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79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把柄且具有钢结构的餐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卫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烹饪和就餐中所用到的烹饪餐具和就餐餐具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各种不锈钢餐具理化性质稳定,耐高温、不变形、不变性,而且其表面光滑如镜,易于清洗,从而使得人们的饮食卫生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对于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之不锈钢餐具摆放中琳琅满目、闪闪发亮,使得餐厅和厨房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美化,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不锈钢餐具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传热很快,无论是烹饪过程中,还是就餐过程中,食物常常超过50~60度,甚至达到100度或更高温度,不锈钢餐具的工作部上的高温能够迅速地传导到手握的把柄部,轻者刺激一下手部神经,重者可导致皮肤烫伤起泡,如果汤勺之类其中还盛有高温汤料,撒泼出来会导致更大伤害。为此,人们不得不在不锈钢餐具的工作部上再延伸出一段连接部,在该连接部上套接一非金属的把柄,例如木质或塑料把柄,借以隔热,减少烫伤。但是木质或塑料把柄高温下容易产生老化、变性、变形脱落等问题,而陶瓷把柄在此间则可以达到阻热、抗老化、抗变性变形的一种综合平衡的性能,属于较为理想的把柄材料,而且经过上釉彩烤花的把柄可以使得餐具身价陡增,创造出更高的附加价值。但是,经过一段市场销售,业界经常会收到消费者关于陶瓷把柄与不锈钢餐具的连接部松动脱落的抱怨和投诉,接踵而来的就是退货的行动,业界和消费者均不堪其扰且蒙受大小不同的损失。经过业界潜心研究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每日要对餐具进行洗涤,而日复一日的几次洗涤过程,对于陶瓷把柄连同不锈钢餐具都会产生振动和冲击,以致在较短应用期内,陶瓷把柄与不锈钢餐具之间就会逐渐松动乃至脱落。
为解决陶瓷把柄与不锈钢餐具由于刚性冲击振动带来的容易松动脱落的弊病,已有厂家采用如下解决措施将不锈钢餐具的连接部进一步增长乃至延伸到陶瓷把柄的末端以外、且在连接部的增长端上加工出螺杆,而在陶瓷把柄的末端上开设一通孔令增长的连接部螺杆伸出在外,然后再在螺杆上套接螺帽将不锈钢餐具的连接部固定在陶瓷把柄上。这样一来,理论上可以解决陶瓷把柄与不锈钢餐具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问题,但是,实际上,一来外露螺纹连接件之间仍容易产生松动问题,二来因为螺纹连接松紧程度很难掌握,或者拧接不紧、或者过紧损坏较脆的陶瓷把柄,给加工装配带来许多困扰,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来容易破坏陶瓷把柄的美观性,降低了不锈钢餐具的档次,反而不利于经营促销。
关于把柄与餐具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改进,有专利号为的90206528.9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多用组合餐具,由匙体和餐具把组成。餐具把拧接在匙体上可作匙、刀,叉之用。餐具把由壳体、筷子前端部、弹簧和旋盖组成,具称当餐具把从匙体上拧下时,弹簧将筷子前端部由壳体中推出而形成筷子,能达到—具多功能的效果,适宜于流动人员和集体食堂进餐人员使用,既携带方便又保持卫生清洁。但是,该组合餐具的把柄与匙体为同样的金属材料,故不具备阻热、美观等效果和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达到的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该钢制餐具具有装配简单、成本低廉的装配性能,而其陶瓷把柄具有阻热、抗老化、抗变性变形的综合使用性能、且其与钢制工作部之间连接牢固、经得起长期应用和洗涤的冲击振动。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该钢制餐具包括钢制工作体和便于人手握持的陶瓷把柄,所述把柄的一端上开设有纵向连接孔,所述工作体包括工作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接在所述连接孔中,而所述连接部纵向的一或两侧上开设有齿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孔壁之间还填充有胶粘剂。为了既克服原有连接部表面光滑而与填充剂之间结合力不足的弊病、又避免采取过长螺杆螺帽连接件的装配复杂且不可靠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纵向上的齿槽结构使得钢制连接部与胶粘剂之间互相咬合,而胶粘剂又填充在陶瓷把柄连接孔的粗糙壁面内,从而使得钢制连接部与陶瓷把柄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大大增强,以至能够经得起长期应用和洗涤的冲击振动;而且由于不需采用工序复杂的螺纹连接方式,因而具有装配简单、成本低廉的装配性能;因为通过热固型的胶粘剂的隔断以及陶瓷本身的性能,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把柄因而具有阻热、抗老化、抗变性变形的综合使用性能。
为进一步完善所述结构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孔为盲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钢制餐具还包括封头,该封头具有中央槽孔,所述连接部的外端插配在该中央槽孔中而其主体插接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封头的外周遮盖住所述连接孔的孔口。这样既可以防止胶粘剂外溢导致粘接失效、胶粘剂变性,还可以进一步美化钢制餐具外观。
