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瓶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75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瓶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儿瓶刷,特别涉及用于清洗育儿瓶的刷,该刷通过将硅刷整体连接到支撑件上而均匀快速地清洗育儿瓶内表面并卫生地使用育儿瓶,该支撑件可以自由地展开以便具有与育儿瓶内部形状相同的形状并接着将硅刷插入育儿瓶的内部。
特别是,应该通过清洗或消毒去除育儿瓶中的沉淀物以防细菌繁殖。
普通清洗装置包括可以旋转或固定的调节钮、设置在调节钮之间的挠曲丝以及与挠曲丝接合以便呈现环形的刷部。清洗装置设置在刷部的下端,该清洗装置由海绵状物、尼龙或织物制成,以便它能清洗育儿瓶的底面。清洗装置与挠曲丝的下端部接合为一体。
根据上述结构,环形刷部旋转或上下移动以去除育儿瓶中的沉淀物。但是,上述结构应该由工作人员的肉眼看到,并且因此仅清洗育儿瓶的某些部分。此外,育儿瓶的底面不能得到干净均匀的清洗。
即海绵状物或织物利用底面摩擦而清洗育儿瓶的底面,但是强而均匀的摩擦力不能传递到整个底面。此外,由于挠曲丝旋转或左右移动以扫过底部,降低了其摩擦力。因此,不能去除固体沉淀物,也不能清洗育儿瓶内表面的圆周部。
为了解决摩擦力不足的问题,向底面施加过大的力而使清洗装置附着底面。在此情况下,过大的摩擦力刮过育儿瓶的内表面。
此外,经过一定时间后海绵状物和织物受到损坏。另外,如果当清洗育儿瓶时吸收了沉淀物,则难于对清洗装置进行清洗,而且不卫生。
即,由于耐久性差使装置的可靠性低,经常的清洗和消毒会使装置变形。此外,清洗装置的有些部分可以粘到育儿瓶上,因此会被婴儿吃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平板型硅模塑以便具有对称形状。清洗装置包括在清洗装置两面形成的多个清洗毛。挠曲丝的下端插入硅的中部。
根据清洗装置,将一对硅清洗装置加宽以便在清洗装置接触底面时形成线状。因此,为了保持加宽状态,应该用恒压力按压清洗装置。此外,当结束清洗时,应该通过硅的恢复力来恢复硅的恢复力,但是清洗毛可以介入而引起该恢复。
由于使用普通刷部,因此内圆周壁可以保证耐久性。此外,清洗装置没有其形状对应育儿形状的清洗部件。而且,清洗时间过长。
此外,由于刷部用打开的盖插入,因此需要过多考虑清洗育儿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柔软而有弹性的支撑件,通过机加工内部的内厚度而获得该支撑件,以便使其展开成具有与育儿瓶内表面形状相同的形状;硅清洗刷,连接在支撑件外表面和下端并根据支撑件的弹性作用而整体收缩;以及盖体,将其插入育儿瓶的开口并使支撑件的上部固定,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对其旋转。
另一方面,本发明清洗刷提供了硅材料清洗刷,使得内圆周壁和底面可以同时得到清洗。然后,清洗刷与插入育儿瓶中部的圆形旋转件接合。当连接到旋转件上的调节钮旋转时,旋转清洗刷并从育儿瓶的颈部至内圆周壁和底面进行均匀清洗。因此,迅速完成了清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内圆周壁和底面具有弯曲带形。在清洗刷的外表面上设置多个清洗毛。硅制清洗刷,其中至少伸出一个插入凸起,支撑件具有位于合适位置的插入凹槽以供插入凸起插入从而具有对应清洗刷的形状,环形旋转件旋转插入育儿瓶开口盖中部使其得以自由旋转,调节钮与环形旋转件的上端部接合为一体以自由移动环形旋转件。
图5是清洗毛展开以附着育儿瓶内表面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沿图5中的VI-VI线的横截面图;图7是图2所示清洗刷的垂直于纵轴的横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清洗刷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述清洗刷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清洗刷垂直于纵轴的横截面图;图11是图9所示清洗刷伸入育儿瓶中的状态的部分横截面图;图12是清洗刷旋转状态的部分横截面图;图13是图9所示清洗刷伸入育儿瓶的视图;
图1是本发明清洗刷的立体图,图2和3显示了该清洗刷的展开状态。参照图2,本发明清洗刷包括支撑件1,该支撑件由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得以展开成具有与育儿瓶10内圆周面形状相同的形状。根据育儿瓶10形状弯曲的支撑件1的厚度薄于其余部分的厚度。因此,如果下表面升高,则较薄的部分易于弯曲,通过减小高度而使清洗刷根据育儿瓶10的形状展开。如果下表面放松,支撑件延伸以便呈现最初状态。
设置数量为一个以上的支撑件,将其展开以便使其处于育儿瓶10的内部。在外表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插入凹槽1a。
