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16110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仪器,特别涉及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
【背景技术】
[000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1nal paroxysmalvertigo, 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病之一。其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1rsemicircular canal BPPV, PC-BPPV)最常见(80% -90%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半规管结石学说(即管石学说)。变性管石颗粒并非粘附于半规管壶腹嵴,而是游离于半规管的内淋巴中,当头部处于诱发体位时,管石向重力方向移动,引起内淋巴流动,从而使壶腹嵴受牵引偏移产生眩晕及眼震等症状。
[0003]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Epley法(也称管石复位法)就是基于上述学说,通过定向的头位活动,使管石由总脚回到椭圆囊不再影响半规管的动力学作用,是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常用的方法,被推荐为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一线疗法,其显著优点是复位成功率高,一次复位成功率高于80%,可以显著缩短缓解症状所需的时间,使患者及时恢复社会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但是,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技巧、节奏感很重要,要根据患者眼震的出现和消失做到快慢兼宜,每一体位要有一定时间的停顿,给管石位置变换的时间,让其在外力刺激下回到椭圆囊,从而消除临床症状。因此,并不是所有医院和医生都可以很好的掌握手法复位的技巧,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改善欠佳、甚至加重,医生无法确定是否将管石回复到椭圆囊处,以及引起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患信任程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后半规管与椭圆囊连接且相通,外半规管、上半规管与椭圆囊连接但不相通,以上结构共同构成主体管腔;荧光管石的滚动范围在后半规管和椭圆囊内,所述后半规管与椭圆囊为透明材质制成。
[0007]所述主体管腔有二个,分列于两侧,用固定带连接。
[0008]所述后半规管、外半规管、上半规管外形均呈弓状弯曲,且互成90度夹角。
[0009]所述荧光管石为透明塑胶颗粒中添加红色荧光助剂而制成。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
[0011](1)手法复位过程中通过观测荧光管石是否从后半规管回位至椭圆囊来判断复位是否成功,具有:直观、安全、无创、操作方便等优点。
[0012](2)此种手法复位指示仪不仅可以判断手法复位是否成功,而且可以训练有相应要求的患者及家属在家自行复位,有利于复发性、难治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功能的恢复。
[0013](3)此种手法复位指示仪预期可显著提高Epley手法复位治疗成功率。
[0014](4)对于基层医院,可帮助耳科医生或全科医生进行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的开展。
[0015](5)固定带为可调整型,这可以使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与患者头部之间紧密固定,满足不同年龄及体型的患者的复位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7]图中各标号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18]后半规管1、荧光管石2、外半规管3、上半规管4、椭圆囊5、固定带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
[0020]后半规管1与椭圆囊5连接且相通,外半规管3、上半规管4与椭圆囊5连接但不相通,以上结构共同构成主体管腔;荧光管石2的滚动范围在后半规管1和椭圆囊5内,SP荧光管石2可在后半规管1和椭圆囊5内滚动,所述的后半规管1与椭圆囊5为透明材质制成;主体管腔有二个,分列于两侧,用固定带6连接;所述荧光管石2为透明塑胶颗粒中添加红色荧光助剂而制成;后半规管1、外半规管3、上半规管4也分别称为后(垂直)半规管、夕卜(水平)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其外形均呈弓状弯曲,且相互间成90度夹角。
[0021]后半规管1、外半规管3、上半规管4及椭圆囊5均由透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亚克力)制成。
[0022]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
[0023]在使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过程中,首先将固定带6妥善固定于患者头部,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一患者坐于治疗床上,治疗者迅速将其放倒至仰卧位,头伸出床边,向患侧转45度—一将患者头逐渐转正,继续转向健侧45度;C一一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一起向健侧翻转,侧卧于治疗床上,维持头部偏离仰卧位135度;D—一恢复坐位,头前倾30度。
[0024]在此治疗过程中,可以看到荧光管石2逐渐从后半规管1中滑落至椭圆囊5中,则证明人体内漂浮于后半规管内淋巴液中的真实管石回到椭圆囊,从而复位成功。
[0025]在本实用新型应用进行Epley手法复位中,后半规管1、外半规管3、上半规管4均为弓状弯曲管环,且之间互成90度夹角,完美模拟人体内耳中后半规管、外半规管及上半规管外观及角度;同时后半规管1与椭圆囊5相通,使得荧光管石2只能从后半规管1滚动至椭圆囊5,完美模拟人体内耳中真实管石位置变换。
[0026]左、右两侧主体管腔由固定带6连接,根据不同患者头型调整固定于其头部,如果为左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则观察左侧主体管腔中荧光管石2的位置变换,反之亦然,如为右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则观察右侧主体管腔中荧光管石2的位置变换。在Epley手法复位头部位置变动过程中双侧后半规管1、外半规管3、上半规管4及椭圆囊5均始终与人体内耳真实结构位置相一致。这样的新型应用使得在Epley手法复位过程中医生无需思考人体内耳中的真实管石的位置变换,只要遵循上述复位步骤,注意荧光管石2在透明后半规管1的位置变换,最后到达透明椭圆囊5,即可复位成功。如未能一次复位成功,可重复上述步骤。即使没有相关专业医学背景的患者及家属,只要在家中自行严格按照本实用新型说明去操作,同样可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0027]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其特征在于后半规管与椭圆囊连接且相通,外半规管、上半规管与椭圆囊连接但不相通,以上结构共同构成主体管腔;荧光管石的滚动范围在后半规管和椭圆囊内,所述后半规管与椭圆囊为透明材质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管腔有二个,分列于两侧,用固定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半规管、外半规管、上半规管外形均呈弓状弯曲,且互成90度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管石为透明塑胶颗粒中添加红色荧光助剂而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指示仪。本实用新型结构是后半规管与椭圆囊连接且相通,外半规管、上半规管与椭圆囊连接但不相通,以上结构共同构成主体管腔;荧光管石的滚动范围在后半规管和椭圆囊内,所述后半规管与椭圆囊为透明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管石复位法存在的会导致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无法确定是否将管石回复到椭圆囊处,以及引起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观测荧光管石是否从后半规管回位至椭圆囊来判断复位是否成功,具有直观、安全、无创、操作方便等优点。
【IPC分类】A61F11/00
【公开号】CN205126562
【申请号】CN201520820157
【发明人】麻晓峰, 高下
【申请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