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窗帘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19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窗帘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由两种型材复合而成的窗帘杆。
背景技术
地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家居装饰行业的发展和配套产品的繁荣,如窗帘及悬挂窗帘的杆件或者轨道也是琳琅满目,不但满足了人们遮光、挡住外来视线的基本要求,又提供了审美之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窗帘组件的品质也提出苛刻要求。追求材料无毒、无污染,使用轻便、无噪音是这一行业共同的目标。现有的窗帘杆从材质上分大致有木质、塑胶复合和铝合金等几类,从结构上分有滑条式和滑槽式两类。滑条式的窗帘杆配置有悬挂窗帘的吊环,吊环直接套在杆件上实现移动,由于吊环与杆件为面接触,尤其是木质杆和铝合金杆,拉动时噪音大,后经改进有的在杆件表面嵌设一条塑料条做为滑条的,利用吊环在滑条上移动,来减少噪音,但单滑条支撑不稳定,拉动窗帘时,吊环左右摆动,磕碰杆件又增加了另一种噪音;滑槽式窗帘杆是利用悬挂窗帘的滑块或者滚轮在滑槽内移动,为了减少噪音,同样采用滑槽嵌设塑料条来改善,而此结构只适合铝合金杆件上。木质和合金质的杆件均需表面处理,常见的即是喷漆或拷漆处理,铝材也有经电泳处理,工艺较为复杂,也增加环保压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由两种型材配合而成且具有静音效果的复合窗帘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窗帘杆,其杆件由骨架和套固在其外的护套组成,护套上设有一条以上的轨道。护套由塑胶材料拉伸而成,其同材料的轨道具有静音效果。
其中护套上的轨道可为一条滑槽或者两至四条的滑条,分别提供悬挂窗帘的滑块、滚轮或者吊环滑动之需。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制作工序简单,轨道与护套可采用塑胶连体拉伸而成,不但简化装配,又具静音效果;护套和骨架可选用无毒材料,加工生产不产生污染。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1复合窗帘杆一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端面图图3为图1立体分解图图4复合窗帘杆二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端面图其中1-滑架2-护套 3-滑槽31-悬轨4-滑块41-吊环5-滑条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复合窗帘杆,其中杆件由骨架1和套固在其外的护套2组成,护套2上设有一条以上的轨道。所述的护套2与轨道连体,该轨道为截面成T形状的滑槽3,滑槽3成缩口状,两侧对称向槽口凸设有悬轨31,悬轨31边缘略向上拱起,两拱起部提供支撑滑块4作用,减少滑块4与悬轨31的接触面,可降低噪音,减少摩擦,反之也增加悬轨31的耐磨性能,延长寿命。图中滑块4截面为“工”字形,恰好可滑动安放于滑槽3中,滑块4下部定位有装饰吊环41,吊环41上设有一悬挂窗帘布的孔眼。另,滑块4也可由滚轮替代,两滚轮分别可落在两悬轨31上,同样具有可滑动和静音作用。
参照图4和图5,除上述杆件结构外,护套2上也可连体有两至四条轨道,该轨道为凸设于护套2上表面的滑条5。悬挂有窗帘布的吊环41可直接套在杆件外。护套2上的滑条5以两条为佳,分立在过护套2轴心线垂直面的左右两侧,两者的圆心角为10至60度为佳,可平衡支撑吊环41。
上述两例所述的护套2和轨道连体由塑胶拉伸而成,且护套2可拉伸具有两种以上色彩纹理,以增加装饰效果。由于塑胶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润滑性,连体的滑槽或者凸设的滑条与悬挂窗帘布的滑块或吊环间具有拉动阻力小,噪音低的特点,又避免二次安装轨道之麻烦;骨架1可由木材或者铝合金制成,若采用铝合金拉伸的管型材,装配加工十分简便,可以做到无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窗帘杆,其特征是杆件由骨架和套固在其外的护套组成,护套上设有一条以上的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窗帘杆,其特征是护套上连体有一条轨道,该轨道为截面成T形状的滑槽,滑槽成缩口状,两侧对称向槽口凸设有悬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窗帘杆,其特征是悬轨边缘略向上拱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窗帘杆,其特征是护套上连体有两至四条轨道,该轨道为凸设于护套上表面的滑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窗帘杆,其特征是护套上的滑条为两条,分立在过护套轴心线垂直面的左右两侧,两者的圆心角为10至60度为佳。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复合窗帘杆,其特征是护套和轨道连体由塑胶拉伸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窗帘杆,其特征是护套拉伸具有两种以上色彩纹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窗帘杆,其杆件由骨架和套固在其外的护套组成,护套上设有一条以上的轨道。护套由塑胶材料拉伸而成,其同材料的轨道具有静音效果。其中护套上的轨道可为一条滑槽或者两至四条的滑条,分别提供悬挂窗帘的滑块、滚轮或者吊环滑动之需。轨道与护套可采用塑胶连体拉伸而成,不但简化装配,又具静音效果;护套和骨架可选用无毒材料,加工生产不产生污染。
文档编号A47H1/00GK2819996SQ20052009782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6日
发明者余旭平 申请人:余旭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