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饮料水壶、电热水壶及无绳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39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煮饮料水壶、电热水壶及无绳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壶技术领域,是一种有壶体的煮饮料水壶、电热水壶及无绳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壶包括壶体,烧水时,将其放在燃炉上,其中的水将被烧开。在冲咖啡或冲茶时,若是将咖啡豆粉放在壶体中烧煮,产生饮料,在倾倒饮料时,咖啡豆粉会随壶中的饮料一起从壶嘴处倒出,特别是当壶中的水处于晃荡状态下,咖啡豆粉渣会混在饮料中,更加容易随咖啡饮料一起倒出。若是茶叶放置在壶体中,由于茶叶受到热水的浸泡,会涨开成一片面积很大的叶子,在倾倒茶水时,涨大的茶叶很容易将壶嘴堵塞,使壶体中的茶水不能倒出。由于咖啡豆粉和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的水中,会使产生的咖啡或茶饮料味道变浓,味道过浓的饮料不利于饮用。而将在壶体中用咖啡豆粉和茶叶冲好的饮料倒出到茶杯中,又会使杯中的饮料很快变凉,影响咖啡或茶饮料处在高温状态下的香味。
而对于电热水壶,包括壶体,设置在壶体上的电加热器,若是将水和咖啡豆粉或茶叶混合放入壶体中通电加温烧煮,壶体外壁的温度会随加温的时间一起升高,导致壶体外壁温度达到100℃以上,一旦触及壶体外壁,容易烫伤使用者。若是壶体外壁采用塑料制成,长期使壶体外壁处于高温状态,容易使壶体外壁老化损坏。若是壶体外壁采用金属制成,由于金属加工成异型的工艺复杂,不易制成形状各异的外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壶体中的水处于高温时,开始自动冲泡饮料,使用方便的煮饮料水壶、电热水壶及无绳电热水壶。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煮饮料水壶,包括壶体,在壶体内的底面上设有内容器,所述的内容器的上端口上设有漏斗,漏斗中设有下过滤层和上过滤层。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包括壶体,设置在壶体上的电加热器,设置在壶体上的电连接器,在壶体的底面上设有内容器,所述的内容器的上端口上设有漏斗,漏斗中设有下过滤层,上端口上设有上过滤层。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包括壶体,设置在壶体上的电加热器,承放壶体的壶座,设置在壶体上的电加热器,设置在壶体与壶座上的电连接插头和插座,在壶体内的底面上设有内容器,所述的内容器的上端口上设有漏斗,漏斗中设有下过滤层,上端口上设有上过滤层。
由于在壶体内的底面上设有内容器,当水放在内容器中后,对内容器加温,会使内容器中的水沸腾向上翻滚,从上端口处溢出。当所述的内容器的上端口上设有漏斗时,沸腾的水将从漏斗的下端口进,而从漏斗的上端口出。在漏斗中的下过滤层和上过滤层之间放置咖啡豆粉或茶叶,可使沸腾的水由下往上对漏斗中的咖啡豆粉或茶叶进行冲刷,形成自动冲泡,而将冲泡好的茶或咖啡饮料置于内容器和壶体的壁之间,咖啡豆粉或茶叶则被夹在下过滤层和上过滤层之间,使茶或咖啡饮料与咖啡豆粉或茶叶分开,方便饮用。壶体内部的高温不断向外传导,使茶或咖啡饮料可以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高温,保证饮料的浓香。只要保证加热源对内容器底部加热,壶体外表面则因与加热源隔离而温度低,不易烫伤使用者。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煮饮料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煮电热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绳电热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底面的结构图。
图5为图4的仰视图。
图6为干烧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超温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保温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电连接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图10去掉顶部金属片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图10去掉塑料壳体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煮饮料水壶、电热水壶及无绳电热水壶,包括壶体1,电加热器2,壶座3,电连接插头4,插座5,内容器6,漏斗7,下过滤层8,上过滤层9,底面10,干烧温控器11,保温温控器12,盖子24,辅助电加热器25,超温温控器28。
煮饮料水壶如图1中所示,所述的上过滤层9设置在盖于内容器6上端口的盖子24盖面上,盖面与漏斗7端口之间设有密封圈30。所述的下过滤层8和上过滤层9为金属网。使用时,将水放入内容器6中,咖啡豆粉或茶叶放置在下过滤层8和上过滤层9之间,然后放在炉火上,使炉火集中在内容器6底部烧煮,在壶体1侧壁与内容器6外侧之间便产生饮料。
煮饮料电热水壶如图2中所示,所述的电加热器2设置在内容器6的内底面26上。
所述的壶体1与内容器6之间的外底面27上设有设有辅助电加热器25。
