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扫地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514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扫地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扫地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大扫除或扫地时,都是拿着扫把于地面上清扫,并将地面上不洁物清扫成堆后,再将不洁物清扫于畚箕中,再将不洁物倒入于垃圾桶内收集。但是,此种扫地的方式,常常会让地面上的灰尘飞扬于空气中,让人吸入后,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于是,有些业者设计一种扫地机,此种扫地机上具有一推杆组,于推杆组前端组接有一扫地本体,此扫地本体的壳体内部具有一与地面接触的滚轮,当推动扫地本体的滚轮于地面上滚动时,该滚轮滚动的动力将会传动内部的齿轮组转动,在齿轮转动下,而带动扫地本体上所组接的扫地组(毛刷)对地面的不洁物进行清扫。
由于上述是利用人力推动滚轮于地面上滚动,而产生动力带动扫地组于地面上清扫,一但滚轮表面沾有不洁物或滚轮损坏时,将导致滚轮无法顺利于地面上滚动,易造成滚轮无动力输出带动扫地本体内部齿轮转动,进而无法驱动扫地组进行清扫动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扫地机结构,让扫地机构在电力的传动下,可以自动的清扫地面上的不洁物。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推杆组件、壳体、传动机构、第一扫地组、第二扫地组、搬运组、收集盒及电源组,其特征在于一壳体,是由上半部及下半部构成,该上半部与上述的推杆组件连接;
一传动机构,是以配置于上述壳体中,其上具有一齿轮室及一致动组件所构成,该致动组件透过一皮带带动外露于齿轮室外的皮带轮,该皮带轮带动齿轮室内部的各齿轮传动,此时齿轮室形成包含有至少第一、二、三输出端;另于上述的下半部内配置有对应第二、三输出端的枢接件,此枢接件上具有二枢接轴;一第一扫地组,是配置于上述壳体内,其上具有一头部,该头部上具有呈幅射状环设的毛刷体,该头部上承接有一由底部穿入下半部内部的转轴,此转轴与轴套、伞齿轮组接后,该伞齿轮则与第一输出端啮合;一第二扫地组,是配置于上述壳体内,其上具有一呈滚筒状的刷体及一夹持于前述刷体上的夹持组件所构成,夹持组件两端具有枢接于第二输出端及枢接轴上的轴部;一搬运组,其上具有一轴体,该轴体两端枢接于第三输出端及枢接轴上,该轴体上具有多个弧状的承载片;以及,一收集盒,是配置于壳体的下半部内,并位于搬运组后方,同时该收集盒上配置有一封盖。
该推杆组件是由多个杆体所组接而成,所述的杆体内含有一可伸缩的杆体;所述的杆体前端组接有一转动接头,该转动接头与扫地本体组接。
该在上半部一侧内配置有一电源开关,该电源开关对应的上半部上配置有一弹性组件,在弹性组件上配置有一按钮。
该上半部内配置有一卡掣片。
该下半部外底部配置有多个滚轮。
该上、下半部前端间配置有一防撞组件。
该致动组件是由马达所构成。
该刷体是由多个刷片所构成,每一刷片上具有不同方向的毛刷部。
该夹持组件是具有一上夹部及一下夹部,且上、下夹部中具有供毛刷部穿过的空间。
该第二扫地组组接于壳体的下半部后,于第二扫地组上组接有一盖体。
电源组为一充电电池。
该第二扫地组可更换成多个滚筒组接合成,并于每一滚筒上具有一魔鬼沾,此魔鬼沾可供使用者沾粘固定布块用于擦地。
在使用者使用时,该电源组将提供传动机构电力让传动机构转动,同时传动机构提供有多个动力输出端,此多个动力输出端可以驱动前述第一、二扫地组及搬运组转动,而对地面上的不洁物进行自动清扫,而清扫后的不洁物将收集到收集合中,让使用者可以轻松扫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本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为图2的传动机构立体示意图;图4是为图2的传动机构另一面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扫地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收集盒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本体剖视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扫地本体剖视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推杆组件1;复数杆体11a、11b、11c;伸缩杆体11d;调整组件12;转动接头13;握把部14;扫地本体2;壳体3;上半部31;下半部32;电源