支架,其中,横杆201的长度小于储油装置上设置的检修口的口径,从而保证急救担架可以顺利进出检修口,并且由于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形成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将伤员放入弧形的伤员容纳腔中,保证伤员在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内部不会发生移位甚至摔落。并且,当将加强杆205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和第二弧形支撑杆204的第二表面时,在急救担架通过检修口时,加强杆与检修口的底面接触,救援人员可推动或拉动急救担架沿检修口滑行,不会使急救担架发生颠簸,并且能够节省人力。
[0055]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急救担架。本实施例的急救担架包括:两个横杆201、两个纵杆202以及连接在两个纵杆202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支撑杆203,两个横杆201平行连接在两个纵杆202的两端形成矩形支架,其中,横杆201的长度小于储油装置上设置的检修口的口径,加强杆205与纵杆202平行且与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和第二弧形支撑杆204固定连接。其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
[0056]连接杆206,连接杆206的一端与横杆201的中部连接,连接杆206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支撑杆204的中部连接。
[005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担架,通过包括两个横杆201、两个纵杆202以及连接在两个纵杆202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支撑杆203,两个横杆201平行连接在两个纵杆202的两端形成矩形支架,其中,横杆201的长度小于储油装置上设置的检修口的口径,从而保证急救担架可以顺利进出检修口,并且由于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形成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将伤员放入弧形的伤员容纳腔中,保证伤员在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内部不会发生移位甚至摔落。并且,通过设置连接杆206可以保证急救担架更加牢固。
[0058]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急救担架。本实施例的急救担架包括:两个横杆201、两个纵杆202以及连接在两个纵杆202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支撑杆203,两个横杆201平行连接在两个纵杆202的两端形成矩形支架,其中,横杆201的长度小于储油装置上设置的检修口的口径,本实施例的急救担架还包括第二弧形支撑杆204,第二弧形支撑杆204与横杆201的两端分别连接。并且,本实施例的急救担架还包括垫板207,垫板207的表面与第一弧形支撑板203的弧形表面匹配。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垫板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设置垫板207,可以保证伤员的舒适度。
[0059]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急救担架时,由于横杆201的长度小于储油装置上设置的检修口的口径,因此急救担架可以顺利进出检修口,并且可以通过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形成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将伤员放入弧形的伤员容纳腔中,保证伤员在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内部不会发生移位甚至摔落。并且,通过设置设置垫板207,可以保证伤员的舒适度。
[006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担架,通过包括两个横杆201、两个纵杆202以及连接在两个纵杆202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支撑杆203,两个横杆201平行连接在两个纵杆202的两端形成矩形支架,其中,横杆201的长度小于储油装置上设置的检修口的口径,从而保证急救担架可以顺利进出检修口,由于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形成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将伤员放入弧形的伤员容纳腔中,保证伤员在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内部不会发生移位甚至摔落,并且通过设置垫板207,可以保证伤员的舒适度。
[0061]进一步的,垫板207由金属或玻璃钢材料制成。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垫板207时,能够使垫板207与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弧形支撑杆203实现焊接,保证垫板207连接牢固,不会滑脱。如果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的垫板207时,可以将急救担架设计的更为轻便。
[0062]进一步的,还包括:
[0063]绑带(图中未示出),绑带与加强杆205、纵杆202或第一弧形支撑杆203连接。绑带用于将伤员固定在伤员容纳腔,避免伤员在容纳腔内晃动。
[0064]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急救担架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0065]防滑套208,防滑套208套设在横杆201上。通过设置防滑套208,可以避免救助人员手握横杆201时发生打滑以及容易发生手部疲劳的问题。
[006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横杆、两个纵杆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杆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支撑杆,两个所述横杆平行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杆的两端形成矩形支架,其中,所述横杆的长度小于储油装置上设置的检修口的口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弧形支撑杆,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与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所述纵杆平行且与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的个数为3个且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与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或与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中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的中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垫板,所述垫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的弧形表面匹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由金属或玻璃钢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绑带,所述绑带与所述加强杆、所述纵杆或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滑套,所述防滑套套设在所述横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救担架。本实用新型急救担架,包括:两个横杆、两个纵杆以及连接在两个纵杆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支撑杆,两个横杆平行连接在两个纵杆的两端形成矩形支架,其中,横杆的长度小于储油装置上设置的检修口的口径,从而保证急救担架可以顺利进出检修口,并且由于第二弧形支撑杆形成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将伤员放入弧形的伤员容纳腔中,保证伤员在弧形的伤员容纳腔内部不会发生移位甚至摔落。
【IPC分类】A61G1/00
【公开号】CN204698836
【申请号】CN201520299717
【发明人】王同峰, 周洋, 李哲, 樊望辉, 杨铠瑞, 黄成 , 钟跃, 刘亚森, 陈英敦, 周盛勇, 雷鸣雨, 刘启利, 陶波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