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内藏式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18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瓶内藏式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饮水机结构的改进,具体为一种水瓶内藏式饮水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饮水机均是把水瓶倒立放置在机器的上部,达到由水以自重为动力流入饮水机储水罐中的目的;为了保证连续工作,当水瓶中没有水时,需要换装水瓶。换装水瓶时需用人力把空瓶拔出,再把重达20公斤满水水瓶,抱、扛至1米高以上并插入进水口中。换装水瓶的过程需要有比较大力气的人才能完成,这种情况导致有一部分人如——老人、妇女、体弱者等不能进行换装水瓶给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解决目前饮水机在换装水瓶时需要特定的人(力气比较大,能抱扛起20公斤满水水瓶的人)进行的问题,提供一种水瓶内藏式饮水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瓶内藏式饮水机,具有机壳、水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机壳底部的水瓶承载系统,以及分别与水瓶、水加工系统通过管道相连的供水系统。
所述水瓶承载系统包括侧滑道、轮子、拉手、托板,托板两侧设置的侧滑道与机壳相连,轮子安装于托板下部,拉手安装于托板的前侧面。
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吸水管、水泵、储水罐,吸水管一端插装于水瓶,其另一端通过水泵前管与水泵的吸入口相通,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泵后管与储水罐相通,储水罐通过供水管与水加工系统相通。
所述吸水管可以为金属波纹管软管结构。
所述水泵可以为自吸式离心水泵。
所述储水罐内设有水位感应器。
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齿条、齿轮、轴,齿条与齿轮咬合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条一端与插装于水瓶的吸水管的露出部分相连,齿轮通过轴与传动机构相连。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小皮带轮、皮带、大皮带轮、手摇把,轴上安装的小皮带轮,小皮带轮通过皮带与大皮带轮构成皮带传动结构,大皮带轮上安装有手摇把。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减速机、电动机,轴的一端减速机相连,减速机与电动机相连构成电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水瓶承载系统由侧滑道、轮子、拉手、托板组成,其结构要点是托板两侧通过侧滑道与机壳相连,轮子安装于托板下部与地面接触,拉手安装于托板的前侧面,水瓶是正立放置在位于底部的托板上,用一根吸水管伸入水瓶达底部,使用水泵可以把瓶中的水吸入储水罐中再供给冷热水加工器加热或制冷后供人们使用。本实用新型饮水机在换装水瓶的过程中极大地减轻了作业强度,使多数正常人都能进行这项作业,避免了一部分人如老人、妇女、体弱者不能进行换装水瓶给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利事情的发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中,1侧滑道;2轮子;3拉手;4托板;5吸水管;6机壳;7水瓶;8齿条;9水嘴(水喉);10水泵前管;11隔层板;12冷热水加工器;13供水管;14小皮带轮;15皮带;16大皮带轮;17手摇把;18水位感应器;19储水罐;20水泵后管;21齿轮;22自吸式离心水泵;23轴支架;24轴;25纯净水或矿泉水;26接线柱;27控制器;28减速机;29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机壳、水瓶承载系统、供水系统、水加工系统组成。水瓶承载系统由侧滑道1、轮子2、拉手3、托板4等构成;供水系统由吸水管5、齿条8、水泵前管10、小皮带轮14、皮带15、大皮带轮16、手摇把17、水位感应器18、储水罐19、水泵后管20、齿轮21、自吸式离心水泵22、轴支架23、轴24等构成;水加工系统由冷热水加工器12、水嘴(水喉)9等构成。
水瓶承载系统的托板4通过侧滑道1同机壳6相连,轮子2同托板4的底部相连,拉手3同托板4前部相连。
供水系统的吸水管5上部同齿条8的下部相连,又同水泵前管10(远水泵端)相通,水泵前管10(近水泵端)同自吸式离心水泵22吸入口相通,自吸式离心水泵22出水口与水泵后管20(近水泵端)相通,水泵后管20(远水泵端)同储水罐19相通,储水罐19同供水管13相通;齿条8同齿轮21咬合相连,齿轮21同轴24定位连接于轴支架23上,轴支架23固定在隔层板11上,轴24的一端又同小皮带轮14相连,小皮带轮14同皮带15相连,皮带15同大皮带轮16相连,大皮带轮16同手摇把17相连。
水加工系统的冷热水加工器12同供水管13及水嘴(水喉)9相通。