开关311;弹性组件312;按钮313;卡掣片314;滚轮321;防撞组件33;传动机构4;齿轮室41;致动组件42;皮带43;皮带轮411;第一输出端412;第二输出端413;第三输出端414;枢接件44;枢接轴441、442;第一扫地组5;头部51;毛刷体52;转轴53;轴套54;伞齿轮55;第二扫地组6;刷体61;夹持组件62;刷片611;毛刷部61;上夹部621下夹部622;轴部623、624;盖体63;搬运组7;轴体71;承载片72;收集盒8;封盖81;电源组9;滚筒10;魔鬼沾101;布块10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外观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包括有一推杆组件1及一扫地本体2所构成,在使用者利用推杆组件1推动扫地本体2时,该扫地本体2即可将地面上的不洁物清扫于扫地本体2内部,而扫地本体2会自动将不洁物收集起来。而前述的推杆组件1是由多个杆体11a、11b、11c所组接而成,并于前述的杆体11c内含有一可伸缩杆体11d,以转动杆体11c上的调整组件12,即可以将杆体11d做拉伸动作,以调整推动杆组件1的长度,另于前述的杆体11d前端组接有一转动接头13,此转动接头13与扫地本体2组接后,可以控制扫地本体2自由转向;另在前述的杆体11a上组接有一握把部14,以供使用者握持而推动扫地本体2。
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本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上述所提的扫地本体2包括有一壳体3、一传动机构4、一第一扫地组5、一第二扫地组6、一搬运组7、一收集盒8及一电源组9所构成;其中,上述的壳体3是由上半部31及下半部32所成,该上半部31除了与上述的转动接头13连接外,在上半部31一侧内配置有一电源开关311,该电源开关311对应的上半部31上配置有一弹性组件312,于弹性组件312上配置有一按钮313,按钮313按下后,会压掣于电源开关311上,以将电源激活,同时弹性组件312将按钮弹回至原位;另于上半部31内配置有一卡掣片314,以卡掣第一扫地组5;又于前述的下半部32外底部配置有多个滚轮321,以提供扫地本体2扫地时行走之用;再于前述的上、下半部31、32前端间配置有一防撞组件33;该传动机构4,配置有一齿轮室41及一致动组件42所构成,前述的致动组件42是选由马达所构成,该致动组件42透过一皮带43带动外露于齿轮室41外的皮带轮411,让皮带轮411带动齿轮室41内部的各齿轮(图中未示)传动,同时让齿轮室41提供有第一、二、三输出端412、413、414;另于下半部32内配置有对应第二、三输出端413、414(如第3、4图所示)的枢接件44,此枢接件44上具有二枢接轴441、442;该第一扫地组5,其上具有一头部51,该头部51上具有呈幅射状环设的毛刷体52,该头部51上承接有一由底部穿入下半部32内部的转轴53,此转轴53在穿入下半部32内部后与轴套54、伞齿轮55及卡掣片314组接后,该伞齿轮55则与传动机构4的第一输出端412的齿轮啮合;
该第二扫地组6,其上具有一呈滚筒状的刷体61及一夹持于前述刷体61上的夹持组件62(如图5所示),前述的刷体61是由多个刷片611所构成,每一刷片611上具有不同向的毛刷部612;另,夹持组件62是具有一上夹部621及一下夹部622,且上、下夹部621、622中具有供毛刷部612穿过的空间,让夹持组件62的上、下部621、622得以夹接于刷体61上,同时于上夹部621两端具有枢接于第二输出端413及枢接轴441上的轴部623、624;另,在第二扫地组6组接于壳体3的下半部32内部后,于第二扫地组6上组接有一盖体63,此盖体63防止刷体61扫起的灰尘进入到壳体3内部;该搬运组7,其上具有一轴体71,该轴体71两端枢接于第三输出端414以及枢接轴442上,该轴体71上具有多个弧状的承载片72;该收集盒8,是配置于壳体3的下半部32内,并位于搬运组7后方,同时该收集盒8上配置有一封盖81,此封盖81在盖合后与壳体3外表面形成一体(如图6所示),而一般为了设计或美观等需要,收集盒8亦可配置于壳体3的一侧或其它部位,例如设于推杆组件与壳体3接合处下部的壳体内;该电源组9,是为一充电电池,以配置于上述壳体3内部,以提供传动机构4激活所需的电源。
请参阅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本体剖视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利用推杆组1调整至最佳可以推动扫地本体2的长度后,按下按钮313而压掣于电源开关311上,让电源组9的电源传输至传动机构4,此时传动机构4的致动组件42激活而传动齿轮室41内部齿轮转动,而让齿轮室41的第一、二、三输出端同时有动力输出,该第一输出端412传动伞尺轮55带动第一扫第组5转动,该第二输出端413则带动第二扫地组6转动,而第三输出端414则带动搬运组7转动,此时第一、二扫地组5、6所扫起的不洁物,扫至于搬运组7的承载片72上,再于搬运组7将不洁物送至收集合8中。当收集盒8所收集的不洁物已满时,使用者可以将封盖81打开,将不洁物倒出。