为确保连接牢固程度,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所述钢制工作体全长的1/4~1/2。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优选为所述钢制工作体全长的1/3。所述陶瓷把柄的全长略等于所述工作部的长度。所述连接部纵向每侧齿槽的数目为2~6个。所述连接部纵向两侧的齿槽彼此错开位置,而且连接部适当位置上还开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钢制餐具为中式餐具和/或西式餐具,或者所述钢制餐具为烹饪餐具和/或就餐餐具。本实用新型所述钢制餐具为勺、瓢、匙、刀、叉、铲、漏、把锅、把碗类餐具其中之一或其中几种的组合。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明显,便于推广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制勺羹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局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制锅铲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局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钢制勺羹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一种带陶瓷把柄的钢制勺羹,该钢制勺羹包括钢制工作体1和便于人手握持的陶瓷把柄2,所述把柄2的一端上开设有盲孔状的纵向连接孔20,所述工作体1包括工作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插接在所述连接孔20中,所述连接部12纵向的两侧上开设有齿槽13,所述连接部12与所述连接孔20壁之间还填充有胶粘剂3。
所述钢制勺羹还包括封头4,该封头4具有中央槽孔40,所述连接部12的外端插配在该中央槽孔40中而其主体插接在所述连接孔20中,所述封头4的外周遮盖住所述连接孔20的孔口。所述连接部12的长度约为所述钢制工作体11全长的1/3。所述陶瓷把柄2的全长略等于所述工作部11的长度。所述连接部12纵向两侧齿槽13的数目为分别为2个、3个,所述连接部12纵向两侧的齿槽13彼此错开位置,而且连接部12端头上还开设有通孔14。
钢制锅铲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一种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锅铲,该钢制锅铲包括钢制工作体1和便于人手握持的陶瓷把柄2,所述把柄2的一端上开设有纵向连接孔20,另一端上还设有镂空挂孔21,所述工作体1包括工作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插接在所述连接孔20中,所述连接部12纵向的两侧上均开设有4个齿槽13,所述连接部12纵向两侧的齿槽13彼此错开位置,而且连接部12适当位置上还开设有通孔14。
所述连接部12与所述连接孔20壁之间还填充有胶粘剂3。所述连接孔20为盲孔。
所述钢制餐具还包括封头4,该封头4具有中央槽孔40,所述连接部12的外端插配在该中央槽孔40中而其主体插接在所述连接孔20中,所述封头4的外周遮盖住所述连接孔20的孔口。所述连接部12的长度为所述钢制工作体全长的1/2。
所述陶瓷把柄2的全长略大于所述工作部11的长度。
权利要求1.一种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该钢制餐具包括钢制工作体和便于人手握持的陶瓷把柄,所述把柄的一端上开设有纵向连接孔,所述工作体包括工作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接在所述连接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纵向的一或两侧上开设有齿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孔壁之间还填充有胶粘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盲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餐具还包括封头,该封头具有中央槽孔,所述连接部的外端插配在该中央槽孔中而其主体插接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封头的外周遮盖住所述连接孔的孔口。
4.如权利要求1、2、3之一所述的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所述钢制工作体全长的1/4~1/2。
5.如权利要求1、2、3之一所述的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把柄的全长略等于所述工作部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2、3之一所述的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适当位置上还开设有通孔。
7.如权利要求1、2、3之一所述的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纵向每侧齿槽的数目为2~6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纵向两侧的齿槽彼此错开位置。
9.如权利要求1、2、3之一所述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餐具为中式餐具和/或西式餐具,或者所述钢制餐具为烹饪餐具和/或就餐餐具。
10.如权利要求1、2、3之一所述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餐具为勺、瓢、匙、刀、叉、铲、漏、把锅、把碗类餐具其中之一或其中几种的组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该钢制餐具包括钢制工作体和便于人手握持的陶瓷把柄,所述把柄的一端上开设有纵向连接孔,所述工作体包括工作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接在所述连接孔中,而所述连接部纵向的一或两侧上开设有齿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孔壁之间还填充有胶粘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陶瓷把柄的钢制餐具,该钢制餐具具有装配简单、成本低廉的装配性能,而其陶瓷把柄具有阻热、抗老化、抗变性变形的综合使用性能、且其与钢制工作部之间连接牢固、经得起长期应用和洗涤的冲击振动。
文档编号A47J43/28GK2800986SQ200520060818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8日
发明者林仁祥 申请人:林仁祥, 诚庆(香港)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