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32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窗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窗帘。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编织窗帘包括位于顶部的顶轨、由编织物制成的编织帘,编织帘的顶部连接在顶轨的后侧边缘部相连接,安装该编织窗帘时,其顶轨安装在窗框上,而其编织帘则处于窗框内侧,故编织帘的宽度须根据窗框的宽度来设计,并且编织帘的侧边部与窗框之间的摩擦还易导致在窗框上形成划痕,故须细致打磨编织帘的侧边部,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帘,其在安装时,可使编织帘处于窗框的外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帘,包括顶轨、位于所述的顶轨下方的编织帘,所述的编织帘的顶部连接在顶轨的前侧边缘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该窗帘在安装时,其顶轨固定在窗框顶部,由于编织帘的顶部连接在顶轨的前侧边缘部,故编织帘处于窗框的外侧,使得编织帘的宽度及其侧边部的打磨程度不受窗框的限制,可节省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其中1、顶轨;2、挡护帘;3、编织帘;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牵引绳;7、导向环;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附图4,一种窗帘,包括顶轨1、位于所述的顶轨1下方的编织帘3,所述的编织帘3的顶部连接在顶轨1的前侧边缘部。编织帘3位于顶轨1的前侧,使得该窗帘在安装时,其编织帘3可保持位于窗框的外侧,从而使得编织帘3的宽度及其边缘打磨状况不受窗框的限制,可节省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的顶轨1上设置有控制编织帘3作升降运动的牵引机构,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牵引绳6,所述的牵引绳6与编织帘3的下部相连接。所述的顶轨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架5,所述的牵引绳6向上延伸并穿过第二支架5。在附图1-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顶轨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架5,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两根牵引绳6,所述的两根牵引绳6分别连接在编织帘3的两侧部并向上延伸分别穿过各相对应的第二支架5。所述的顶轨1上设置有第一支架4,所述的牵引绳6穿过第二支架5后再穿过第一支架4并向下延伸。
下拉两根牵引绳6,通过牵引绳6牵拉编织帘3的下部,使得编织帘3的下部向上运动而堆卷到编织帘3的上部,即可使该窗帘被打开;松开牵引绳6,编织帘3的下部由于重力作用而下落,使得整张编织帘3展开,即可使该窗帘被关闭。两根牵引绳6分别连接于编织帘3上相对的两侧部,使得牵引绳6牵拉编织帘3时的平衡性增强;而所述的编织帘3上设置有多个导向环7,所述的多个导向环7在编织帘3上沿纵向排列为两列,所述的每根牵引绳6分别穿过相对应的一列导向环7,可更进一步保证编织帘3的下部做升降运动时的平稳性。
参见附图2、附图4,所述的顶轨1的后侧面的边缘部连接有挡护帘2,所述的挡护帘2挡在第一支架4以及第二支架5的后侧。挡护帘2将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挡住,对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以及各牵引绳6与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的接触处起到保护作用,可减轻其受外物磨损和撞击的程度。
权利要求1.一种窗帘,包括顶轨(1)、位于所述的顶轨(1)下方的编织帘(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帘(3)的顶部连接在顶轨(1)的前侧边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轨(1)上设置有控制编织帘(3)作升降运动的牵引机构,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牵引绳(6),所述的牵引绳(6)与编织帘(3)的下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轨(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架(5),所述的牵引绳(6)向上延伸并穿过第二支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轨(1)上设置有第一支架(4),所述的牵引绳(6)穿过第二支架(5)后再穿过第一支架(4)并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轨(1)的后侧面的边缘部连接有挡护帘(2),所述的挡护帘(2)挡在第一支架(4)以及第二支架(5)的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轨(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架(5),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两根牵引绳(6),所述的两根牵引绳(6)分别连接在编织帘(3)的两侧部并向上延伸分别穿过各相对应的第二支架(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帘(3)上设置有多个导向环(7),所述的多个导向环(7)在编织帘(3)上沿纵向排列为两列,所述的每根牵引绳(6)分别穿过相对应的一列导向环(7)。
专利摘要一种窗帘,包括顶轨、位于所述的顶轨下方的编织帘,所述的编织帘的顶部连接在顶轨的前侧边缘部。该窗帘在安装时,其顶轨固定在窗框顶部,由于编织帘的顶部连接在顶轨的前侧边缘部,故编织帘处于窗框的外侧,使得编织帘的宽度及其侧边部的打磨程度不受窗框的限制,可节省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A47H23/04GK2812770SQ200520073270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0日
发明者黄介仁 申请人:苏州鸿仁窗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