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挤水地拖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39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挤水地拖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用具,尤其是能自动挤水的地拖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拖桶,一般只用于漂洗,虽然大部分都在其桶顶设有一个供挤水的漏斗,但其挤水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很多人拖地时就只好用手去拧绞拖头去水,既费力,也不卫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地拖桶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挤水地拖桶,该地拖桶不仅挤水效果好,而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挤水地拖桶,包括桶体、漏斗,漏斗装设于桶体的顶部,其特征是在漏斗的一侧设有挤水装置,所述挤水装置包括基座、压臂、驱动杆和电机,所述的基座装设于桶体的顶部,并设有驱动滑槽和压臂滑槽,驱动杆与压臂活动连接并对应安装在驱动滑槽和压臂滑槽中,电机固定在基座上且驱接驱动杆,漏斗对应设有适可通过压臂的挤水滑槽。
在漏斗靠近挤水装置的一侧延设与基座配合的撑板,漏斗与撑板间设有加强筋,挤水滑槽贯穿所述的撑板。
压臂滑槽为镶嵌结构,其与压臂配合的主体部分设置在撑板上,基座对应设有相适配的容置通槽,主体部分嵌入容置通槽。
所述的驱动杆呈倒“T”形,其直边设有齿条并通过齿轮与电机联接,其横向边的两端设有开口的圆孔;压臂装设于所述的开口的圆孔中。
所述的压臂大致呈 形,成对设置,包括转轴、滑移部和挤压部,转轴的两端沿其离体方向设有与驱动杆相配的定位凸台,并嵌接驱动杆的开口的圆孔;滑移部设置在转轴和挤压部之间并与压臂滑槽滑动配合;挤压部设有挤压拖把头的压钳。
在基座容置通槽对应于的压臂滑槽的顶部向外侧延伸并利用圆弧过渡形成与压臂滑移部相适配的大致与压臂滑槽垂直的翻转滑槽,压臂滑移部对应设有相配合的圆弧形端面。
压臂的滑移部设有承力导轨,在撑板上设有与之相配的承力滑槽,承力导轨与承力滑槽滑动配合,在承力滑槽的顶部设有压臂翻转后承力导轨的容置空间。
基座上设有包括前护壳和后护壳的壳体,壳体上设有与桶体相配合的斜锥面。
在前护壳设有与电机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电磁感应开关,而相应的触发器则可安装在拖把上。
在桶体的底部设有万向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采用电力驱动压臂,挤水效果好,而且配有万向滑轮和电磁感应开关,操作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图。
图2是基座结构主视图。
图3是基座结构立体图(正面)。
图4是漏斗的主视图。
图5是漏斗的左视图。
图6是漏斗的立体图(背面)。
图7是压臂滑槽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驱动杆示意图。
图9是压臂的主视图。
图10是压臂的立体图。
图11是挤压机构装配图。
图12是压臂挤水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压臂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壳体示意图。
图15是拖把触发器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至图11,自动挤水地拖桶,包括桶体1、漏斗2,漏斗2装设于桶体1的顶部,对于本实施例,还在桶体1的中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提手3和万向滑轮4。在漏斗2的一侧设有挤水装置5,所述挤水装置包括基座50、压臂51、驱动杆52和电机(图中未画出),所述的基座50装设于桶体1的顶部,并设有驱动滑槽500和压臂滑槽501,驱动杆52与压臂51活动连接并对应安装在驱动滑槽500和压臂滑槽501中,电机固定在基座50的电机盒502上且驱接驱动杆52,漏斗2对应设有适可通过压臂51的挤水滑槽20。在漏斗2靠近挤水装置5的一侧延设与基座50配合的撑板21,漏斗2与撑板21间设有加强筋22,挤水滑槽20贯穿所述的撑板21。
基座50的压臂滑槽501为镶嵌结构,如图7所示。其与压臂51配合的主体部分510设置在撑板21上,基座50对应设有相适配的容置通槽503。这样,主体部分510嵌入容置通槽503可简化压臂滑槽501的成型难度。
参阅图8至图11,所述的驱动杆52呈倒“T”形,其直边设有齿条520并通过齿轮53与电机联接,其横向边的两端设有开口的圆孔521;压臂51装设于所述的开口的圆孔521中。所述的压臂51大致呈 形,成对设置,包括转轴510、滑移部511和挤压部512,转轴510的两端沿其离体方向设有与驱动杆52相配的定位凸台5100,并嵌接驱动杆52的开口的圆孔521;滑移部511设置在转轴510和挤压部512之间并与压臂滑槽501滑动配合;挤压部512设有挤压拖把头的压钳5120。
