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072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颈椎次全切术在20世纪60年代即应用临床,20世纪80年代钛网问世应用临床近30年,传统的植骨融合强调“椎体融合”一一骨从上下椎体跨过中间被切除的椎体生长愈合,然而由于解剖生理原因,上下椎体间距离较远,椎体次全切术后骨的“爬行替代愈合征程”漫长而艰辛(4cm以上),愈合时间较长,病人需要佩戴颈托制动达3-6个月,不能及时返还工作岗位,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损失。
[0003]另外,传统钛网问世近30年,在颈椎椎体次全切手术中仅作为植骨融合器使用,长度无法调节需要剪断,并且需要钢板固定配合使用,存在假体下沉、植骨不融合等众多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设计为连通式与界面式双保险融合,长度可调节,自身零切迹锁定固定,不需要钢板固定。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融合部、支撑部,所述融合部有两个,一个融合部与支撑部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融合部与支撑部另一端螺纹连接,两个融合部的外端面分别设置至少两个界面融合孔,所述界面融合孔口小里大。
[0006]调节方法:通过与支撑部螺纹连接的融合部与支撑部相对旋转调节钛网系统至需要的长度,即可进行植入手术。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侧壁开设轴向贯通的凹槽,所述凹槽侧壁为网状结构,凹槽底部为实性结构,所述融合部开设有与凹槽连通的中心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与支撑部螺纹连接的融合部设置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位于含螺纹的侧壁,锁紧螺钉有两个,位于同一圆周上,两个锁紧螺钉的距离与凹槽开口距离相等。
[0009]调节方法:通过与支撑部螺纹连接的融合部与支撑部相对旋转调节钛网系统至需要的长度,再将两个锁紧螺钉拧入分别卡在支撑部凹槽两内侧壁,达到防止本体与调节部相对旋转(即锁定高度)的目的,即可进行植入手术。
[00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融合部的外端面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倒刺。
[00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融合部同侧面分别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向支撑部中心轴倾斜的斜螺钉孔。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部还设有垂直螺钉孔,所述垂直螺钉孔与融合部中心轴垂直。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内壁设置与中心轴平行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有四根,等距分布在同一圆周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开口处设置圆周方向的横梁,所述横梁有两根,两根横梁均匀分布O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实性结构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有四个,四个径向通孔均匀分布O
[0016]优选的,两个所述融合部与支撑部轴线方向的夹角为90°、85°或80°。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8]1.带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界面融合孔实现了界面式融合,提高了融合稳定速度,中心通孔的设计,又保留了传统的融合方式,为双保险式融合方式,融合方式更可靠,病人术后康复时间缩短,能够提前返回工作岗位,减少了植骨不融合返修手术的风险,减轻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0019]2.采用了零切迹自稳定固定的设计方式,两端各设计了两枚或三枚螺钉固定设计,不需要钢板额外固定,减少了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减少了钢板费用,减少了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椎体前面是食管,钢板在这里突起刺激食道);两端的垂直螺钉可以省,成为单纯一个可调节的界面式融合固定支撑系统;两端的垂直螺钉不省去的话固定更牢固;
[0020]3.整个系统高度可调节,设计了多种尺寸适应椎体切除数量,高度螺旋式调节,2枚锁定钉设计,防止螺钉退出,牢固可靠;
[0021 ] 4.界面上设计有倒刺结构,可以更好的稳定内植入物体;
[0022]5.系统两端设计有连接部结构,不仅可以用于固定,也可以防止钛网移位进入椎管损伤脊髓;
[0023]6.本体后壁采用实性结构,可以增加器械机械强度,又可以防止骨头碎片进入椎管,这是传统钛网未有的;
[0024]7.本体后壁的实性结构,又留有3到4个小孔,方便椎管内出血进入前面,减少了出血压迫脊髓风险;
[0025]8.系统两侧采用网状结构,方便骨长入,前端中空,横梁结构,加强了机械强度,又方便植骨,在安放好钛网系统后,仍可以继续植骨;
[0026]9.本体内部有4个加强筋结构,增加了机械强度;
[0027]10.系统两端有一定厚度,增加了固定强度;
[0028]11.整个界面相比传统钛网,增大了接触面积,并且又预先设计了80/85/90度的更符合不同患者生理曲度的设计,再一次增大了接触面积,减少了假体下沉风险。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31]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32]图4为图3中端部的A-A剖面图;