所述的内底面26上设有干烧温控器11。如图6中所示,所述的干烧温控器11设有贴置在底面10上的干烧感温双金属片13,串接在电加热器2电路中的定触片16和动触片17,在动触片17与干烧感温双金属片13之间设有干烧顶杆18。
所述的内底面26上设有超温温控器28。如图7中所示,所述的超温温控器28设有铆接在顶部金属片18上的弹片19,弹片19的翘臂上设有铆接在金属片18上的低温熔点铆钉20,串接在电加热器2电路中的定触片16a和动触片17a,在动触片17a与弹片19的翘臂之间设有熔断顶杆21。
所述的外底面27上设有保温温控器12。如图8中所示,所述的保温温控器12设有贴置在底面10上的保温感温双金属片22,串接在电加热器2电路中的定触片16b和动触片17b,在动触片17b与保温感温双金属片22之间设有保温顶杆23。
所述的上过滤层9设置在盖于内容器6上端口的盖子24盖面上。
如图4、5中所示,所述的内底面26上向下延伸与外底面27形成环行台阶状。电加热器2产生的热能可以集中传至内容器6中,由于内底面26与外底面27之间存在一个内容器6底部的壁面,使内容器6便于焊接在底面10上,内容器6与底面10焊接时产生的热量不会直接传至底面10上,避免了因内容器6与底面10焊接过程所产生的过高热能使已经焊接在底面10上的电加热器2脱落。
使用时,将水放入内容器6中,咖啡豆粉或茶叶放置在下过滤层8和上过滤层9之间,然后使电加热器2通电加热,在内容器6底部温度集聚升高,在壶体1侧壁与内容器6外侧之间便产生饮料。当内容器6中的水被烧干后,内容器6底部温度继续升高,超过100℃以上,使干烧温控器11动作,形成干烧断电,电加热器2断电停止加热。在内容器6重新放入水后,干烧温控器11复位,电加热器2又重新通电加热,可再次煮饮料。在于烧温控器11失灵情况下,内容器6底部温度还将继续升高,直至超温温控器28动作,彻底切断电源,有效地保护了煮饮料电热水壶,使其不易被烧毁。当烧煮产生的饮料积聚在壶体1内壁与内容器6外壁之间时,由于内容器6内的水被烧干,干烧温控器11使电加热器2断电停止加热,在饮料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时,保温温控器12动作,使辅助电加热器25通电加热,待饮料温度升至设定温度后又断开停止加热,保证饮料处于较高温度,使人感觉到饮料的醇香可口。
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如图3中所示,所述的电加热器2设置在内容器6的底面部位。
所述的壶体1与内容器6之间的底面10上设有设有辅助电加热器25。电连接插头4上设有感应内容器6底面的干烧温控器11。电连接插头4上设有感应内容器6底面的超温温控器28。外底面27上设有保温温控器12。干烧温控器11结构与前述相同。超温温控器28结构与前述相同。保温温控器12结构与前述相同。
所述的上过滤层9设置在盖于内容器6上端口的盖子24盖面上。
如图9、10、11、12中所示,所述的干烧温控器11和超温温控器28设置在电连接插头4中,其中有贴置在底面10上的干烧感温双金属片13,在电连接插头4中有与电连接触片14和电极15连接的定触片16和动触片17,在动触片17与干烧感温双金属片13之间设有干烧顶杆18。超温温控器28设有铆接在电连接插头4顶部金属片18上的弹片19,弹片19的翘臂上设有铆接在金属片18上的低温熔点铆钉20,在电连接插头4中有与电连接触片14和电极15连接的定触片16和动触片17,在弹片动触片17与弹片19的翘臂之间设有熔断顶杆21。
外底面27上设有保温温控器12。内底面26上向下延伸与外底面27形成台阶状。
由于在壶体1的下面设有壶座3,在壶体1与壶座3上的电连接插头4和插座5,与煮饮料电热水壶不同之处是电源线设置在壶座3上,电源通过电连接插头4和插座5传至壶体1底部的电加热器2和辅助电加热器25上,在倒出饮料时,壶体1上无电源线,使用方便。干烧温控器11和超温温控器28设置在电连接插头4中,结构紧凑,装配方便。
权利要求1.煮饮料水壶,包括壶体(1),其特征是在壶体(1)内的底面(10)上设有内容器(6),所述的内容器(6)的上端口上设有漏斗(7),漏斗(7)中设有下过滤层(8)和上过滤层(9)。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饮料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过滤层(9)设置在盖于内容器(6)上端口的盖子(24)盖面上。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饮料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下过滤层(8)和上过滤层(9)为金属网。
4.煮饮料电热水壶,包括壶体(1),设置在壶体(1)上的电加热器(2),其特征是在壶体(1)的底面(10)上设有内容器(6),所述的内容器(6)的上端口上设有漏斗(7),漏斗(7)中设有下过滤层(8),上端口上设有上过滤层(9)。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加热器(2)设置在内容器(6)的内底面(26)上。
6.权利要求5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壶体(1)与内容器(6)之间的外底面(27)上设有辅助电加热器(25)。
7.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底面(26)上设有干烧温控器(11)。
8.权利要求7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烧温控器(11)设有贴置在底面(10)上的干烧感温双金属片(13),串接在电加热器(2)电路中的定触片(16)和动触片(17),在动触片(17)与干烧感温双金属片(13)之间设有干烧顶杆(18)。
