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126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炖煲,特别是一种可应用于家用煲粥、煲汤、蒸焖等功能的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电炖煲、电保健煲及电热煲之类的产品,但此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中国专利CN90223089.1,公开了一种蒸炖电热煲,包括外壳、外盖、底座、电热件以及自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中央处设置有一带盖炖芯,炖芯的下部处于外壳内周围水的包围中。该发明创造中外壳内直接加水,炖芯位于水中蒸煮,由此可看出有以下几个不足,第一,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不高;第二,蒸煮的水直接与外壳接触,导致保温效果差,热能利用率不高;第三,温控断电安全设置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隔水蒸炖,传热效率高,整体结构紧凑的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包括煲盖、壳体、陶瓷炖盅、发热元件和内胆,陶瓷炖盅位于内胆里,内胆位于壳体里,发热元件置于壳体内侧底部,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由控制器、显示器和温度传感器构成,控制器由电脑芯片CPU、变压器、整流稳压电路、驱动电路、控制开关和手动控制板构成,手动控制板和显示器固定于壳体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与发热元件接触、信号输出端连接电脑芯片CPU的信号输入端,电脑芯片CPU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连接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控制开关串联在发热元件的电源电路中;内胆里还设有用于固定陶瓷炖盅的托架,内胆与陶瓷炖盅之间留有空隙。
由托架固定陶瓷炖盅,使其在内胆里均匀受热,采用陶瓷炖盅以独特的模拟传统隔水蒸炖方式进行蒸炖,充分保留炖品的营养价值,原汁原味;以微电脑控制来实现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进一步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所述陶瓷炖盅可由陶瓷盅体、内瓷盖和外瓷盖组成,内瓷盖扣于陶瓷盅体内沿,外瓷盖盖住内瓷盖,并与陶瓷盅体的外沿相扣。
所述发热元件可为电热托盘,其由托盘、复底片和电热管通过钎焊而成,前述的温度传感器压入电热托盘孔中。
所述电热托盘上可设有温控器,该温控器通过温控线路与控制板连接,衬胆机构内侧还设有熔断器,该熔断器通过熔断线路与控制板连接。
还可包括与壳体连为一体的衬胆机构,内胆位于衬胆机构里,发热元件置于衬胆机构内侧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效果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陶瓷炖盅以独特的模拟传统隔水蒸炖方式进行蒸炖,充分保留炖品的营养价值,原汁原味;以微电脑控制来实现自动化。
2、采用电热托盘作为发热元件,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安全性佳,功能多样,操作简便,集煲粥、煲汤、蒸焖与一体。
3、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分体设计,便于用后清洗和保洁。
4、采用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和熔断器的三级过热保护,使安全性大大提高了,保证了人身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分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由包括煲盖1、壳体8、陶瓷炖盅、底盖机构14、发热元件、控制电路、内胆6及与壳体8连为一体的衬胆机构7,陶瓷炖盅位于内胆6里,内胆6位于衬胆机构7里,发热元件置于衬胆机构7内侧底部,采用的发热元件为电热托盘,其由托盘、复底片和电热管通过钎焊而成,内胆6里还设有用于固定陶瓷炖盅的托架5,内胆6与陶瓷炖盅之间留有空隙,陶瓷炖盅由陶瓷盅体4、内瓷盖3和外瓷盖2组成,内瓷盖3扣于陶瓷盅体4内沿,外瓷盖2盖住内瓷盖3,并与陶瓷盅体4的外沿相扣。分体设计便于用后清洗和保洁。
