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68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被子的附件,更具体说明是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
背景技术
现在普通被子盖在身上睡觉时,由于受身体支撑作用和被子四角结构限制作用会使被口呈半拱形开口状,这就使被内外空气对流而降低被子防寒保暖性能,特别是被口处的肩颈部更宜首先遭受寒冷侵害而影响健康和睡眠质量。针对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某些被子上端开设颈孔而使两边盖肩的被子有如下缺点1、在现有四角被上选择使用不方便;2、产品面积较大,有直角部分或多余部分起支撑作用而影响被口密封性和身体舒适性;3、成本较高,使用不灵活而使普及推广有难度。因此,目前人们仍使用普通四角被而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它不仅能自动封闭被口而增强被子防寒保暖性能,且使用简单灵活和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在所述被头上端设置有2个弧形边缘的被口密封搭片相对应连接而在搭片之间形成一个喇叭口状颈孔凹槽,在喇叭口状颈孔凹槽两边设置有弹性松紧调节带;在所述被头下端设置有一行被子组合连接件。
在所述被头的喇叭口状颈孔凹槽两边设置的弹性松紧调节是松紧带,松紧带上设置有长短调节固定件,松紧带可与喇叭口状颈孔凹槽两边的扣眼相连;在所述被头下端设置的一行被子组合连接件可以是分离式拉链,也可以是尼龙双面粘链等;所述的喇叭口状颈孔凹槽可以是圆形喇叭口状颈孔凹槽。
使用时先根据需要选择的被头下端的被子组合连接件与被子顶端至5厘米处之间相连,当被头通过被子组合连接件与被子组合连接后盖在身上时,弧形被口密封搭片会自然下垂与被口和颈部吻合而封闭被口,当将弹性松紧调节带置于颈下时,被口则自动闭合而使被口密封性更强,这样可有效地防止被内外空气对汉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1、增强被子的防寒保暖性能和提高睡眠质量;2、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现有被上选择使用,易于普及推广;3、结构简单、外形较小而成本低,易于加工制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单人被相连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双人被相连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述。
在图1中,单人被上用的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上端设置有2个相同的弧形边缘的被口密封搭片1相对应连接而在搭片之间形成一个适合于颈部形状的圆形喇叭口状颈孔的凹槽2,在圆形喇叭口状颈孔凹槽两边的弹性松紧调节带为松紧带5,松紧带5与扣眼4相连,同时松紧带5上设置的长度调节固定件是松紧带固定钮6,用以调整和固定松紧带5的长度;在被头下端的被子组合连接件为分离式拉链3。
在图2中,双人被上用的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使用时先根据需要将选择的被头下端的分离式拉链3的一边与被子7顶端至5厘米处之间相缝,当被头通过分离式拉链3与被子7组合相连盖在身上时,弧形边缘的被口密封搭片1会自然下垂与被口和颈部吻合而封闭被口,当通过固定钮6将松紧带5长度调整适宜后置于颈下时,被口则有伸缩性而会自动封闭被口而增强被口密封性,这样可更加有效地防止被内空气对流而阻止热量散出和冷气侵入,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其特征是,所述被头的上端设置有2个弧形边缘的被口密封搭片相对应连接而形成一个喇叭口状颈孔凹槽,在喇叭口状颈孔凹槽两边设置有弹性松紧调节带,在所述被头下端设置有一行被子组合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其特征是,所述喇叭口状颈孔凹槽两边设置的弹性松紧调节带为松紧带;在所述被头下端设置的一行被子组合连接件为分离式拉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其特征是,在所述喇叭口状颈孔凹槽两边设置有可与松紧带相连的扣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其特征是,在所述松紧带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喇叭口状颈孔凹槽为圆形喇叭口状颈孔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防寒保暖被头,它是由2个弧形边缘的被口密封搭片相对应连接而形成一个喇叭口状颈孔凹槽,在颈孔凹槽两边设置有弹性松紧调节带在松紧调节带上设有固定钮,松紧调节带与颈孔凹槽两边的扣眼相连;在被头下端设置有被子组合连接件。使用时将被头通过被子组合连接件与被子顶部相连后盖在身上时,被口密封搭片会自然下垂与被口和颈部吻合而封闭被口,当将弹性松紧调节带置于颈下时被口有伸缩性则更加有效地防止被内热量散出和冷气侵入,从而可自动密封被口而增强保暖防寒性。本实用新型可增强普通被子防寒保暖性能,选择使用性广,成本低,易加工制作和普及推广。
文档编号A47G9/00GK2778111SQ20052000876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2日
发明者杨辉 申请人:杨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