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40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枕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寝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枕头。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所用的枕头,通常是一体成型的,枕头面的高度和角度是不可调节的,即只有固定的高度和角度,不能适应不同人体的头部和颈部的生理曲度。由于枕头面的高度和角度难以调节,轻则影响睡眠质量,重则影响颈椎健康。许多人所患颈椎病及因睡眠不好引起的相关病症,与睡枕结构的不合理有密切关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常舒适的枕头,能自由调节枕面高度和倾斜角度并使之适应人体头部和颈部的生理曲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枕头,包括枕头面与支撑该枕头面的枕头架,所述枕头架为“凵”形框架;所述枕头面是由若干条枕头面横杆排列组成的平面或曲面,每条枕头面横杆通过两端的调节元件活动连接于枕头架上。
所述的调节元件可以有以下几种实现方案方案一所述的调节元件为螺栓和螺母,所述枕头面横杆的两端有螺孔;所述枕头架的两侧为对称的支撑板,支撑板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开设一个定位孔或定位槽;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将枕头面横杆两端旋紧于定位孔或定位槽内;通过调整螺栓以控制枕头面横杆在定位孔或定位槽内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控制枕头面1上升或下降。
方案二所述的调节元件为卡榫,包括相互配合的榫头与榫孔;所述枕头面横杆的两端有榫头;所述枕头架的两侧为对称的支撑板,支撑板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开设一个定位孔或定位槽,孔内由上至下开设若干榫孔;通过榫头与榫孔的配合将枕头面横杆的两端固定于定位孔或定位槽内;通过推压枕头面横杆以控制榫头出入不同榫孔,从而控制枕头面上升或下降。
方案三所述的调节元件为弹性顶杆;所述枕头架的两侧为对称的支撑板,支撑板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开设一个定位孔或定位槽,其内装有弹性顶杆;所述枕头面横杆的两端置于弹性顶杆上;通过按压枕头面横杆以控制弹性顶杆在定位孔或定位槽内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控制枕头面上升或下降。
方案四所述的调节元件为弹性顶杆;所述枕头架的两侧各由一组弹性顶杆排列而成,每一条弹性顶杆对应于一条枕头面横杆;弹性顶杆的顶部设有一个套环或者承托体,所述枕头面横杆的两端置于套环或者承托体内;通过按压枕头面横杆的两端以控制弹性顶杆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控制枕头面上升或下降。
上述方案中,所述枕头架内可以为矩形空腔。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枕头面横杆优选为圆柱形横杆。
上述方案中,所述枕头架的底部为至少一条枕头架横杆或者为横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枕头架横杆优选为圆柱形横杆。
更舒适的改进上所述枕头上还覆盖有垫。
本实用新型的枕头面由多个枕头面横杆排列而成,将枕头面分为若干个可单独进行微调的部分,因而局部的调节更精细,改变枕头面横杆的位置可随意调节枕头高低,能随意调节出符合不同人体和不同使用场合的枕头高度、倾斜度和曲度。使用者在睡眠时,能根据自己头部和颈部的高低需要,通过调节横杆位置以符合人体颈椎生理曲线,使人着枕部位均能得到舒适、放松的承托,长期使用可提高睡眠质量,有促进血液循环,有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缓解由颈椎病造成的各种症状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向示意图;图4为图1的B向示意图,只显示单条横杆的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二所述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A向示意图;图8为图7中C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5的B向示意图,只显示单条横杆的结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三所述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A向示意图;图13为图10的B向示意图,只显示单条横杆的结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四所述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4的A向示意图;图17为图14的B向示意图,只显示单条横杆的结构。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实施例五所述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8的A向示意图;图21为图18的B向示意图,只显示单条横杆的结构。
图中,1枕头面;11枕头面横杆;2枕头架;21支撑板;22枕头架横杆;23定位孔;24定位槽;25横板;3调节元件31螺栓32螺母;33卡榫;331榫头;332榫孔34弹性顶杆35承托体36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枕头,如图1所示,包括枕头面1与支撑该枕头面的枕头架2,所述枕头架2为“凵”形框架;所述枕头面1是由若干条枕头面横杆11排列组成的平面或曲面,每条枕头面横杆11通过两端的调节元件3活动连接于枕头架2上。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元件3为螺栓31和螺母32。
如图2所示,所述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有螺孔。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枕头架2的两侧为对称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开设一个定位孔23;通过螺栓31和螺母32的配合将枕头面横杆11两端旋紧于定位孔23内;通过调整螺栓31以控制枕头面横杆11在定位孔23内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控制枕头面1上升或下降。
本实施例中,也可在支撑板21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开设一个定位槽24,以替代定位孔23,也可实现相似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枕头架2的底部为至少一条枕头架横杆22,也可用横板27替代。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枕头,如图5所示,包括枕头面1与支撑该枕头面的枕头架2,所述枕头架2为“凵”形框架;所述枕头面1是由若干条枕头面横杆11排列组成的平面或曲面,每条枕头面横杆11通过两端的调节元件3活动连接于枕头架2上。
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元件3为卡榫33,包括相互配合的榫头331与榫孔332,见图7。
如图6所示,所述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设有榫头331。
如图5至图9所示,所述枕头架2的两侧为对称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开设一个定位槽24,孔内由上至下开设若干榫孔332;通过榫头331与榫孔332的配合将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固定于定位槽24内;通过推压枕头面横杆11以控制榫头331出入不同榫孔332,从而控制枕头面1上升或下降。
本实施例中,也可在支撑板21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开设一个定位孔23,以替代定位槽24,也可实现相似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枕头架2的底部为横板27,也可用至少一条枕头架横杆22替代。