参考图2,控制电路由用于调控电源通断的控制器10、显示器9和温度传感器11构成,控制器10由电脑芯片CPU、变压器、整流稳压电路、驱动电路、控制开关、温控器13、熔断器12和手动控制板构成;熔断器12设于衬胆机构7内侧,温度传感器11压入电热托盘孔中,温控器13也设于电热托盘上,控制器10和显示器9通过陶瓷套垫、隔热板和开关盒体,用螺钉固定与壳体8外侧。显示板9由LED双位数码管组成。由CPU瞬时对温度传感器的变化做分析计算,控制继电器通断,达到最佳的炖功能的效果。
具体设置与操作如下1.工作原理与设置当电炖煲接通电源,显示器显示“0”,表示炖煲未加热工作,处于等待命令状态。
如果处于等待命令状态前提下,按1次“时间设定”按钮,定时显示器显示“0.5”,表示电炖煲将定时加热工作0.5个小时后,进入保温状态.在显示器显示“0.5”的前提下,再按1次“时间设定”按钮,定时显示器显示“1”,表示电炖煲将定时加热工作1个小时后,进入保温状态。
以此类推,最高可以设置定时加热6小时。当显示器显示“6”的前提下,再按1次“时间设定”按钮,定时显示器显示“0”,重新回到等命令状态。
2.工作过程首先接通电源,电炖煲显示器上会显示“0”表示炖煲未加热工作,处于等待命令状态。若此时我连续按6次“时间设定”按钮,定时显示器显示“3”,并且显示器的右下角有一小圆点在闪动,这样表示电炖煲开始了3小时的加热过程。此时电炖煲是以全功率“高火力”进行加热。
当炖煲胆内的水温从常温升至96℃-100℃左右时,电脑炖煲控制器会自动转换为断续式加热模式(等于小功率(低火力)加热)。
当加热工作达到0.1小时时,显示器的数字会自支动累减,即原显示“3”则会显示为“2.9”。直至显示器显示为“0”时,右下角圆点不再闪动,电脑炖煲停止全/半功率加热模式,进入自动保温模式(状态)。
当电炖煲进入自动保温状态时,炖煲胆内的水温在电炖煲控制器的控制下,5至6小时后,仍可保持在60℃左右。
权利要求1.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包括煲盖(1)、壳体(8)、陶瓷炖盅(4)、发热元件和内胆(6),陶瓷炖盅位于内胆(6)里,内胆(6)位于壳体(8)里,发热元件置于壳体(8)内侧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由控制器(10)、显示器(9)和温度传感器(11)构成,控制器(10)由电脑芯片CPU、变压器、整流稳压电路、驱动电路、控制开关和手动控制板构成,手动控制板和显示器(9)固定于壳体(8)中;所述温度传感器(11)的检测端与发热元件接触、信号输出端连接电脑芯片CPU的信号输入端,电脑芯片CPU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连接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控制开关串联在发热元件的电源电路中;内胆(6)里还设有用于固定陶瓷炖盅的托架(5),内胆(6)与陶瓷炖盅之间留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炖盅由陶瓷盅体(4)、内瓷盖(3)和外瓷盖(2)组成,内瓷盖(3)扣于陶瓷盅体(4)内沿,外瓷盖(2)盖住内瓷盖(3),并与陶瓷盅体(4)的外沿相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为电热托盘,其由托盘、复底片和电热管通过钎焊而成,前述的温度传感器(11)压入电热托盘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托盘上设有温控器(13),该温控器(13)通过温控线路与控制板(10)连接,衬胆机构(7)内侧还设有熔断器(12),该熔断器(12)通过熔断线路与控制板(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壳体(8)连为一体的衬胆机构(7),内胆(6)位于衬胆机构(7)里,发热元件置于衬胆机构(7)内侧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分体式电炖煲,包括煲盖(1)、壳体(8)、陶瓷炖盅、发热元件、控制电路、内胆(6)及与壳体(8)连为一体的衬胆机构(7),陶瓷炖盅位于内胆(6)里,内胆(6)位于衬胆机构(7)里,发热元件置于衬胆机构(7)内侧底部,内胆(6)里还设有用于固定陶瓷炖盅的托架(5),内胆(6)与陶瓷炖盅之间留有空隙,前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用于调控电源通断的控制板(10)、显示板(9)和温度传感器(11),控制板(10)和显示板(9)固定于壳体(8)外侧。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陶瓷炖盅以独特的模拟传统隔水蒸炖方式进行蒸炖,充分保留炖品的营养价值,原汁原味;以微电脑控制来实现自动化。
文档编号A47J27/00GK2840864SQ20052006708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5日
发明者简汉文 申请人:简汉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