下面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例的一次动作过程通过拉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拉出饮水机外;把水瓶7直立放在托板4上,打开水瓶7的上盖,推动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推入饮水机内;摇动手摇把17使大皮带轮16转动并带动皮带15及带动小皮带轮14及轴24和齿轮21同时转动,与此同时咬合于齿轮21上的齿条8做直线的下降运动,并带动与齿条8下部相连的吸水管5一同做直线的下降运动,并使吸水管5进入水瓶7中达到水瓶7底部止;通过接线柱26同外部电源相连,水位感应器18测得储水罐19中水位没有达到规定水位,发出信号给控制器27(单片机)后,控制器27接通自吸式离心水泵22电源,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叶轮旋转,通过水泵前管10把水瓶7中的纯净水或矿泉水25经过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吸入口进入自吸式离心水泵22内,再经过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叶轮旋转把纯净水或矿泉水经过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出水口及水泵后管20排入储水罐19中,当储水罐19中的水位达到规定水位时,水位感应器18发出信号给控制器27后,控制器27断开自吸式离心水泵22电源,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叶轮不旋转停止抽水;打开水嘴(水喉)9,纯净水或矿泉水从储水罐19中流入冷热水加工器12中,并可接入饮水机外的容器中;当水瓶7中没有水后,与前次摇动方向相反地摇动手摇把17使大皮带轮16转动并带动皮带15及带动小皮带轮14及轴24和齿轮21同时转动,与此同时咬合于齿轮21上的齿条8做直线的上升运动,并带动与齿条8下部相连的吸水管5一同做直线的上升运动,使吸水管5拔出水瓶7外;通过拉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拉出饮水机外;把空水瓶7从托板4上取走后,推动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推入饮水机内。
实施例2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如图3、图4所示,供水系统的吸水管5变为金属波纹管软管结构,供水系统的吸水管5上部同水泵前管10(远水泵端)相通,水泵前管10(近水泵端)同自吸式离心水泵22吸入口相通,自吸式离心水泵22出水口与水泵后管20(近水泵端)相通,水泵后管20(远水泵端)同储水罐19相通,储水罐19同供水管13相通;下面结合图3、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一次动作过程通过拉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拉出饮水机外;把水瓶7直立放在托板4上,打开水瓶7的上盖,拿起吸水管5放入水瓶7中达到水瓶7底部止。推动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推入饮水机内;通过接线柱26同外部电源相连,水位感应器18测得储水罐19中水位没有达到规定水位,发出信号给控制器27后,控制器27接通自吸式离心水泵22电源,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叶轮旋转,通过水泵前管10把水瓶7中的纯净水或矿泉水25经过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吸入口进入自吸式离心水泵22内,再经过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叶轮旋转把纯净水或矿泉水经过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出水口及水泵后管20排入储水罐19中,当储水罐19中的水位达到规定水位时,水位感应器18发出信号给控制器27后,控制器27断开自吸式离心水泵22电源,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叶轮不旋转停止抽水;打开水嘴(水喉)9纯净水或矿泉水从储水罐19中流入冷热水加工器12中,并可接入饮水机外的容器中;当水瓶7中没有水后,水瓶7通过拉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拉出饮水机外,从水瓶7中取出吸水管5;把空水瓶7从托板4上取走后,推动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推入饮水机内。
实施例3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如图5、图6所示,供水系统的吸水管5上部同齿条8的下部相连,又同水泵前管10(远水泵端)相通,水泵前管10(近水泵端)同自吸式离心水泵22吸入口相通,自吸式离心水泵22出水口与水泵后管20(近水泵端)相通,水泵后管20(远水泵端)同储水罐19相通,储水罐19同供水管13相通;齿条8同齿轮21咬合相连,齿轮21同轴24定位连接于轴支架23上,轴支架23固定在隔层板11上,轴24的一端又同减速机28相连,减速机28同电动机29相连。
下面结合图5、图6说明本实施例的一次动作过程通过拉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拉出饮水机外;把水瓶7直立放在托板4上,打开水瓶7的上盖,推动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推入饮水机内;通过接线柱26及控制器27与外部电源相连并接通电动机29电源,电动机29开始转动,带动同电动机29相连的减速机28及轴24和齿轮21同时转动,与此同时咬合于齿轮21上的齿条8做直线的下降运动,并带动与齿条8下部相连的吸水管5一同做直线的下降运动,使吸水管5进入水瓶7中达到水瓶7底部止;通过接线柱26同外部电源相连,水位感应器18测得储水罐19中水位没有达到规定水位,发出信号给控制器27后,控制器27接通自吸式离心水泵22电源,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叶轮旋转,通过水泵前管10把水瓶7中的纯净水或矿泉水经过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