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76878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用于对骨折进行固定和促进愈合。其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为圆筒体或椭圆筒体,筒体由多个空心长管组合而成,各个长管的管壁上有交联孔,相邻的长管管壁之间的交联孔相连通。这种结构可使筒体整体弹性模量更好,内固定强度得到增强,可以防止出现断裂、应力性折断等的情况;同时,这种结构可以允许骨小梁沿短筒体之间的立柱和拉杆的空隙连接长入,达到髓内外骨痂同时生长,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及手术的各种并发症。本实用新型采用更加符合骨骼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结构特性的立体交联结构,使骨折恢复遵循骨折自身的传导和负荷特点,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骨折进行固定和促进愈合的髓内固定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长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现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髓内钉内固定。传统的钢板内固定切口长、创伤大,治疗中需要切开组织显露骨折区域,然后进行复位内固定,这种方法对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大、术中出血多、副损伤多,还需二次取出,病人手术后恢复时间长。髓内钉内固定需要进行扩髓,相应带来扩髓的相应并发症,例如脂肪栓赛、肺栓塞等。更普遍的影响是,骨折内固定物置入后由于内置物的容积占位效应,破坏断端骨小梁,影响两个断端的骨小梁的生长和连续性的恢复。人体骨骼内骨小梁具有重要的功能,其连接周围骨皮质,增强骨骼整体强度;此外,其构成髓腔内重要的力学传导和转化功能,在骨皮质承受各种负荷时可以使受力更加均衡、合理,并将局部过大负荷传导、分散至其他部位。以股骨近端为例,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存在约110°?140°的颈干角,股骨颈轴线与股骨两髁间连线形成股骨颈前倾角,因此股骨颈承受压力、张力和剪力。股骨颈内有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系统构成的衍架结构,转化其所承受的弯矩和扭矩并传导至骨干,分散局部应力,降低骨折风险;如果股骨近端不存在这样的衍架结构,当股骨干在暴力作用下股骨颈会承受较大的弯矩和扭矩,发生骨折的风险更高。骨小梁重建后可有效恢复髓内血运系统,有助于骨松质和骨皮质的愈合。骨小梁结构中断后如不能恢复,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髓内外骨痂生长不均衡,尤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骨皮质愈合后,骨松质愈合较差,影响骨骼愈合强度及对正常负荷的传导,有时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再骨折。且长骨髓内固定系统的近端远端较粗大,骨小梁结构破坏更加严重,置入占位效应更加明显,影响骨小梁长入,不利于后期骨质结构恢复。
[0003]在骨折治疗中,还要考虑如何根据骨骼结构进行复位和固定,这将直接影响到骨折部位的复原程度,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骨骼在生长过程中力求达到一种最佳结构,即骨骼的形态与物质受个体活动水平的调控,使之足够承担力学负载,但并不增加代谢转运的负担。根据上述原理,骨折再塑过程的变化规律显示,骨折后如有移位,在凹侧将有明显骨痂形成,其内部骨小梁将沿着压应力的传递方向排列,而在凸侧将有骨的吸收。
[0004]目前,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股骨远端骨折、胫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在治疗中需要进行包括伽马钉(Ga_a)、空心(拉力)螺钉等固定,其主要并发症包括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
[0005]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常有必要设计新的固定装置,使骨折治疗在生物学及生物力学原理的指导下,使骨折的皮质与主要骨小梁同时生长重建,实现髓内外骨折同时愈合。这样会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和强度,降低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这种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利用了仿生内固定理论,使骨折恢复遵循骨折自身的传导和负荷特点,能够使骨折治疗达到满意的复位和愈合效果。
[000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8]—种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它是一个圆筒体或椭圆筒体,圆筒体或椭圆筒体为直立的或与骨骼局部曲率适形的斜形的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为上端部和下端筒体,筒体的中部由多个空心长管沿长度方向平行组合而成,多个长管的外壁紧密连接,各个长管的管壁上有均匀排列的交联孔,交联孔与长管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的长管管壁之间的交联孔相连通。
