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脱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97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拖把脱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给拖地用的拖把进行脱水的装置,特别是拖把脱水器。
背景技术
人们为了给拖把脱水使其快干防止发霉,研制了许多种拖把脱水装置,这些脱水装置有的装有电动机,靠电动机带动压辊挤压拖把使其脱水;有的通过所装的压板或齿轮机构或连杆机构对拖把进行挤压脱水,造成这些拖把脱水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没有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把脱水器,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拖把脱水器,包括水平底板,水平底板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挡板,水平底板的一侧面固接着一块竖板,竖板的顶端向外弯折形成挂钩;水平底板中部板面上铰接着可自由转动的水平旋臂,在水平旋臂与竖板之间连接着倾斜卷绕呈倒锥状的柔性脱水带,水平旋臂的一端向上弯折并与柔性脱水带下端固接在一起,柔性脱水带上端固接在竖板的上部板面上,柔性脱水带上均布设置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带有挂钩的竖板挂在水桶或水池边沿上,将拖把头放入柔性脱水带中间,抓住拖把杆旋转并靠摩擦力带动倾斜卷绕呈倒锥状的柔性脱水带旋转,柔性脱水带由下往上逐渐收缩将拖把头牢牢握紧挤压,拖把头上被挤出的水从柔性脱水带上均布的通孔中流出。水平底板端部向上弯折的挡板起到将位于柔性脱水带中间的拖把头适当阻挡的作用,防止拖把头被柔性脱水带缠死不好取出。本实用新型没有使用任何额外的机械动力装置,其结构极其简单,脱水时类似用手拧,脱水效果好,制造成本低廉,易于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一种拖把脱水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水平底板5,水平底板5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挡板6,与挡板6相对的水平底板5的另一端铰接着辅助竖板1,其顶端向外弯折形成挂钩,起到辅助固定作用,通过挂钩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方便地挂在水桶壁或水池边沿上。水平底板5的一侧面固接着一块竖板2,竖板2的顶端向外弯折形成挂钩;水平底板5中部板面上铰接着可自由转动的水平旋臂4,在水平旋臂4与竖板2之间连接着倾斜卷绕呈倒锥状的柔性脱水带3,脱水时将拖把头放到柔性脱水带3中间旋转,拖把头与柔性脱水带3之间通过摩擦力带动柔性脱水带3由下往上逐渐收缩,从而将拖把头牢牢抓紧挤压脱水。柔性脱水带3由聚乙烯塑料或其它柔性材料构成,水平旋臂4的一端向上弯折并与柔性脱水带3下端固接在一起,柔性脱水带3上端固接在竖板2的上部板面上,柔性脱水带3上均布设置有通孔,拖把头上的水可从通孔中流出。如图3所示,为了增大柔性脱水带3与拖把头之间的摩擦力,在柔性脱水带3的内表面上均布设置有竖条纹7,还可以设置网纹、凸棱、凹槽等能够增大摩擦力的其它结构形式,当拖把头在柔性脱水带3内旋转时,可以起到将拖把头牢牢抓紧的作用,从而增强脱水效果。挡板6起到将位于柔性脱水带3中间的拖把头适当阻挡的作用,防止拖把转过了头被柔性脱水带3缠死不好取出。
权利要求1.一种拖把脱水器,包括水平底板(5),其特征是水平底板(5)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挡板(6),水平底板(5)的一侧面固接着一块竖板(2),竖板(2)的顶端向外弯折形成挂钩;水平底板(5)中部板面上铰接着可自由转动的水平旋臂(4),在水平旋臂(4)与竖板(2)之间连接着倾斜卷绕呈倒锥状的柔性脱水带(3),水平旋臂(4)的一端向上弯折并与柔性脱水带(3)下端固接在一起,柔性脱水带(3)上端固接在竖板(2)的上部板面上,柔性脱水带(3)上均布设置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脱水器,其特征是与挡板(6)相对的水平底板(5)的另一端铰接着辅助竖板(1),其顶端向外弯折形成挂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脱水器,其特征是在柔性脱水带(3)的内表面上均布设置有竖条纹(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脱水器,其特征是柔性脱水带(3)由聚乙烯塑料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拖把脱水器,包括水平底板,水平底板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挡板,水平底板的一侧面固接着一块竖板,竖板的顶端向外弯折形成挂钩;水平底板中部板面上铰接着可自由转动的水平旋臂,在水平旋臂与竖板之间连接着倾斜卷绕呈倒锥状的柔性脱水带,水平旋臂的一端向上弯折并与柔性脱水带下端固接在一起,柔性脱水带上端固接在竖板的上部板面上,柔性脱水带上均布设置有通孔。用本实用新型给拖把脱水时,不用任何额外的机械动力装置,其结构极其简单,脱水时类似用手拧,脱水效果好,制造成本低廉,易于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A47L13/10GK2635010SQ03207628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2日
发明者杨以聚 申请人:杨以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