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78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全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电压力锅。
现有的电压力锅无论是压控式还是控温式,其安全装置大都在设置限压阀、安全阀的基础上,再在发热盘与外锅底之间设置能实现内、外锅之间弹性连接的弹性支撑物,或是将外锅底设计成波纹板、或是将外锅底设计成环形沟槽波纹板且压筋,以此结构将压力信号转变成位移信号实现自动控制,并在安全阀堵塞时,当锅内压力达到安全压力时,能自动切断加热电路,保证电压力锅的使用安全,如中国专利91100026.7和93216338.6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但上述结构由于需在内外锅之间设置弹性支撑物或是将外锅底设计成波纹板,因此,加工难度大,成本偏高,重复性及一致性差、调试困难,机械控制方式自动化程度低,使电压力锅的推广使用受到限制。为此,有人采用薄平面外锅底的技术方案,当内锅压力增大时,压力通过内锅底传递到发热盘再传递到薄平面外锅底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再由固定在该平面锅底下的刚性杆来直接控制加热电路中的行程开关以实现压力的自动控制或是保证安全使用。这一技术方案虽然可解决上述问题,但由于发热盘与外锅底之间只是发热盘的几个支撑脚与外锅底接触,接触面积小,所以当外锅底为薄平面结构,而发热盘的几个支撑脚所接触的外锅底部位较其它锅底部位所受压力大得多,薄平面锅底的强度又较小,因此外锅底各处的形变量相差较大,线性度差、影响压力的准确取样,从而影响控制的精度;如果用厚平面外锅底,则弹性小,强度大,难以通过形变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较低,节省材料、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工业化生产重现率高的安全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锅盖、外壳、外锅、套在外锅内的内锅、发热盘、以单片机为主的控温组件,在锅盖与内锅之间设有密封圈、锅盖扣合在外锅上,在发热盘上设有与控温组件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外锅的底部为薄平面,发热盘的支撑脚为环状平底结构,发热盘直接设置在外锅底上,外锅的下底部设有起压信号开关、起压信号开关与单片机电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由于采用金自动控温(控压)的方式实现正常工作时的调控,且将外锅底设计成薄平面,发热盘的支撑脚设计成环状平底结构,增大了发热盘与外锅底薄平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外锅底所受压力较均匀,压强变小,因此,外锅底既具有好的弹性,又有足够的强度,使外锅底受压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较好的线性度,且锅底周边变形量一致,当控温系统失灵内锅中的压力达到安全压力时,外锅底的弹性形变使内锅下降恰好破坏内锅与密封圈之间的密封进行泄压,确保使用的安全。因此,它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节省材料、自动化程度高、成本较底、工业化生产重现率高、安全可靠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简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盘的仰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发热盘的仰视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锅盖1、外壳、套在外壳内的外锅3、套在外锅3内的内锅4、发热盘5、在外壳与外锅3之间设有以单片机为核心部件的控温组件7,在锅盖1与内锅4之间设有密封圈2,锅盖1扣合在外锅3上,在发热盘5内设有一感受温度(压力)高低的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与控温组件7连接,能将内锅4的温度信号由温度传感器8传递至控温组件7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外锅3用薄型金属材料构成,其底部为平面,发热盘5的支撑脚9为环状平底结构,支撑脚9可以只是单独一个环构成;也可由2个以上的同心环组成,这些环状平底支撑脚9可以是闭合环;也可以是由2段以上的弧形平底脚组合成的不连续环,发热盘5直接设置在外锅底上,这样,由于发热盘5的支撑脚9与外锅底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外锅底受压较均匀,压强较小,既保证外锅底有一定强度,又要使整个外锅底有一定弹性,且锅底周边变形量一致,使本实用新型在超正常压力时有足够的形变使密封圈2的密封破坏,实现泄压,确保安全;外锅3下底部设有一起压信号开关10,起压信号开关10为触点开关,起压信号开关10与控温组件7中的单片机电路相连接,内锅4中一有压力使外锅底发生形变,起压信号开关10即给单片机一个控制信号。
