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筷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类的筷子。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传统筷子是两根独立的筷杆组成,这样的筷子虽能够方便夹取食物,但需要使用技巧,使用者若非长时间的练习就不能随心使用。尤其对于一些对中国饮食文化感性趣的外国人及幼儿,掌握使用筷子的技巧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筷子,其结构合理,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筷子由两根主筷杆、辅助环及连接件构成,连接件将两根主筷杆的上端部连接起来,辅助环对称安装于筷杆上部的外侧。
为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筷子的两根主筷杆相贴合的内侧为对应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筷子的连接件为非弹性的连接片或连接套。
为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筷子的辅助环距主筷杆上端部的距离为1~8cm。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筷子的辅助环的内径相当或大于人手拇指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筷子在应用时,将拇指与食指或中指伸入两根主筷杆外侧的辅助环内,通过对应辅助环内手指张开或闭合,即可轻而易举地夹取食物,使用方便,没有任何技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筷子的优点是1.使用简单,方便掌握,用此筷子时,只要套于两根主筷辅助环内的对应的手指能够运动,即能夹取食物,尤其对于第一次学习筷子的使用者来说也十分容易掌握;2.主筷杆可以做得短小,节省材料;3.两根主筷杆端部通过连接片或连接套连接使筷杆不会过于扭转,影响夹住食物,并且不会经常出现掉筷子的现象,保持使用者的风度及自信。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筷子主要是一种餐饮用具,可广泛流传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筷子的结构图。
图2是
图1中筷子端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
图1中筷子的俯视图。
图4是
图1的立体图。
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筷子的结构及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
图1、4所示的筷子,由两根主筷杆1、辅助环2及连接件3构成,两根主筷杆1相对接触的内侧为平面,可贴合,有利于夹取食物。主筷杆1的上部较粗,下部较细。主筷杆1外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辅助环2,辅助环2距主筷杆1端部的距离为2.5cm,辅助环2的内径相当于人手拇指的直径。两根主筷杆1的端部通过连接件3连接,连接件3为一连接片,如图2中的A图及图3所示,连接件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主筷杆1的端部。由于连接件3的作用,两根主筷杆1仅能在同一平面范围内动作,而不会出现扭转或交叉,因此有利于应用。此种筷子的主筷杆的长度比现有筷子的长度短小,因此成本低,节省材料。而这种筷子使用方便,将拇指与食指或中指伸入辅助环2中,通过手指的张合即可夹起食物,十分容易,且不易掉落,尤其适合于初学者或幼儿。该种筷子即保持了传统筷子的风格,又有其独特的韵味,它将成为中国餐饮用品的新成员,而广泛推广使用。
实施例2如
图1所示的筷子,其主筷杆1的截面可为矩形、方形、扁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只要其两根主筷杆1相对应接触的内侧是平面即可。两根主筷杆1端部的连接件3还可以为如图2中的B图所示的连接片,也可以是如图2中的C图所示的连接套,这两种连接件同样能够将两根主筷杆1端部连接,并保持两根主筷杆1夹取食物的方向一致性,具有防止两根主筷杆扭转或交叉而影响使用的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筷子,其特征是由两根主筷杆、辅助环及连接件构成,连接件将两根主筷杆的上端部连接起来,辅助环对称安装于筷杆上部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还在于两根主筷杆相贴合的内侧为对应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还在于连接件为非弹性的连接片或连接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还在于辅助环距主筷杆上端部的距离为1~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还在于辅助环的内径相当或大于人手拇指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类的筷子。该筷子由两根主筷杆、辅助环及连接件构成,连接件将两根主筷杆的上端部连接起来,辅助环对称安装于筷杆上部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方便掌握。
文档编号A47G21/00GK2448222SQ0025785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7日
发明者刘健娅, 吴建忠 申请人:刘健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