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安全阀的进水孔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584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有安全阀的进水孔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部件,特别是一种用于小型蒸汽发生装置例如蒸汽清洗器的带有安全阀的进水孔盖。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装置,会产生高温的蒸汽,目前,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小型蒸汽发生装置,例如,使用交流电源的小型的蒸汽清洗器,利用蒸汽的高温和活性,适用于清洁卫生间、厨房、炉灶的表面、玻璃等,甚至对一些特定的物品表面进行消毒杀菌,可以满足人们对卫生的要求,为防止装置内的蒸汽压力过大,现有技术中,在装置的进水孔盖上设置有安全阀,当内部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安全阀会自动打开,蒸汽泄出降压。
然而,使用完毕时,装置内的蒸汽温度和压力仍然很高,如果冒然打开进水孔盖以倾倒剩余的水或者加水,装置内的高温水及蒸汽可能喷出,造成使用者被灼伤。尽管这类装置的说明书中都强调必须等其充分冷却后才能打开进水孔盖,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着潜在的危险,特别是无法保证儿童、老年人的安全。
即使设置盖体使其必须用2个动作打开,仍存在着操作者一时疏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安全阀的进水孔盖,通过结构上的变动,使得当装置内部压力较高时,无法打开盖体,且开盖必须通过2个动作完成,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有安全阀的进水孔盖,包括手轮和安全阀体,所述安全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芯,阀腔壁上设有阀孔,安全阀体下部中央为气压孔,阀芯封闭气压孔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和安全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安全阀体下部外围套设有盖体连接件,盖体连接件内腔与安全阀体滑动连接,外周设有外螺纹,盖体连接件上端与手轮-阀体组件间设有压簧,所述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为非旋转对称面,所述安全阀体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与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形状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轮和安全阀体连成一体,而与盖体连接件为分离式结构,盖体连接件上设有外螺纹,可与装置的进水口螺纹配合,由于手轮-阀体组间和盖体连接件可相对滑动,在压簧复位状态,两者间不发生配合,旋转手轮-阀体组件时,盖体连接件不会随之转动,从而无法打开进水孔盖;当下压手轮时,带动安全阀体一起向下滑移,安全阀体中部的非旋转对称面与盖体连接件顶端的对应位置配合,此时转动手轮,会带动盖体连接件一起转动,从而打开进水孔盖。其中,所述的“安全阀体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与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形状配合”,是指两者间可形成配合结构,常见的效果较好的情况是两者形状相同而盖体连接件的内腔稍大,但也可以两者形状不同,而此时盖体连接件的内腔表面至少有2个不同位置的面与安全阀体对应位置的面相同,例如,盖体连接件的内腔为四棱柱,安全阀体的外表面为六棱柱,而盖体连接件的四棱柱中的一对平行表面的间距与安全阀体六棱柱中的一对平行表面的间距相当而构成配合结构,使得手轮下压时安全阀体能带动盖体连接件转动。
由此,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为六棱柱面,所述安全阀体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为稍小于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的六棱柱面。
或者,所述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为柱面,其截面形状为由两条平行直线段和两条对称的圆弧段构成的封闭曲线,所述安全阀体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为稍小于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的相同形状的柱面。
或者,所述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为四棱柱面,所述安全阀体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为稍小于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的四棱柱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防止手轮-阀体组件被压簧弹出,可以在所述安全阀体与盖体连接件间设有限位结构。
其中的限位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实现方式,例如用螺钉、垫片等实现,但为获得较好的效果,所述限位结构为在安全阀体的下端设置卡簧,卡簧的外径大于盖体连接件的内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全阀体内的阀芯由弹簧座、弹簧、密封座、密封片构成,密封片固定于密封座上,封闭阀腔下端的孔,弹簧座与安全阀体上端固定连接,并经弹簧限位密封座。
其中,所述弹簧座与安全阀体内腔上端间为螺纹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盖体连接件,手轮-阀体组件与盖体连接件为分离式结构,必须下压手轮,才能使两者配合,通过旋转打开,从而避免了儿童玩弄时造成伤害;2.由于阀体组件为可动式结构,阀体下端的气压孔内压力与装置内的压力一致,当装置因蒸汽温度较高而有一定压力时,下压手轮时必须同时克服压簧和装置内压力,从而当装置内气压较高时,本实用新型进水孔盖无法下压打开,起到双重保险效果。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附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附图4为实施例二的配合部分剖视示意图;附图5为实施例三的配合部分剖视示意图。
