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76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帘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根据需求选择使用遮蔽性较高帘布或透光性较高帘布的窗帘结构。
背景技术
当阳光照射进入室内时,享受温暖的阳光照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是阳光的照射强度往往是无法控制,因此人们发明了许多的装置,借以得到人们所需要的阳光照射强度,而这些装置中以窗帘最具有代表性。
现有的窗帘,多数设置于窗户处,并且根据人们的需求,运用帘布的遮蔽性使得适量的阳光进入室内或不使外人窥视室内人们的活动情形。而为了达到遮蔽性,其透光性就无法达到人们所需的要求,反之,如果透光性达到人们所需,其遮蔽性就无法达到理想的程度。
再者,现有的窗帘大多设置于窗户朝向室内的一侧,因此窗帘与窗户之间往往有段不小的间隙,并且阳光会从窗户与窗帘之间的间隙处透出,因此人们所要求的遮蔽性的效果就无法达到。
综上所述,如果人们要求帘布的遮蔽性,那么就需牺牲透光性,而如果要求透光性好的话,遮蔽性就不理想。另外,窗帘所遮蔽的区域有限,因此阳光还是会从窗户与窗帘之间的间隙处透出,所以现有的窗帘还是无法使遮蔽与透光均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之,现有的窗帘在使用上还是有其不便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窗帘无法同时使遮蔽性与透光性均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使用上还存在不便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帘结构,使人们可获得更佳的遮蔽性,并且借由透光性不同的帘布,可自由选择所需的透光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窗户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一卷帘与第二卷帘,第一及第二卷帘间分别相对设有第一及第二帘杆;第一帘杆与第一卷帘之间设有第一帘布,第一帘布的一端是卷绕于第一卷帘的卷轴中,第一帘布的另一端是固定于第一帘杆;第二帘杆与第二卷帘之间设有第二帘布,第二帘布的一端是卷绕于第二卷帘的卷轴中,第二帘布的另一端是固定于第二帘杆,第一帘杆与第二帘杆相互固结;在窗户的两侧分别设有轨道,该轨道在相对的一侧形成有滑槽,第一及第二卷帘、第一及第二帘杆与第一及第二帘布位于轨道之间,并且第一及第二帘杆与第一及第二帘布的端边是沿着轨道内移动,第一及第二帘布相对于轨道的滑槽处设有多个可在滑槽内移动的倒钩;第一及二卷帘之间设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是位于第一及第二卷帘、第一及第二帘杆与轨道所构成的框架内部,并与第一及第二卷帘连接,使第一及第二帘杆分别位于轨道的任何位置处定位。
前述的窗帘结构,其中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二、三及四拉绳,第一拉绳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卷帘的一侧,使第一拉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帘杆,并使第二卷帘固定在相对于第一卷帘的另一侧处;第二拉绳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卷帘的另一侧,使第二拉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帘杆,并使第二卷帘固定在相对于第一卷帘的一侧处;第三拉绳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卷帘的一侧,使第三拉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帘杆,并使第一卷帘固定在相对于第二卷帘的另一侧处;第四拉绳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卷帘的另一侧,使第四拉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帘杆,并使第一卷帘固定在相对于第二卷帘的一侧处。
前述的窗帘结构,其中第一、第二帘杆相互对应的一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嵌槽,第一嵌槽与第二嵌槽内设有与嵌槽相互固定的固定条。
前述的窗帘结构,其中第一、第二帘杆相互对应的一侧分别设有可相互黏合的魔鬼毡。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人们的需求,选择具有遮光性的第一帘布或具有透光性的第二帘布,当人们不需要过多的阳光照射时,例如午睡时,可将第一帘布完全拉至第二卷帘处,并将第一帘杆与第二帘杆相互固结,由于第一及第二帘布与第一及第二帘杆是沿着轨道移动,所以第一及第二帘布与窗户之间就不会产生间隙,因此可达到更佳遮蔽的效果。
另外,当人们需要适量的阳光照射入室内时,可将具有透光性的第二帘布拉向第一卷帘,并将第二帘杆与第一帘杆相互固定,就可使适量的阳光照射入室内。
再者,当人们需要适当的遮蔽性与适量的阳光时,可将第一帘布拉至合适的距离,并将第二帘布拉至该处,而后将第一及第二帘杆相互固结,如此,借由本实用新型可得到适当的遮蔽性与适量的阳光。
综上所述,人们可利用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决定阳光是否可以照射进入室内,并且,第一及第二帘布与第一及第二帘杆皆沿着轨道移动,因此就不会发生因间隙而产生遮蔽不全及漏光的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为一具有实用性的创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轨道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作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动作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动作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动作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动作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第一卷帘11第一帘杆12第一帘布13第一嵌槽14固定条 15倒钩20第二卷帘21第二帘杆22第二帘布23第二嵌槽24倒钩30轨道31轨道311滑槽40定位装置41第一拉绳42第二拉绳43第三拉绳44第四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窗户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一卷帘10与第二卷帘20。
第一卷帘10的一侧设有第一帘杆11,第一卷帘10与第一帘杆11是以第一帘布12相互连结,而第一帘布12具有较佳的遮旋光性,第一帘布12的一端是卷绕在第一卷帘10内的卷轴中,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帘杆11。
第二卷帘20的一侧设有第二帘杆21,第二卷帘20与第二帘杆21是以第二帘布22相互连结,而第二帘布22具有较佳的透光性,第二帘布22的一端是卷绕于第二卷帘20的卷轴中,另一端是固定于第二帘杆21。
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4所示,在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相对应的侧边分别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嵌槽13、23,在第一嵌槽13内固设有可与第二嵌槽23相互结合的固定条14。
在窗户的两侧分别固设有轨道30、31,该二轨道30、31在相对的一侧形成有滑槽311,第一及第二卷帘10、20及第一及第二帘杆11、21与第一及第二帘布12、22是位于二轨道30、31之间,且第一及第二帘布12、22与第一及第二帘杆11、21的端部位在滑槽311内。
