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82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餐具有关,特别与筷子配套的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有关。
背景技术
筷子(又叫箸子)是人们一日三餐进食的主要工具,是中国传统五千年文明的缩影,但传统筷子由于多人反复交叉使用,因清洗消毒不严,易产生细菌交叉感染。据《科学导报》报道;一根筷子带有700多种细菌。目前有的餐馆虽使用一次性木筷,但质地粗糙而且浪费有限的资源,与国策相悖,难于推广。病从口入,2003年一场“非典”让“吃在中国”失色,筷子的卫生革命迫在眉睫,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杜绝传统聚餐细菌交叉感染、卫生的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方便卫性筷套,包括前端封闭的套体,位于套体中的与筷子配合的插入孔。
上述的插入孔形状为圆柱形。
上述的插入孔形状为圆锥形,也可为其它形状。
上述的套体的形状为圆柱形。
上述的套体的形状为圆锥形,也可为其它形状。
上述的套体的尾端有紧固件,防止使用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现代高新复合新型无菌塑料一次成型,耐煮沸(高温)不变形,经烷氧消毒,一次性密封(如注射器封装),一双一封一次使用。外观可做成以红、黄、蓝等七色为基础的各种单、混色彩,极大地美化就餐环境。也可将本筷套做成长10~15cm,半径0.02~0.05cm的标准,增强已用筷不标准的实用性。使用时,将一次性封装筷套打开,左手握原有筷子,右手握筷套的外包装,将筷子插入旋紧,用餐后拔掉丢弃(废套可重复制成其它塑料品)。
本实用新型新颖、卫生、美观、气派、既不改变中国传统用筷习惯,又能杜绝传统聚餐细菌交叉感染,病从口入的传递者——筷子的卫生,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筷套可采用新型复合(聚丙烯为基材)材料,节约了有限的森林资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1图。参见图1,在前端封闭的圆柱形套体1中有圆柱形插入孔2。使用本实施例筷套时,将筷子3的圆柱形前端插入套体插入孔中与之配合。
实施例2图2给出了本实施例2图。本实施例2基本与实施例1同,不同处是筷套的形状为圆锥形,其插入孔2的形状也为圆锥形。使用本实施例筷套时,将筷子3的圆锥形前端插入套体插入孔中与之配合。
也可在筷套的尾端设置将筷子紧固在筷套上的环形紧固件。
权利要求1.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封闭的套体,位于套体中的与筷子配合的插入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其特征在于插入孔形状为圆柱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其特征在于插入孔形状为圆锥形。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其特征在于套体的形状为圆柱形。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其特征在于套体的形状为圆锥形。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其特征在于套体的尾端有紧固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其特征在于套体的尾端有紧固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其特征在于套体的尾端有紧固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方便卫生筷套。包括前端封闭的套体,位于套体中的与筷子配合的插入孔。能杜绝传统聚餐细菌交叉感染、卫生。
文档编号A47G21/10GK2742869SQ200420061639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3日
发明者袁继勇 申请人:袁继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