9.权利要求7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底面(26)上设有超温温控器(28)。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超温温控器(28)设有铆接在顶部金属片(18)上的弹片(19),弹片(19)的翘臂上设有铆接在金属片(18)上的低温熔点铆钉(20),串接在电加热器(2)电路中的定触片(16)和动触片(17),在动触片(17)与弹片(19)的翘臂之间设有熔断顶杆(21)。
11.权利要求6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底面(26)上设有干烧温控器(11),所述的外底面(27)上设有保温温控器(12)。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温控器(12)设有贴置在底面(10)上的保温感温双金属片(22),串接在电加热器(2)电路中的定触片(16a)和动触片(17a),在动触片(17a)与保温感温双金属片(22)之间设有保温顶杆(23)。
13.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过滤层(9)设置在盖于内容器(6)上端口的盖子(24)盖面上。
14.权利要求6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底面(26)上向下延伸与外底面(27)形成台阶状。
15.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包括壶体(1),设置在壶体(1)上的电加热器(2),承放壶体(1)的壶座(3),设置在壶体(1)上的电加热器(2),设置在壶体(1)与壶座(3)上的电连接插头(4)和插座(5),其特征是在壶体(1)内的底面(10)上设有内容器(6),所述的内容器(6)的上端口上设有漏斗(7),漏斗(7)中设有下过滤层(8),上端口上设有上过滤层(9)。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加热器(2)设置在内容器(6)的内底面(26)上。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壶体(1)与内容器(6)之间的外底面(27)上设有设有辅助电加热器(25)。
18.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电连接插头(4)上设有感应内容器(6)底面的干烧温控器(11)。
19.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烧温控器(11)设有贴置在底面(10)上的干烧感温双金属片(13),在电连接插头(4)中有与电连接触片(14)和电极(15)连接的定触片(16)和动触片(17),在动触片(17)与干烧感温双金属片(13)之间设有干烧顶杆(18)。
20.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电连接插头(4)上设有感应内容器(6)底面的超温温控器(28)。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超温温控器(28)设有铆接在电连接插头(4)顶部金属片(18)上的弹片(19),弹片(19)的翘臂上设有铆接在金属片(18)上的低温熔点铆钉(20),在电连接插头(4)中有与电连接触片(14)和电极(15)连接的定触片(16)和动触片(17),在弹片动触片(17)与弹片(19)的翘臂之间设有熔断顶杆(21)。
22.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底面(27)上设有保温温控器(12)。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温控器(12)设有贴置在底面(10)上的保温感温双金属片(22),在电连接插头(4)中有与电连接触片(14)和电极(15)连接的定触片(16)和动触片(17),在动触片(17)与保温感温双金属片(22)之间设有保温顶杆(23)。
24.权利要求15、16、17、18或19所述的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过滤层(9)设置在盖于内容器(6)上端口的盖子(24)盖面上。
25.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煮饮料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底面(26)上向下延伸与外底面(27)形成台阶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壶技术领域,是一种煮饮料水壶、电热水壶及无绳电热水壶。解决水壶在烧煮产生饮料时,咖啡豆粉渣或茶叶会混在饮料中,随饮料倒出,饮料味道浓,饮用不方便,壶体外壁温度高,易烫伤使用者损坏,壶体外形单一的问题。煮饮料水壶,包括壶体,壶体内底面上的内容器,内容器上端口上设有漏斗,漏斗中设有下过滤层和上过滤层。煮饮料电热水壶则在此基础上在壶体上增设电加热器。煮饮料无绳电热水壶则在此基础上增设壶座,在壶体与壶座上设置电连接插头和插座。对内容器加温,使内容器中的水沸腾向上翻滚,对漏斗中的咖啡豆粉或茶叶进行冲刷,形成自动冲泡,使茶或咖啡饮料与咖啡豆粉或茶叶分开,方便饮用,饮料浓香,不易烫伤使用者。
文档编号A47J31/54GK2688191SQ0324717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2日
发明者邵志成 申请人:邵志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