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枕头,如图10所示,包括枕头面1与支撑该枕头面的枕头架2,所述枕头架2为“凵”形框架;所述枕头面1是由若干条枕头面横杆11排列组成的平面或曲面,每条枕头面横杆11通过两端的调节元件3活动连接于枕头架2上。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元件3为弹性顶杆34。
所述枕头面横杆11如图11所示。
如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枕头架2的两侧为对称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开设一个定位孔23,其内装有弹性顶杆34;所述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置于弹性顶杆34上;通过按压枕头面横杆11以控制弹性顶杆34在定位孔23内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控制枕头面1上升或下降。
本实施例中,也可在支撑板21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开设一个定位槽24,以替代定位孔23,也可实现相似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枕头架2的底部为横板27,也可用至少一条枕头架横杆22替代。
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枕头,如图14所示,包括枕头面1与支撑该枕头面的枕头架2,所述枕头架2为“凵”形框架;所述枕头面1是由若干条枕头面横杆11排列组成的平面或曲面,每条枕头面横杆11通过两端的调节元件3活动连接于枕头架2上。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元件3为弹性顶杆34。
所述枕头面横杆11如图15所示。
如图14至17所示,所述枕头架2的两侧各由一组弹性顶杆34排列而成,每一条弹性顶杆34对应于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弹性顶杆34的顶部设有一个承托体35,所述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置于承托体35或者套环36内;通过按压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以控制弹性顶杆34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控制枕头面1上升或下降。
本实施例中,所述枕头架2的底部为横板27,也可用至少一条枕头架横杆22替代。
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枕头,如图18所示,包括枕头面1与支撑该枕头面的枕头架2,所述枕头架2为“凵”形框架;所述枕头面1是由若干条枕头面横杆11排列组成的平面或曲面,每条枕头面横杆11通过两端的调节元件3活动连接于枕头架2上。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元件3为弹性顶杆34。
所述枕头面横杆11如图19所示。
如图18至21所示,所述枕头架2的两侧各由一组弹性顶杆34排列而成,每一条弹性顶杆34对应于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弹性顶杆34的顶部设有一个套环36,所述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置于承托体35或者套环36内;通过按压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以控制弹性顶杆34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控制枕头面1上升或下降。
本实施例中,所述枕头架2的底部为横板27,也可用至少一条枕头架横杆22替代。
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枕头架2内可以为矩形空腔。
所述的枕头面横杆11优选为圆柱形横杆。
所述的枕头架横杆22为圆柱形横杆。
所述枕头上还覆盖有垫。
权利要求1.枕头,包括枕头面(1)与支撑该枕头面的枕头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架(2)为“凵”形框架;所述枕头面(1)是由若干条枕头面横杆(11)排列组成的平面或曲面,每条枕头面横杆(11)通过两端的调节元件(3)活动连接于枕头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元件(3)为螺栓(31)和螺母(32),所述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有螺孔;所述枕头架(2)的两侧为对称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开设一个定位孔(23)或定位槽(24);通过螺栓(31)和螺母(32)的配合将枕头面横杆(11)两端旋紧于定位孔(23)或定位槽(24)内;通过调整螺栓(31)以控制枕头面横杆(11)在定位孔(23)或定位槽(24)内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控制枕头面(1)上升或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元件为卡榫(33),包括相互配合的榫头(331)与榫孔(332);所述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有榫头(331);所述枕头架(2)的两侧为对称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开设一个定位孔(23)或定位槽(24),孔内由上至下开设若干榫孔(332);通过榫头(331)与榫孔(332)的配合将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固定于定位孔(23)或定位槽(24)内;通过推压枕头面横杆(11)以控制榫头(331)出入不同榫孔(332),从而控制枕头面(1)上升或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元件为弹性顶杆(34);所述枕头架(2)的两侧为对称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对应于每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开设一个定位孔(23)或定位槽(24),其内装有弹性顶杆(34);所述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置于弹性顶杆(34)上;通过按压枕头面横杆(11)以控制弹性顶杆(34)在定位孔(23)或定位槽(24)内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控制枕头面(1)上升或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元件为弹性顶杆(34);所述枕头架(2)的两侧各由一组弹性顶杆(34)排列而成,每一条弹性顶杆(34)对应于一条枕头面横杆(11);弹性顶杆(34)的顶部设有一个承托体(35)或者套环(36),所述枕头面横杆(11)的两端置于承托体(35)或者套环(36)内;通过按压枕头面横杆(11)以控制弹性顶杆(34)向上或向下位移,从而控制枕头面(1)上升或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架(2)内为矩形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头面横杆(11)为圆柱形横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架(2)的底部为至少一条枕头架横杆(22)或者为横板(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头架横杆(22)为圆柱形横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上还覆盖有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枕头,包括枕头面与支撑该枕头面的枕头架,所述枕头架为“凵”形框架;所述枕头面是由若干条枕头面横杆排列组成的平面或曲面,每条枕头面横杆通过两端的调节元件活动连接于枕头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枕头面局部的调节更精细,能随意调节出符合不同人体和不同使用场合的枕头高度、倾斜度和曲度,符合人体颈椎生理曲线,使人着枕部位均能得到舒适、放松的承托,长期使用可提高睡眠质量,有促进血液循环,有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缓解由颈椎病造成的各种症状的功效。
文档编号A47G9/10GK2776190SQ200520056098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5日
发明者刘雉鸣 申请人:刘雉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