由于上述的扫地本体2底部具有滚轮321,可以让使用者轻松的推动扫地本体2到处走动清扫。同时,扫地本体2与推杆组件1的转动接头13组接后,可以控制扫地本体2自由转向,让使用者可以轻松的扫地。
请参阅图8、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及其扫地本体剖视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第二扫地组6更换成由多个滚筒10组接合成,并于每一滚筒10上具有一魔鬼沾101,此魔鬼沾101可供使用者沾粘固定布块102用于擦地。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扫地机结构,包括推杆组件、壳体、传动机构、第一扫地组、第二扫地组、搬运组、收集盒及电源组,其特征在于一壳体,是由上半部及下半部构成,该上半部与上述的推杆组件连接;一传动机构,是以配置于上述壳体中,其上具有一齿轮室及一致动组件所构成,该致动组件透过一皮带带动外露于齿轮室外的皮带轮,该皮带轮带动齿轮室内部的各齿轮传动,此时齿轮室形成包含有至少第一、二、三输出端;另于上述的下半部内配置有对应第二、三输出端的枢接件,此枢接件上具有二枢接轴;一第一扫地组,是配置于上述壳体内,其上具有一头部,该头部上具有呈幅射状环设的毛刷体,该头部上承接有一由底部穿入下半部内部的转轴,此转轴与轴套、伞齿轮组接后,该伞齿轮则与第一输出端啮合;一第二扫地组,是配置于上述壳体内,其上具有一呈滚筒状的刷体及一夹持于前述刷体上的夹持组件所构成,夹持组件两端具有枢接于第二输出端及枢接轴上的轴部;一搬运组,其上具有一轴体,该轴体两端枢接于第三输出端及枢接轴上,该轴体上具有多个弧状的承载片;以及,一收集盒,是配置于壳体的下半部内,并位于搬运组后方,同时该收集盒上配置有一封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推杆组件是由多个杆体所组接而成,所述的杆体内含有一可伸缩的杆体;所述的杆体前端组接有一转动接头,该转动接头与扫地本体组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在上半部一侧内配置有一电源开关,该电源开关对应的上半部上配置有一弹性组件,在弹性组件上配置有一按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半部内配置有一卡掣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半部外底部配置有多个滚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半部前端间配置有一防撞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致动组件是由马达所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刷体是由多个刷片所构成,每一刷片上具有不同方向的毛刷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持组件是具有一上夹部及一下夹部,且上、下夹部中具有供毛刷部穿过的空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扫地组组接于壳体的下半部后,于第二扫地组上组接有一盖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源组为一充电电池。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地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扫地组可更换成多个滚筒组接合成,并于每一滚筒上具有一魔鬼沾,此魔鬼沾可供使用者沾粘固定布块用于擦地。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扫地机结构,包括有一推杆组件及一扫地本体所构成,扫地本体包括有一壳体、一传动机构、一第一扫地组、一第二扫地组、一搬运组、一收集盒及一电源组所构成,在使用者使用时,该电源组将提供传动机构电力让传动机构转动,同时传动机构提供有多个动力输出端,此多个动力输出端可以驱动前述第一、二扫地组及搬运组转动,而对地面上的不洁物进行自动清扫,而清扫后的不洁物将收集到收集盒中,让使用者可以轻松扫地。
文档编号A47L11/00GK2822499SQ20052010338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5日
发明者萧添荣 申请人:萧添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