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1072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的3D仿人体松质骨的多孔结构,尤其涉及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颈椎手术主要有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在前路手术中,需要切除病变的椎间盘,用人工颈椎融合器替代。现在临床上使用的融合器需要大量植入自体骨或异体骨以达到完成椎间融合的目的。自体骨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取髂骨,这样给病人带来的额外的伤害,如果过多植入异体骨填充材料,存在发生炎性反应或者是异体排除反应,进而造成手术的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0004]本实用新型基于以下原理:
[0005]通过现在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松质骨的结构,然后通过建模制造具有松质骨结构的实体支撑,当具有松质骨结构的实体支撑置入后能够起到支架的作用,有利于成骨过程的发生,进而促进快速骨融合。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包括实体支撑,所述实体支撑包括水平面实体支撑、轴位实体支撑;所述实体支撑中间为多孔结构。
[0008]所述水平面实体支撑具有水平面支撑圆弧。
[0009]所述多孔结构为微孔多孔八面体结构。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1]1.本实用新型在实体支撑中间采用3D方式制作仿人体松质骨的多孔结构,提供骨长入的支架,促进骨发生过程。在实体支撑四周及侧方加有支撑柱,用以提高力学性能,使得该实体支撑的弹性模量接近接触面的弹性模量,避免发生遮挡。
[0012]2.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再植入人体骨,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手术中的取骨量,减少对病人的创伤,以微创的方式完成该手术。
[0013]3.该用途区别与常规融合器,具有显著的稳定性优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孔结构不意图
[0018]1-水平面实体支撑,2-多孔结构,3-轴位实体支撑,4-水平面支撑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包括实体支撑,所述实体支撑包括水平面实体支撑1、轴位实体支撑3 ;所述水平面实体支撑I具有水平面支撑圆弧4;所述实体支撑中间为多孔结构2,所述多孔结构2为微孔多孔八面体结构。
[0020]由于本实用新型产品四周边缘为实体,中间为多孔结构,多孔结构为规则的空间八面体。颈椎融合器采用符合人体颈椎解剖结构的设计,在水平层面四周采用圆形加强实体支撑,在人体轴位层面采用支撑柱结构,以提高整体抗压缩性能。
[0021]本实用新型制作的产品多孔的结构为规则的空间八面体结构,孔隙率范围为70%-80 %,孔径范围600-800μπι。本实用新型以人体松质骨为数据模型,精确测定松质骨骨小梁各参数区间,通过调整骨小梁孔径、孔隙率、骨小梁直径工艺参数,实现对骨融合器孔隙结构的控制,使孔隙率为70-8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长入的支架,促进骨发生过程所述四周或侧方设有支撑柱,增加了融合器的压缩强度;支撑柱提高了力学性能,使得该实体支撑的弹性模量接近接触面的弹性模量,不需要再植入人体骨,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手术中的取骨量,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主权项】
1.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实体支撑,所述实体支撑包括水平面实体支撑(I)、轴位实体支撑(3);所述实体支撑中间为多孔结构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平面实体支撑(I)具有水平面支撑圆弧(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孔结构(2)为微孔多孔八面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包括实体支撑,所述实体支撑包括水平面实体支撑(1)、轴位实体支撑(3);所述实体支撑中间为多孔结构(2)。本实用新型采用3D方式制作仿人体松质骨的多孔结构,提供骨长入的支架,促进骨发生过程;在四周及侧方加有支撑柱,用以提高力学性能,使得该实体支撑的弹性模量接近接触面的弹性模量,避免发生遮挡。不需要再植入人体骨,可以进一步减少手术中的取骨量,减少对病人的创伤,以微创的方式完成手术。
【IPC分类】A61F2/44
【公开号】CN205322556
【申请号】CN201620023060
【发明人】李鹏
【申请人】李鹏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