为使本实用新型发热盘5的支撑脚9能与外锅底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外锅底受压更均匀,将发热盘5的支撑脚9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圆盘形平底。
为使薄平面外锅底能在保证一定弹性的前提下有更大的强度,保证外锅底在形变时的良好线性度,在发热盘5的支撑脚9与薄平面外锅底之间设置一层金属板11,对外锅底起加强作用,金属板11可用冷轧板或不锈钢板或弹簧钢板制作;该层金属板可以是整块板,也可设计成若干块并列放置。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根据烹饪的食物在控制面板上选择好所需的温度(压力)和需要保压的时间,然后在内锅4中装好需烹制的食物,将内锅4放入外锅3中,密封圈2置于内锅4上沿,合盖后,锅盖1与内锅4形成密封,再接通电源使发热盘5对内锅4进行加热。随着加热的进行,内锅4中的压力(温度)上升,在内锅4中压力的作用下,发热盘5通过其下的较大底面积的平底支撑脚9使薄型钢材构成的外锅3的底部逐渐发生形变,一开始形变,锅底即推动起压信号开关10,给单片机一个控制信号,控温组件7开始工作,当内锅4中的压力在工作压力范围内时,外锅3底的形变不足以破坏锅盖1和内锅4的密封,在此范围内,当温度传感器8感受到内锅4中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即通过控温组件7切断加热电源,不再对内锅4加热升压,内锅4中的温度逐渐下降;当锅内温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值时,温度传感器8又通过控温组件7接通加热电源,发热盘5再次通电加热,使内锅4的压力又逐渐回升,达到设定值时,发热电路又断开。如此循环工作至保压时间用完,则控温组件7即切断加热电源,烹饪过程完成,自动进入保温状态。
使用中如控温组件7或是温度传感器8失灵,内锅4中的压力不断上升,外锅3底部向下的形变不断加大,内锅4也逐渐下移,当内锅4中的压力达到安全压力时,内锅4向下的位移破坏了锅盖1和内锅4之间的密封,内锅4就通过锅盖1和内锅4之间的缝隙泄压。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正常压力范围内通过控温组件7自动控制加热电路;控温组件7失灵,还可由锅盖1与内锅4之间泄压,因此,本实用新型控制机构自动化程度高、加工容易,能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为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有更多道安全防线,还可在锅盖1上设置限压阀6,这样就可形成下述安全防线;正常工作时,由控温组件7控制内锅4中的压力;控温组件7失灵,可通过锅盖1上的限压阀6泄压;如果限压阀6也被堵塞,则最后可通过锅盖1和内锅4之间泄压,真正确保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电压力锅,包括有锅盖(1)、外壳、外锅(3)、套在外锅(3)内的内锅(4)、发热盘(5)、以单片机为主的控温组件(7),在锅盖(1)与内锅(4)之间设有密封圈(2),锅盖(1)扣合在外锅(3)上,在发热盘(5)上设有与控温组件(7)连接的温度传感器(8),其特征是外锅(3)的底部为薄平面,发热盘(5)的支撑脚(9)为环状平底结构,发热盘(5)置于外锅(3)底与内锅(4)底之间,外锅(3)的下底部设有一起压信号开关(10),此开关与控温组件(7)的单片机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电压力锅,其特征是发热盘(5)的支撑脚(9)由不连续的2段以上的弧形平底脚组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电压力锅,其特征是发热盘(5)的环状平底支撑脚(9)为一个完整的圆盘形平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安全电压力锅,其特征是在锅盖(1)上设有限压阀(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电压力锅,其特征是在发热盘(5)的支撑脚(9)与外锅(3)薄平面底之间设有一层金属板(11)。
专利摘要一种安全电压力锅,由锅盖、外壳、外锅、套在外锅内的内锅、设在内锅底下的发热盘和以单片机为主的控温(控压)组件等部件组成。在发热盘上设有与控温(控压)组件连接的温度传感器,以实现对锅内温度、压力的调控;发热盘的支撑脚为环状平底结构,外锅底部为薄平面,其下底部设有一起压信号开关,起压信号开关与单片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容易、控制方式自动化程度高,功能齐全,成本低,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A47J27/088GK2418796SQ0022765
公开日2001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7日
发明者黄焯坤 申请人:黄焯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