[0033]图5为图1中调节部的俯视图;
[0034]图6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融合部、2-支撑部、11-倒刺、12-连接部、13-锁紧螺钉、14-中心通孔、15-界面融合孔、21 -加强筋、22-网状结构、23-实性结构、24-横梁、25-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实施例一:
[0039]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融合部1、支撑部2,融合部I有两个,一个融合部I与支撑部2—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融合部I与支撑部2另一端螺纹连接,两个融合部I的外端面分别设置至少两个界面融合孔15,界面融合孔15 口小里大,支撑部2侧壁开设轴向贯通的凹槽,凹槽侧壁为网状结构22,凹槽底部为实性结构23,融合部I开设有与凹槽连通的中心通孔14,与支撑部2螺纹连接的融合部I设置锁紧螺钉13,锁紧螺钉13位于含螺纹的侧壁,锁紧螺钉13有两个,位于同一圆周上,两个锁紧螺钉13的距离与凹槽开口距离相等,两个融合部I的外端面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倒刺11,两个融合部I同侧面分别设置连接部12,连接部12设有向支撑部2中心轴倾斜的斜螺钉孔,连接部12还设有垂直螺钉孔,垂直螺钉孔与融合部I中心轴垂直,支撑部2内壁设置与中心轴平行的加强筋21,加强筋21有四根,等距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凹槽开口处设置圆周方向的横梁24,横梁24有两根,两根横梁24均勾分布,实性结构23设有径向通孔,径向通孔有四个,四个径向通孔均匀分布。
[0040]实施例二:
[0041]如图6所示,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只是将两个融合部I与支撑部2轴线方向的夹角设为90°、85°或80°。
[0042]实施例三:
[0043]如图7所示,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只是连接部12只设置有向融合部I中心轴倾斜的斜螺钉孔,而没有设置垂直螺钉孔。
[0044]另外,虽然如图1、2、6、7所示的与支撑部2螺纹连接的融合部I与支撑部2的螺纹连接均为支撑部2设置外螺纹25,融合部I设置内螺纹的形式,通过锁紧螺钉13的螺纹牙与凹槽的两侧壁卡紧;但是当支撑部2设置内螺纹,融合部I设置外螺纹时,也可实现该功能,SP通过锁紧螺钉13的头部与凹槽的两侧壁卡紧。
[0045]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部(1)、支撑部(2),所述融合部(I)有两个,一个融合部(I)与支撑部(2)—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融合部(I)与支撑部(2)另一端螺纹连接,两个融合部(I)的外端面分别设置至少两个界面融合孔(15),所述界面融合孔(15) 口小里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侧壁开设轴向贯通的凹槽,所述凹槽侧壁为网状结构(22),凹槽底部为实性结构(23),所述融合部(I)开设有与凹槽连通的中心通孔(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支撑部(2)螺纹连接的融合部(I)设置锁紧螺钉(13),所述锁紧螺钉(13)位于含螺纹的侧壁,锁紧螺钉(13)有两个,位于同一圆周上,两个锁紧螺钉(13)的距离与凹槽开口距离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融合部(I)的外端面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倒刺(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融合部(I)同侧面分别设置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设有向支撑部(2)中心轴倾斜的斜螺钉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还设有垂直螺钉孔,所述垂直螺钉孔与融合部(I)中心轴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内壁设置与中心轴平行的加强筋(21),所述加强筋(21)有四根,等距分布在同一圆周上。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开口处设置圆周方向的横梁(24),所述横梁(24)有两根,两根横梁(24)均勾分布。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性结构(23)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有四个,四个径向通孔均匀分布。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融合部(I)与支撑部(2)轴线方向的夹角为90°、85°或8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融合部(1)、支撑部(2),所述融合部(1)有两个,一个融合部(1)与支撑部(2)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融合部(1)与支撑部(2)另一端螺纹连接,两个融合部(1)的外端面分别设置至少两个界面融合孔(15),所述界面融合孔(15)口小里大。本实用新型设计为连通式与界面式双保险融合,长度可调节,自身零切迹锁定固定,不需要钢板固定。
【IPC分类】A61B17/70, A61F2/44
【公开号】CN205322555
【申请号】CN201521132093
【发明人】马立泰, 杨毅, 李玲利, 刘浩, 洪瑛, 宁宁
【申请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