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9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咖啡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盛放咖啡液用的茶具。
饮用咖啡是外国人的嗜好,这种享受已渐被国人所接受。但围壶长谈时,遗憾的是咖啡易凉而大煞风景,因此有人曾作加热用的各种工具,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而置于暖瓶等的壶具内,不但影响咖啡香淳的品味,特别对于咖啡馆等社交场合,将会失却其高雅的氛围,而显得极不协调。
本实用新型拟设计一种雅致的可以保温的咖啡壶。
本实用新型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咖啡壶分作壶体及壶盖二部分。壶体采用双重不锈钢密封并抽成真空的圆筒状结构。壶体的上沿四周边缘有凸环同壶盖内的凹环相匹配而扣合。塑料制的壶盖也分作二部分,上面的一层称作上壶盖,下面的一层称作手把塑圈,手把塑圈的一侧有呈直角形一手柄,同手柄相对立的一侧有呈半月形的壶嘴。上壶盖上表面沿边缘稍向内方有一圆环,圆环内为呈下陷的漏斗,漏斗的正中央有一漏孔通向壶盖内部,圆环外方一侧有同手指大小近似的二个平行凹陷旋孔,相对立有一半月形壶嘴上突,上壶盖反面边缘处有三至四个卡簧。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用下列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壶体同手把塑圈结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把塑圈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壶盖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壶盖的侧视图。
参阅附
图1所示,由壶体2及壶盖1构成此种咖啡壶。其壶体2为内层14与外层13之间抽成真空,并密封的矮圆柱状结构。壶体的上口部四周边缘轮有凸环3,该凸环3供壶盖1的手把塑圈4内下沿的凹环15互相扣合。如图2所示的壶盖1分作二部分,上面的称作上壶盖7,上壶盖7装设在其下方的手把型圈4上。手把塑圈4和上壶盖7均用塑料制成,其一侧有一向下弯曲呈直角形的手柄5,同手柄5相对立的有一呈半月形的壶嘴6,手把塑圈4上方所扣合的上壶盖7可参阅附图3所示,其结构为其上表面沿边缘内方设一圆环8,圆环8内是平滑下陷的漏斗9,漏斗9中心开口为漏孔10,漏孔10是同壶体2相通的,四周的圆环8供斟咖啡时防止咖啡外溢。在圆环8的一侧设有二个同圆环8平行的凹陷旋孔11,供需要拧开上壶盖7时应用。在凹陷旋孔11相对的一侧有一半月形的壶嘴上突12,供拧闭上壶盖7时需将其复盖在手把塑圈4的壶嘴6上方。再参阅图4所示,在上壶盖7的反面可见边缘处有三至四个卡簧13,以便在卡紧上壶盖7时,将上壶盖7扣紧,反之亦然。
使用时,无需将上壶盖7旋拧开,将咖啡等饮料直接经漏斗10注入壶体2内,饮用时将手柄5倾折壶体2,咖啡液即可自壶嘴6处汩汩流出,注入咖啡杯内慢慢品尝并享用。
这种咖啡壶具有真空的双层壶体加以保温,并可保存咖啡的原汁原味,不受容器的干扰。
权利要求1.一种由壶体及壶盖二部分组成的咖啡壶,其特征是壶体(2)采用双重不锈钢密封并抽成真空的圆筒状结构,壶体(2)的上沿轮有凸环(3)同壶盖(1)上的手把塑圈(4)下沿的凹环(15)相匹配而扣合,手把塑圈(4)的一侧有一呈直角形手柄(5),同手柄(5)相对立的一侧有呈半月形的壶嘴(6),手把塑圈(4)上置上壶盖(7),其上表面沿边缘稍向内方有一圆环(8),圆环(8)内方为呈下陷的漏斗(9),漏斗(9)正中有一漏孔(10)通向壶盖(7)内部,圆环(8)外方一侧有同手指大小近似的二个平行凹陷旋孔(11),相对立有一半月形壶嘴上突(12),上壶盖(7)反面边缘处有三至四个卡簧(13)所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咖啡壶,系由双重不锈钢并内成真空的壶体,以及由塑料制成的壶盖,二部分所构成。塑料壶盖分成上壶盖和手把塑圈,固定装设于壶体上方,结构虽然简单,但较为合理,外表线条流畅,朴素而又深沉厚实,是一种可以享受现代文明的饮具。
文档编号A47G19/14GK2497651SQ0125330
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7日
发明者林欣硕 申请人:昆山富隆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