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凉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93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凉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家庭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家用凉席。
背景技术
凉席是夏季的日常用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凉席的用料、工艺以及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使用传统的竹篾、芦苇或草编凉席,一是席面粗糙会磨损皮肤,睡时舒适度低,二是容易过敏,滋生螨虫,导致皮炎。中国专利03228919.7(防滑除虫竹席)公开了一种竹席,它是在厚度为3mm的无纺布针刺毡一面,涂有1-2mm厚度的活性碳和松香液混合液,并与竹席的背面粘附在一起,在该无纺布的底面,涂有直径为3mm的点状聚氯乙烯;优点是,这种竹凉席,具有除虫、消毒、除臭和防滑效果,但是因竹炭与松香的混合物呈液态,有一定流动性质,直接在竹席背后涂布活性炭并不容易涂均匀,会产生质量误差,并且液态松香接触到竹席后,会渗进竹丝中,在竹丝与人体的接触中,更会直接接触皮肤,增加过敏源,影响竹席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容易产生质量误差、化学物过敏源、工艺过程难度大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底层衬布使用无纺布或者尼龙布,裁剪成标准尺寸;再使用蔺草或者竹丝编织成表面层,裁剪成标准尺寸;并将竹炭复合材料也按标准尺寸裁剪后,从上而下依次是表面层、竹炭复合层、底层衬布,用粘合剂复合成形,再用织物包缝,即可制成。竹炭复合材料可以是竹炭布或者竹炭纸,使用竹炭布或竹炭纸,不会有化学物质融出而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了过敏源的增加,同时保留竹炭本身所具备的释放红外线和杀菌、除臭、除螨的功能。
作为优选,在于所述表面层和底层衬布之间添加的竹炭复合材料规格为200g/m2~300g/m2。在此范围内,既能满足杀菌除螨清洁透气等技术要求,又将竹席整体重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免给使用过程带来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工艺简单,安全环保,无过敏源,杀菌、除臭、除螨等特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一种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底层衬布1使用无纺布,裁剪成150cm×200cm的标准尺寸;再使用蔺草编织成表面层3,裁剪出2份75cm×200cm标准尺寸,并排摆放;并将竹炭复合材料也按标准尺寸裁剪出2份75cm×200cm,并排摆放后,从上而下依次是表面层3、竹炭复合层2、底层衬布1,用粘合剂复合成形,再用织物包缝,即可制成150cm×200cm的凉席。
实施例2底层衬布1使用无纺布或者尼龙布,裁剪成120cm×200cm的标准尺寸;再使用竹丝编织成表面层3,裁剪成120cm×200cm的标准尺寸;并将竹炭复合材料也按120cm×200cm的标准尺寸裁剪后,从上而下依次是表面层3、竹炭复合层2、底层衬布1,用粘合剂复合成形,再用织物包缝,即可制成120cm×200cm的凉席。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凉席,包括表面层、底层衬布以及包缝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面层和底层衬布之间添加了竹炭复合材料;表面层使用蔺草或者竹丝编织而成,底层衬布使用无纺布或者尼龙布,从上而下依次是表面层、竹炭复合层、底层衬布,用粘合剂复合成形后,再用织物包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凉席,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和底层衬布之间添加的竹炭复合材料可以是竹炭布,也可以是竹炭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凉席,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和底层衬布之间添加的竹炭复合材料规格为200g/m2~300g/m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凉席,其技术方案为底层衬布使用无纺布或者尼龙布,裁剪成标准尺寸;再使用蔺草或者竹丝编织成表面层,裁剪成标准尺寸;并将竹炭复合材料也按标准尺寸裁剪后,从上而下依次是表面层、竹炭复合层、底层衬布,用粘合剂复合成形,再用织物包缝,即可制成,它具有结构合理,工艺简单,安全环保,无过敏源,杀菌、除臭、除螨等特点。
文档编号A47G9/00GK2882438SQ20052001528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9日
发明者包立根 申请人:包立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