支撑件1的外表面由作为橡皮奶头材料的硅构成。硅清洗刷2连接支撑件1。柔软弯曲的清洗毛2a是整体形成的。形成有止挡部2c的插入凸起2b与内表面成整体而由内表面伸出。止挡部插入支撑件1的插入凹槽1a中,以便得以固定在止挡部2c上。插入凸起2b经加热膨胀以与支撑件1一体成型。
由于支撑件1具有弹性作用,因此清洗刷2是柔性的。当清洗刷展开时,清洗毛2a附着育儿瓶10的内圆周表面。设置开口盖3并将其插入育儿瓶的开口内,开口盖3固定在支撑件1的上端。通过使用者旋转动作而旋转清洗刷2。
图4显示了清洗刷插入育儿瓶的状态。图5显示了清洗刷伸入育儿瓶然后展开的状态。图6是清洗刷展开的横截面图。
为了通过使用本发明清洗刷来清洗育儿瓶10,将育儿瓶10的盖打开,然后应该将本发明清洗刷插入育儿瓶10。
在清洗刷2附着育儿瓶10底部的状态,如果通过按压开口盖3而关闭育儿瓶10的入口,则支撑件1和清洗刷2展开以便呈现育儿瓶10内圆周表面形状,使得清洗刷2a附着育儿瓶10的内壁。
展开角度由育儿瓶形状形成,从而使产生的误差达到最小。
因此,通过适当旋转开口盖3,在初始位置旋转多个清洗刷2以均匀清洗内育儿瓶10的内表面。
本发明清洗刷使用具有良好耐久性和易于清洗的硅作为育儿瓶的清洗刷。因此防止了清洗刷的损坏并解决了清洗刷的卫生问题。此外,通过用均匀摩擦力清洗育儿瓶,提高了清洗效果。而且,通过弹性清洗毛的缓冲作用,防止育儿瓶受到损坏。
另一方面,如图8至13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清洗刷10包括清洗刷11,清洗刷11弯曲并具有带形的窄宽度和与育儿瓶20底部表面相对的长度;牢固支承清洗刷11的支撑件12;固定支撑件12的环形旋转件13;以及整体连接育儿瓶盖14和环形旋转件13的调节钮部15。
清洗刷11由作为橡皮奶头材料的硅制成。清洗刷11是整体形成的,以便沿着内圆周壁的中部和底面延伸。清洗毛11a整体形成在清洗刷的外表面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就育儿瓶20来说,清洗毛11a的长度是8mm,但是不限于该长度。
形成有止挡部11c的插入凸起11b由清洗刷11内表面突出并与其成整体。
支撑件12由合成树脂制成。支撑件12保持清洗刷11的形状和位置。插入凸起11b插入支撑件12。通过与止挡部11c固定并放大止挡部本身,插入凹槽12a与支撑件12成整体。
通过弯曲支撑件12的延伸上端形成环形旋转件13。环形旋转件13与育儿瓶20结合。将环形旋转件旋转插入以便在第二育儿瓶盖14中部旋转。
为了强制旋转环形旋转件13,具有球状钮部15a的调节钮15与环形旋转件13的上端部结合成整体。
图11显示了本发明插入育儿瓶的初始状态。在打开新育儿瓶时,本发明育儿瓶盖处于接合中。与支撑件12接合的清洗刷11处于育儿瓶20的内表面,并且清洗刷11a附着育儿瓶20的内圆周壁和育儿瓶20的颈部。
由于支撑件12和与支撑件12一起弯曲的清洗刷11的形状而可以处于等待状态,清洗刷11由育儿瓶盖14中部向着育儿瓶20内壁倾斜。清洗毛11a应该附着由颈部向底面中部延伸的线上。
如果如图12所示,使用者旋转调节钮15,育儿瓶20洗涤剂或清洗刷11的清洗毛11a施加在沿环形旋转件的育儿瓶内圆周壁上,环形旋转件跟着育儿瓶盖4旋转,均匀扫过育儿瓶的整个内表面。
可以通过简单插入接合方法而改变清洗刷和支撑件。
尽管已经参照特别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而不背离由附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清洗育儿瓶的刷,其中包括至少一个柔软的弹性支撑件,通过机加工弯曲部的内侧以具有较小宽度而将所述支撑件展开以便具有与育儿瓶内圆周表面形状相同的形状;清洗刷,连接支撑件的外表面和下端部并根据支撑件的弹性作用膨胀和收缩;以及盖体,插入育儿瓶开口部内,并通过使用者将支撑件的上端固定和向右和向左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其中环形旋转件安装在插入育儿瓶开口内的盖中,并且支撑件的上部固定在环形旋转件上,相对于旋转轴方向垂直弯曲的调节钮从盖的上部伸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其中在支撑件的预定位置形成至少一个孔,以及形成插入凸起,其中在对应所述支撑件的所述孔的位置,形成其中直径大于孔直径的止挡部,以便硅清洗刷可拆卸式地连接支撑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其中硅清洗刷由硅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清洗育儿瓶的婴儿瓶刷。该刷包括至少一个柔软的弹性支撑件、清洗刷和插入育儿瓶开口部的盖体,支撑件上端由使用者固定和向右、向左旋转。通过该刷,育儿瓶内部可方便快速清洗。
文档编号A46B7/02GK1398166SQ01803974
公开日2003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李相雄, 李东宪 申请人:李相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