吸入口进入自吸式离心水泵22内,再经过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叶轮旋转把纯净水或矿泉水经过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出水口及水泵后管20排入储水罐19中,当储水罐19中的水位达到规定水位时水位感应器18发出信号给控制器27后,控制器27断开自吸式离心水泵22电源,自吸式离心水泵22的叶轮不旋转停止抽水;打开水嘴(水喉)9纯净水或矿泉水从储水罐19中流入冷热水加工器12中并可接入饮水机外的容器中;当水瓶7中没有水后,通过接线柱26及控制器27与外部电源相连并接通电动机29电源,电动机29开始与前次方向相反地转动,带动同电动机29相连的减速机28及轴24和齿轮21同时转动,与此同时咬合于齿轮21上的齿条8做直线的上升运动并带动与齿条8下部相连的吸水管5一同做直线的上升运动并使吸水管5拔出水瓶7外;通过拉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拉出饮水机外;把空水瓶7从托板4上取走后推动拉手3带动托板4沿侧滑道1的滑动方向并在轮子2上一同被推入饮水机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水瓶内藏式饮水机,具有机壳、水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机壳底部的水瓶承载系统,以及分别与水瓶、水加工系统通过管道相连的供水系统。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瓶内藏式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瓶承载系统包括侧滑道(1)、轮子(2)、拉手(3)、托板(4),托板(4)两侧设置的侧滑道(1)与机壳(6)相连,轮子(2)安装于托板(4)下部,拉手(3)安装于托板(4)的前侧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瓶内藏式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吸水管(5)、水泵(22)、储水罐(19),吸水管(5)一端插装于水瓶(7),其另一端通过水泵前管(10)与水泵(22)的吸入口相通,水泵(22)的出水口通过水泵后管(20)与储水罐(19)相通,储水罐(19)通过供水管(13)与水加工系统相通。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瓶内藏式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为金属波纹管软管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瓶内藏式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为自吸式离心水泵。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瓶内藏式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19)内设有水位感应器(18)。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瓶内藏式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齿条(8)、齿轮(21)、轴(24),齿条(8)与齿轮(21)咬合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条(8)一端与插装于水瓶(7)的吸水管(5)的露出部分相连,齿轮(21)通过轴(24)与传动机构相连。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瓶内藏式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小皮带轮(14)、皮带(15)、大皮带轮(16)、手摇把(17),轴(24)上安装的小皮带轮(14),小皮带轮(14)通过皮带(15)与大皮带轮(16)构成皮带传动结构,大皮带轮(16)上安装有手摇把(17)。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瓶内藏式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减速机(28)、电动机(29),轴(24)的一端减速机(28)相连,减速机(28)与电动机(29)相连构成电传动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瓶内藏式饮水机。由机壳、水瓶承载系统、供水系统、水加工系统组成,所述水瓶承载系统包括侧滑道、轮子、拉手、托板,托板两侧设置的侧滑道与机壳相连,轮子安装于托板下部,拉手安装于托板的前侧面;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吸水管、水泵、储水罐,吸水管一端插装于水瓶,其另一端通过水泵前管与水泵的吸入口相通,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泵后管与储水罐相通,储水罐通过供水管与水加工系统相通。本实用新型的水瓶是正立放置在位于底部的托板上,用一根吸水管伸入水瓶达底部,在换装水瓶的过程中极大地减轻了作业强度,使多数正常人都能进行这项作业,避免了一部分人如老人、妇女、体弱者不能进行换装水瓶给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文档编号A47J31/44GK2778149SQ20052008982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3日
发明者丁良宏 申请人:丁良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