其中[1]、手轮;[2]、盖体连接件;[3]、卡簧;[4]、压簧;[51、安全阀体;[6]、安全阀盖;[7]、弹簧座;[8]、安全阀弹簧;[9]、密封座;[10]、密封片;[11]、阀腔;[12]、阀孔;[14 ]、O形圈;[15]、O形圈密封座;[16]、气压孔;[1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设有安全阀的进水孔盖,包括手轮1、安全阀体5和盖体连接件2,所述安全阀体5内设有阀腔11、阀芯,阀腔壁上设有阀孔12,安全阀体5下部中央为气压孔16,阀芯封闭气压孔16顶端,所述手轮1和安全阀体5固定连接,所述安全阀体5下部外围套设有盖体连接件2,安全阀体5的下端设置卡簧3,卡簧3的外径大于盖体连接件2的内径,盖体连接件2位于卡簧3之上,其内腔壁与安全阀体5滑动连接,外周设有与器具进水孔配合的外螺纹,外螺纹顶端设有O形圈14和O形圈密封座15,以包括盖体与器具间的密封,盖体连接件2上端与手轮-阀体组件间设有压簧4,所述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为六棱柱面,所述安全阀体5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为稍小于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的六棱柱面,两者构成配合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阀体内的阀芯由弹簧座7、安全阀弹簧8、密封座9、密封片10构成,密封片10固定于密封座9上,封闭阀腔11下端的孔,弹簧座7与安全阀体5上端螺纹连接,并经安全阀弹簧8限位密封座9,调节弹簧座7的位置,可以设置安全气压。
实施例二参见附图4所示,一种设有安全阀的进水孔盖,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中,所述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为柱面,其截面形状为由两条平行直线段和两条对称的圆弧段构成的封闭曲线,所述安全阀体5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为稍小于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的相同形状的柱面。
实施例三参见附图5所示,一种设有安全阀的进水孔盖,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中,所述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为四棱柱面,所述安全阀体5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为稍小于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的四棱柱面。
权利要求1.一种设有安全阀的进水孔盖,包括手轮[1]和安全阀体[5],所述安全阀体[5]内设有阀腔[11]、阀芯,阀腔[11]壁上设有阀孔[12],安全阀体[5]下部中央为气压孔[16],阀芯封闭气压孔[16]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1]和安全阀体[5]固定连接,所述安全阀体[5]下部外围套设有盖体连接件[2],盖体连接件[2]内腔与安全阀体[5]滑动连接,外周设有外螺纹,盖体连接件[2]上端与手轮-阀体组件间设有压簧[4],所述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为非旋转对称面,所述安全阀体[5]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与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形状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为六棱柱面,所述安全阀体[5]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为稍小于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的六棱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为为柱面,其截面形状为由两条平行直线段和两条对称的圆弧段构成的封闭曲线,所述安全阀体[5]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为稍小于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的相同形状的柱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为四棱柱面,所述安全阀体[5]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为稍小于盖体连接件[2]上部内腔表面的四棱柱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进水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体[5]与盖体连接件[2]间设有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水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在安全阀体[5]的下端设置卡簧[3],卡簧[3]的外径大于盖体连接件[2]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体[5]内的阀芯由弹簧座[7]、安全阀弹簧[8]、密封座[9]、密封片[10]构成,密封片[10]固定于密封座[9]上,封闭阀腔[11]下端的孔,弹簧座[7]与安全阀体[5]上端固定连接,并经安全阀弹簧[8]限位密封座[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水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7]与安全阀体[5]内腔上端间为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有安全阀的进水孔盖,包括手轮和安全阀体,所述安全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芯,阀腔壁上设有阀孔,安全阀体下部中央为气压孔,阀芯封闭气压孔顶端,所述手轮和安全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安全阀体下部外围套设有盖体连接件,盖体连接件内腔与安全阀体滑动连接,外周设有外螺纹,盖体连接件上端与手轮-阀体组件间设有压簧,所述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为非旋转对称面,所述安全阀体中部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与盖体连接件上部内腔表面形状配合。本实用新型必须采用2个动作打开,且当器具内压力较高时,无法下压配合,从而避免了误操作引起的危险。
文档编号B08B3/10GK2640636SQ03278489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9日
发明者李菊坤, 赵晓锋 申请人: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