参阅图2、图7、图12和图13,在容置通槽503对应于的压臂滑槽501的顶部向外侧延伸并利用圆弧过渡形成与压臂滑移部511相适配的大致与压臂滑槽501垂直的翻转滑槽504,压臂滑移部511对应设有相配合的圆弧形端面5110。
这样,当压臂滑移部511沿压臂滑槽501移动至翻转滑槽504时,由翻转滑槽504导向翻转,使压臂51展开,使拖把6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参阅图4、图6和图10,压臂51的滑移部511设有承力导轨5111,在撑板21上设有与之相配的承力滑槽23,承力导轨5111与承力滑槽23滑动配合,在承力滑槽23的顶部设有压臂51翻转后承力导轨5111的容置空间24。加设承力导轨5111,一方面增大了压臂51强度,同时还加强了导向作用,压臂51在挤压时受的弯剪力由承力导轨5111与承力滑槽23承担,结构合理。
参阅图14和图15,基座50上设有包括前护壳530和后护壳531的壳体53,壳体53上设有与桶体1相配合的斜锥面532。加设壳体53,一方面保护了电机等电器机构,另一方面相当于加大了基座50与桶体1的配合面积,使挤水装置安装更牢固。在前护壳530设有与电机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电磁感应开关5300,而相应的触发器5301则可安装在拖把6上。这样一来,在挤水时,只要把拖把6放置到漏斗2中,然后摆动拖把6,使触发器5301触发电磁感应开关5300,启动电机进行挤水,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权利要求1.自动挤水地拖桶,包括桶体、漏斗,漏斗装设于桶体的顶部,其特征是在漏斗的一侧设有挤水装置,所述挤水装置包括基座、压臂、驱动杆和电机,所述的基座装设于桶体的顶部,并设有驱动滑槽和压臂滑槽,驱动杆与压臂活动连接并对应安装在驱动滑槽和压臂滑槽中,电机固定在基座上且驱接驱动杆,漏斗对应设有适可通过压臂的挤水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挤水地拖桶,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杆呈倒“T”形,其直边设有齿条并通过齿轮与电机联接,其横向边的两端设有开口的圆孔;压臂装设于所述的开口的圆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挤水地拖桶,其特征是所述的压臂大致呈 形,成对设置,包括转轴、滑移部和挤压部,转轴的两端沿其离体方向设有与驱动杆相配的定位凸台,并嵌接驱动杆的开口的圆孔;滑移部设置在转轴和挤压部之间并与压臂滑槽滑动配合;挤压部设有挤压拖把头的压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挤水地拖桶,其特征是在漏斗靠近挤水装置的一侧延设与基座配合的撑板,漏斗与撑板间设有加强筋,挤水滑槽贯穿所述的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挤水地拖桶,其特征是压臂滑槽为镶嵌结构,其与压臂配合的主体部分设置在撑板上,基座对应设有相适配的容置通槽,主体部分嵌入容置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挤水地拖桶,其特征是在基座容置通槽对应于的压臂滑槽的顶部向外侧延伸并利用圆弧过渡形成与压臂滑移部相适配的大致与压臂滑槽垂直的翻转滑槽,压臂滑移部对应设有相配合的圆弧形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挤水地拖桶,其特征是压臂的滑移部设有承力导轨,在撑板上设有与之相配的承力滑槽,承力导轨与承力滑槽滑动配合,在承力滑槽的顶部设有压臂翻转后承力导轨的容置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自动挤水地拖桶,其特征是基座上设有包括前护壳和后护壳的壳体,壳体上设有与桶体相配合的斜锥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挤水地拖桶,其特征是在前护壳设有与电机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电磁感应开关,而相应的触发器则可安装在拖把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挤水地拖桶,其特征是在桶体的底部设有万向滑轮。
专利摘要自动挤水地拖桶,包括桶体、漏斗,漏斗装设于桶体的顶部,其特征是在漏斗的一侧设有挤水装置,所述挤水装置包括基座、压臂、驱动杆和电机,所述的基座装设于桶体的顶部,并设有驱动滑槽和压臂滑槽,驱动杆与压臂活动连接并对应安装在驱动滑槽和压臂滑槽中,电机固定在基座上且驱接驱动杆,漏斗对应设有适可通过压臂的挤水滑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采用电力驱动压臂,挤水效果好,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A47L13/50GK2782010SQ200520055929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4日
发明者刘志洪 申请人:刘志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