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02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水壶。
目前家庭用水壶,由壶体、壶盖、壶嘴、提手,壶体的壶底通常是平面,烧水时主要的吸热面是壶底,燃气热量通过壶底传递给壶内的水,将水加热,燃气传递给水的传热量与传热系数和受热面成正比,传热系数通常变化不大,传热量大小主要由受热面大小决定,目前的水壶由于壶底是平面,受热面积小,燃气量大时部分火焰外溢,热量从壶四周外溢散失,至使热效率低于50%,燃气量小则加热速度慢,加热时间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受热面的节能水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水壶,包括壶底1、壶体2、壶盖4、壶嘴5、提手3,其特征在于壶底1有多个开口9,壶内有多个传热管8,传热管下部与壶底开口9固定连接,传热管上部与一个连通管6连接,连通管出口接于壶体2的上部开口7与大气连通。
上述的节能水壶,还可以是壶底是环形波浪状11,壶底中心有一个开口12,壶内有一个传热管13,传热管下部与壶底开口12固定连接,传热管上部出口接于壶体2的上部开口10与大气连通。
上述的波纹高度在50~80mm。
本实用新型的好处是受热面增大,热能利用率高,节能效果达到30%以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多个传热管的节能水壶结构示意图图2多个传热管的节能水壶壶底示意图图3多个传热管的节能水壶壶内传热管示意图图4波浪状节能水壶结构示意图图5波浪状节能水壶壶底示意图
图1、2、3所示,一种节能水壶,包括壶底1、壶体2、壶盖4、壶嘴5、提手3,壶底1有多个开口9,壶内有多个传热管8,传热管下部与壶底开口9固定连接,传热管上部与一个连通管6连接,连通管出口接于壶体2的上部开口7与大气连通,燃气的热量不仅通过壶底1传递给水,而且燃气通过壶底1开口9进入到传热管8内,通过壶体2上部开口7排出,在传热管内燃气的热量进一步传递给水,受热面增加,传热效果好。图4、5所示,上述的节能水壶,还可以是壶底是高度在50~80mm环形波浪状11,壶底中心有一个开口12,壶内有一个传热管13,传热管下部与壶底开口12固定连接,传热管上部出口接于壶体2的上部开口10与大气连通,波浪状的壶底增加了受热面,同时壶内还有一个传热管13,在传热管内燃气的热量进一步传递给水,受热面进一步增加。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水壶,包括壶底(1)、壶体(2)、壶盖(4)、壶嘴(5)、提手(3),其特征在于壶底(1)有多个开口(9),壶内有多个传热管(8),传热管下部与壶底开口(9)固定连接,传热管上部与一个连通管(6)连接,连通管出口接于壶体(2)的上部开口(7)与大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壶底是环形波浪状(11),壶底中心有一个开口(12),壶内有一个传热管(13),传热管下部与壶底开口(12)固定连接,传热管上部出口接于壶体(2)的上部开口(10)与大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波纹高度在50~8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水壶。包括壶底、壶体、壶盖、壶嘴、提手,壶底有多个开口,壶内有多个传热管,或壶底是环形波浪状,壶内有一个传热管,本实用新型的好处是受热面增大,热能利用率高,节能效果达到30%以上。
文档编号A47J27/21GK2475352SQ0124161
公开日2002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6日
发明者张学成 申请人:张学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