在第一及第二帘布12、22相对于二轨道30、31的滑槽311处设有多个可在滑槽311内移动的倒钩15、24,借由倒钩15、24使第一及第二帘布12、22只能沿着轨道30、31移动,并且使第一及第二帘布12、22与二轨道30、31之间的接缝处不会产生间隙。
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获得更佳的定位效果,一定位装置40是设置于由第一及第二卷帘10、20、第一及第二帘杆11、21与轨道30、31构成的框架内部,使第一及第二帘布12、22能沿着二轨道30、31被拉至任何位置,并产生定位的效果。
上述定位装置40包含有第一、二、三及四拉绳41、42、43、44,第一拉绳4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卷帘10的一侧,将第一拉绳4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帘杆21,使第二卷帘20固定在相对于第一卷帘10的另一侧处。
第二拉绳4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卷帘10的另一侧,并将第二拉绳4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帘杆21,使第二卷帘20固定在相对于第一卷帘10的一侧处。
第三拉绳4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卷帘20的一侧,并将第三拉绳4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帘杆11,使第一卷帘10固定在相对于第二卷帘20的另一侧处。
第四拉绳44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卷帘20的另一侧,并将第四拉绳44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帘杆11,使第一卷帘10固定在相对于第二卷帘20的一侧处。
在此,第一及第二拉绳41、42能够提供一阻力,该阻力使第二帘杆21一但被拉至定位后,就无法位移。
并且,第三及第四拉绳43、44能够提供一阻力,该阻力使第一帘杆11一但被拉至定位后,就无法位移。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人们可根据阳光进入室内的量的需求,选择第一帘布12或第二帘布22,当不需要阳光照射入室内时,可将第一帘布12完全拉至第二卷帘20处,并将第一嵌槽13的固定条14嵌入第二嵌槽23内,如此就可将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相互固定,并借由具有遮蔽性的第一帘布12而获得较佳的遮蔽性。
反之,如欲要有较多的阳光照射入室内时,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可将第二帘布22拉至第一卷帘10处,并将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相互固结,借由具有透光性的第二帘布22而获得较佳的透光性。
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当人们只需要适量的遮蔽性与透光性时,可分别将第一及第二帘布12、22拉至合适的位置,并将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相互固结,借由第一帘布12的遮蔽性与第二帘布22的透光性,使得适量的阳光可照射入室内,并同时具有遮蔽性。
请配合参阅图8所示,人们亦可依不同的需求,而将第一帘布12或第二帘布22拉至不同的位置,而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不必相互固结,通过第一、二、三及四拉绳41、42、43、44的阻力,而使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保持在所拉至的位置,以提供不同透光性需求。
此外,如同前述的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结合方式,亦可将固定条14设置于第二嵌槽23内,在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靠合时,固定条14可与第一嵌槽13相互结合。
再者,也可在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相互对应的一侧设有可相互黏贴的魔鬼毡,如此,在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靠合时,可通过魔鬼毡将第一帘杆11与第二帘杆21相互结合。
权利要求1.一种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窗户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一卷帘与第二卷帘,第一及第二卷帘间分别相对设有第一及第二帘杆;第一帘杆与第一卷帘之间设有第一帘布,第一帘布的一端是卷绕于第一卷帘的卷轴中,第一帘布的另一端是固定于第一帘杆;第二帘杆与第二卷帘之间设有第二帘布,第二帘布的一端是卷绕于第二卷帘的卷轴中,第二帘布的另一端是固定于第二帘杆,第一帘杆与第二帘杆相互固结;在窗户的两侧分别设有轨道,该轨道在相对的一侧形成有滑槽,第一及第二卷帘、第一及第二帘杆与第一及第二帘布位于轨道之间,并且第一及第二帘杆与第一及第二帘布的端边是沿着轨道内移动,第一及第二帘布相对于轨道的滑槽处设有多个可在滑槽内移动的倒钩;第一及二卷帘之间设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是位于第一及第二卷帘、第一及第二帘杆与轨道所构成的框架内部,并与第一及第二卷帘连接,使第一及第二帘杆分别位于轨道的任何位置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二、三及四拉绳,第一拉绳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卷帘的一侧,使第一拉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帘杆,并使第二卷帘固定在相对于第一卷帘的另一侧处;第二拉绳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卷帘的另一侧,使第二拉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帘杆,并使第二卷帘固定在相对于第一卷帘的一侧处;第三拉绳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卷帘的一侧,使第三拉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帘杆,并使第一卷帘固定在相对于第二卷帘的另一侧处;第四拉绳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卷帘的另一侧,使第四拉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帘杆,并使第一卷帘固定在相对于第二卷帘的一侧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帘杆相互对应的一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嵌槽,第一嵌槽与第二嵌槽内设有与嵌槽相互固定的固定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帘杆相互对应的一侧分别设有可相互黏合的魔鬼毡。
专利摘要一种窗帘结构,在窗户的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第一卷帘与第二卷帘,窗户的两侧分别固设有轨道,而且第一及第二卷帘是位于二轨道之间,并于第一卷帘卷设有遮蔽性较高的第一帘布,第二卷帘卷设有透光性较高的第二帘布,因此人们可根据需求选择使用第一帘布或第二帘布,或是分别将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沿着轨道拉至合适的位置,如此可获得人们所需要的遮蔽性与透光性。
文档编号A47H23/00GK2720938SQ20042006429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7日
发明者黄文聪 申请人:嘉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