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77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品,特别涉及一种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可用于家庭机关、饭店、餐馆的食堂和厨房盛装液体调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来盛装液体调料的容器一般是瓶、罐、碗或盆一类的器具,其缺点是在使用时需要用一只手将调料瓶或罐拿起倒出调料,非常不方便。而碗和盆一类的容器则在使用时容易将调料撒到外面,还需要在使用前后开盖和关盖,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以解决现有的用来盛装液体调料的容器存在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调料容器、下壳体、红外发光管、红外接收管、控制电路和电磁阀,调料容器连接在下壳体的顶部,在调料容器的底部设有调料出口;在下壳体的前侧设有横向凹槽,在该凹槽的上下侧之间分别设有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的调料出口与装于下壳体上部的电磁阀串联后从所述的凹槽的上侧穿出,所述的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与控制电路的对应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线圈连接。
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接收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开关电路,接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红外接收管连接,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以及红外发光管分别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电磁阀的线圈连接。
在所述的下壳体前侧的上方设有指示灯,该指示灯与所述的电磁阀线圈连接。在所述的下壳体前侧的下部设有抽屉。
所述的调料容器的底部设有向调料出口倾斜的曲面。
所述的电磁阀包括所述的线圈以及阀体、阀片和阀杆,在阀体设有通孔,在该通孔内设有隔板,所述的通孔在隔板的一端绕过相通;阀片与阀杆的一端连接并设在隔板一端的通孔上,并使阀杆与阀体的通孔垂直,阀杆的另一端密封穿出阀体并滑动伸入线圈的轴心孔内。
所述的调料容器用隔板分隔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均设有所述的调料出口并配有一套所述的红外发光管、红外接收管、控制电路和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在需要取调料时只要将勺、铲或其它用具放在调料出口的下方,上述的用具就会将红外发光管的光线阻断,使红外接收管的阻抗剧增,并使控制电路输出一个控制信号驱动电磁阀开启,调料容器内的调料即可从出口流出。一旦用具离开,控制电路状态复原,电磁阀关闭。可见本实用新型使用非常方便,结构也很简单,容易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的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调料容器2、下壳体12、红外发光管13、红外接收管10、控制电路B和电磁阀F,调料容器2连接在下壳体12的顶部,在调料容器2的端部有盖体1,在调料容器2的底部设有调料出口21,该出口插入下壳体12顶部对应的孔内,并通过螺母3紧固。在下壳体12的前侧约中部的位置设有横向凹槽D,在该凹槽D的上下侧之间分别设有红外发光管13和红外接收管10。所述的调料出口21与装于下壳体12上部的电磁阀F串联后从所述的凹槽D的上侧穿出。在下壳体12前侧的上方设有指示灯11,与所述的电磁阀F的线圈连接,用来指示与其对应的电磁阀F的开关状态,即当电磁阀F开启时指示灯11点亮。还可在下壳体12下部的前侧设有抽屉8盒电源指示灯9。
此外,为了使调料容器2中的液体调料能够在剩下较少的量时集中流向出口21,在调料容器2的底部设有向调料出口倾斜的曲面23。
本实用新型的调料容器2可用隔板24分隔为若干部分,各部分可盛放不同的调料,每一部分均设有所述的调料出口并配有一套所述的红外发光管13、红外接收管10、控制电路B、指示灯11和电磁阀F。
所述的电磁阀F包括线圈16(在壳体内)以及阀体5、阀片6和阀杆14,在阀体5设有通孔,在该通孔内设有隔板15,所述的通孔在隔板15的一端绕过相通;阀片6与阀杆14的一端连接并设在隔板15一端的通孔上,并使阀杆14与阀体5的通孔垂直,阀杆14穿出阀体5并通过阀体盖7与阀体密封连接,阀杆14的另一端滑动伸入线圈的轴心孔内。
参见图3,所述的控制电路B包括接收电路B1、信号处理电路B2和开关电路B3,接收电路B1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红外接收管10连接,接收电路B1的输出端以及红外发光管13分别与信号处理电路B2的输入端连接,信号处理电路B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电磁阀F的线圈连接。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B的一种实施例电原理图。控制电路B的接收电路B1由运放集成电路IC1(如324、741等)及外围的电阻R2、R3、R4以及电容C2、C3按照常规连接组成,主要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信号处理电路B2有音频译码集成电路IC2(如LM567等)及外围电阻R7以及电容C4、C5、C6按照常规连接组成,红外发光管13连接在三极管T1的集电极,T1的射极接地,T1的基极串联电阻R5与IC2的第5脚连接。开关电路B3以T2组成的单级放大器以及连接在T2集电极的继电器J组成,继电器J的触点串联在电磁阀F的线圈及其电源回路中。电磁阀F的电源采用30V直流电源,其它电路采用9V直流电源。两组电源均采用现有的整流电源或稳压电源提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IC2产生音频信号去驱动红外发光管13发出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红外接收管10受到红外光照射后,在其两端产生相同频率的信号,并经IC1放大后送到IC2的译码输入端,在IC2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使T2截止,J的触点为断开,电磁阀F为关闭状态。在需要取调料时将勺、铲或其它用具放在调料出口21的下方,上述的用具就会将红外发光管13的光线阻断,使红外接收管10两端为直流信号,IC2的译码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去驱动电磁阀F开启,调料容器2内的调料即可从出口流出。一旦用具离开,控制电路B状态复原,电磁阀F关闭。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料容器、下壳体、红外发光管、红外接收管、控制电路和电磁阀,调料容器连接在下壳体的顶部,在调料容器的底部设有调料出口;在下壳体的前侧设有横向凹槽,在该凹槽的上下侧之间分别设有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的调料出口与装于下壳体内上部的电磁阀串联后从所述的凹槽的上侧穿出,所述的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与控制电路的对应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线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接收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开关电路,接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红外接收管连接,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以及红外发光管分别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电磁阀的线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壳体下部的前侧设有抽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料容器的底部设有向调料出口倾斜的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壳体前侧的上方设有指示灯,该指示灯与所述的电磁阀线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阀包括所述的线圈以及阀体、阀片和阀杆,在阀体设有通孔,在该通孔内设有隔板,所述的通孔在隔板的一端绕过相通;阀片与阀杆的一端连接并设在隔板一端的通孔上,并使阀杆与阀体的通孔垂直,阀杆的另一端密封穿出阀体并滑动伸入线圈的轴心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7任何一项所述的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料容器用隔板分隔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均设有所述的调料出口并配有一套所述的红外发光管、红外接收管、控制电路和电磁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光自动控制调料容器,包括调料容器、下壳体、红外发光管、红外接收管、控制电路和电磁阀,调料容器连接在下壳体的顶部,在调料容器的底部设有调料出口;在下壳体的前侧设有横向凹槽,在该凹槽的上下侧之间分别设有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的调料出口与装于下壳体内上部的电磁阀串联后从所述的凹槽的上侧穿出,所述的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与控制电路的对应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线圈连接。本实用新型在需要取调料时只要将勺、铲或其它用具放在调料出口的下方,调料容器内的调料即可从出口流出。用具离开,出口关闭。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容易实施。
文档编号A47J47/00GK2665043SQ20032010305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0日
发明者卢立明 申请人:卢立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