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保健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52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颈椎保健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健寝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椎保健枕。
枕头是人必须的生活用品,一个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与枕头相伴的,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枕头,是一个沿用了很长时间的枕头形状,四周低中间高,枕用时其最高点与人的头部的上半部接触,而颈部悬空,处于一种屈曲受力状态,长期使用对颈椎有慢性损伤,起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松弛休息作用,现在虽然有一些颈椎保健枕,但是其设计复杂,使用麻烦,外观不佳,已不适应人们生活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休息中维护颈椎生理屈度、松弛颈部组织、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及促进组织修复、减轻对颈椎的伤害、减少颈椎病的发生的颈椎保健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颈椎保健枕,是由枕皮及填充物组成,其特点是整个枕头由两侧块和中间体连接为一体,中间体的前部顶面为弧面,中间体的后部为凹槽,低于两侧块面。
为了更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是中间体的弧面的后侧与枕底面的夹角为60°-80°。
为了更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是在中间体的弧面顶部下设有药袋。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在枕头的中间体上设有的弧面,弧面的曲度与颈椎的生理弧度相同,头的枕后隆凸与弧面的后部接触,头的上半部悬空于枕头的凹槽内,此时头的重量分成两力,一力具有自动牵引颈椎的作用,从而松弛颈部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同时弧面下的药袋内的药物具有活血化淤、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从而达到在休息中维护颈椎生理屈度、松弛颈部组织、减轻对颈椎的伤害、减少颈椎病的发生、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及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实施例1,参照
图1、图2,一种颈椎保健枕,是在枕皮1内填充有弹性填充物2,整个枕头是由中间体3及两侧的侧块5连为一体,在中间体3的前部为一个弧面6,弧面6的后侧与枕底面的夹角在60°-80°之间,本实施例的弧面6的后侧与枕底面的夹角为60°,中间体3的后部为一个凹槽4,凹槽4低于两侧块5面。
实施例2,参照图3,一种颈椎保健枕,中间体3上弧面6的后侧与枕底面的夹角为80°,在紧贴中间体3的弧面6的弧顶枕皮1下设有一个药袋7,药袋7内装有中药,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仰卧枕于枕头中部的中间体3,人的颈部枕在弧面6上,头的枕外隆凸枕于弧面6后侧的斜面上部,头顶部悬空于枕头中间体3后部的凹槽4内,此时头的重量分成两力,一力具有自动牵引颈椎的作用,从而松弛颈部组织,改善局部血液运动,促进组织修复,同时弧面6的弧顶下的药袋7内的药物具有活血化淤、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从而达到在休息中维护颈椎生理屈度、松弛颈部组织、减轻对颈椎的伤害、减少颈椎病的发生、改善头部血液运动及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侧卧时枕于侧块5上。
权利要求1.一种颈椎保健枕,是由枕皮(1)及填充物(2)组成,其特征是整个枕头由两侧块(5)和中间体(3)连接为一体,中间体(3)的前部顶面为弧面(6),中间体(3)的后部为凹槽(4),低于两侧块(5)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保健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体(3)的弧面(6)的后侧与枕底面的夹角为6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保健枕,其特征在于在中间体(3)的弧面(6)顶部下设有药袋(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保健枕,是由枕皮及填充物组成,其特点是整个枕头由两侧块和中间体连接为一体,中间体的前部顶面为弧面,弧面的后侧与枕底面夹角为60°—80°,中间体的后部为凹槽,低于两侧块面,在中间体的弧面顶下设有药袋,具有在休息中维护颈椎生理屈度、松弛颈部组织、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及促进组织修复、减轻对颈椎的伤害、减少颈椎病的发生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G9/00GK2436036SQ0021527
公开日2001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2日
发明者赵孟臣, 赵孟胜, 徐卫涛 申请人:赵孟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