[0009]上述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所述长管为圆管或六角形管,长管的内孔为圆孔或六角形孔,交联孔为圆形孔或六角形孔。
[0010]上述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所述圆筒体或椭圆筒体的上端部有旋转槽,下端筒体的内壁有螺纹,螺纹与取出装置的把手的前端螺纹相匹配。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实用新型为圆筒体或椭圆筒体,筒体由多个空心长管组合而成,各个长管的管壁上有交联孔,相邻的长管管壁之间的交联孔相连通。这种立体交联结构增加了筒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使筒体整体弹性模量更好,内固定强度得到增强,可以防止出现断裂、应力性折断等的情况;同时,这种立体交联结构可以允许骨小梁沿长管之间的交联孔长入,达到髓内外骨痂同时生长,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恢复生理力学特性,减少骨折及手术的各种并发症;末端的螺纹设计可以方便手术操作人员完成置入及骨折愈合后取出。
[0013]本实用新型利用了仿生内固定理论,采用更加符合骨骼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结构特性的新型仿生髓内立体交联结构,使骨折恢复遵循骨折自身的传导和负荷特点,能够使骨折治疗达到满意的复位和愈合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尤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后,骨松质愈合较差,影响骨骼愈合强度,有时候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及再骨折的老大难问题。
[0015]本实用新型的微孔仿生骨折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适用于全身长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尤其适用于关节附近复杂骨小梁结构骨折,结合微创技术及影像导航技术的支持,具有良好的预期,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18]图中标记如下:上端部1、旋转槽2、长管3、交联孔4、下端筒体5、螺纹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圆筒体或椭圆筒体,圆筒体或椭圆筒体为等径的筒体,筒体的直径和长度与一般手术中使用的髓内钉相同,还可以是不等径的筒体,筒体为直立的或与骨骼局部曲率适形的斜形的筒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长度。
[0020]图中显示,筒体的两端分别为上端部I和下端筒体5,筒体的中部由多个空心长管3沿长度方向平行组合而成。
[0021]图中显示,长管3为圆管或六角形管,长管3的内孔为圆孔或六角形孔,多个长管3的外壁紧密连接组成圆筒体或椭圆筒体。这种结构增加了筒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使筒体整体弹性模量更好,内固定强度得到增强,可以防止出现断裂、应力性折断等的情况。
[0022]图中显示,各个长管3的管壁上有均匀排列的交联孔4,交联孔4与长管3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的长管3管壁之间的交联孔4相连通。交联孔4为圆形孔或六角形孔。交联孔4的结构可以允许骨小梁沿长管3之间的交联孔4长入,达到髓内外骨痂同时生长,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恢复生理力学特性,减少骨折及手术的各种并发症。
[0023]图中显示,圆筒体或椭圆筒体的上端部I有旋转槽2,下端筒体5的内壁有螺纹6,螺纹6与取出装置的把手的前端螺纹相匹配。螺纹4的设计可以方便手术操作人员完成置入及骨折愈合后取出。
[0024]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或采用一体铸造完成。
[0025]本实用新型利用了仿生内固定理论,采用更加符合骨骼解剖结构尤其是生物力学结构特性的新型仿生髓内固定装置,使骨折恢复遵循骨折自身的传导和负荷特点,能够使骨折治疗达到满意的复位和愈合效果。
【主权项】
1.一种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圆筒体或椭圆筒体,圆筒体或椭圆筒体为直立的或与骨骼局部曲率适形的斜形的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为上端部(I)和下端筒体(5),筒体的中部由多个空心长管(3)沿长度方向平行组合而成,多个长管(3)的外壁紧密连接,各个长管(3)的管壁上有均匀排列的交联孔(4),交联孔(4)与长管(3)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的长管(3)管壁之间的交联孔(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管(3)为圆管或六角形管,长管(3)的内孔为圆孔或六角形孔,交联孔(4)为圆形孔或六角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髓内立体交联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体或椭圆筒体的上端部有旋转槽(2),下端筒体(5)的内壁有螺纹(6),螺纹(6)与取出装置的把手的前端螺纹相匹配。
【文档编号】A61B17/72GK205458989SQ20162000044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3日
【发明人】董天华, 冯琛, 付蕾, 杜晨光, 陈伟, 张英泽, 魏宁, 常文利
【申请人】陈伟, 张英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