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5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洗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洗工具,该清洗工具有用于单独容纳待清洗物体的空间,并且将带有容纳在前述空间中的待清洗物体的清洗工具浸入清洗液中,以便清洗待清洗物体。
背景技术
例如,通过在切割过程中将部件切割成独立的片来制造主要由陶瓷等制成的设备,该部件与上述多个设备一体形成。用于在切割过程期间将部件固定于切割夹具的树脂,以及切割部件产生的粉末(微细碎片)附着在设备上。因此,在切割过程之后,设备应当用超声波清洗等方法进行清洗。
用来清洗设备的传统清洗工具装备有底盘,所述底盘具有至少一个顶面和具有比设备稍大点儿的空间,所述设备是待清洗物体,还具有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设置在空间的顶表面上。盖部件具有网状部分。容纳在由清洗工具的底盘和盖部件限定的空间中的设备浸入清洗液中,所述清洗液在带有清洗工具的清洗桶中,由此借助清洗液对其应用超声波。盖部件具有网状部分,网状部分可由框架和由框架支撑的网组成。所述网由经线和纬线编织构成,使得彼此上下交织,如图33中的部分放大图所示。
但是,如图34所示,盖部件100的网101在清洗期间有很大的振动,从而设备D容纳其间的空间SP的容积(空间SP的高度)会增加。这种状态可导致设备D从容纳设备D的空间SP中出来。当通过增加各丝的张力,或者通过增加经线限制纬线移动的部分的数量时,丝的刚性增强,反之亦然(例如通过将网制得更细和更紧密),经线和纬线不会在这些丝组成的网的平面中移动。因此,经线和纬线成为妨碍清洗液或超声波到达设备D的障碍物。结果,出现设备清洗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清洗工具是考虑到前述主题而完成的,并且清洁工具包括
底盘,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用以单独容纳待清洗物体的空间(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其中,至少是空间顶部敞开;和盖部件,包括框架;第一平面部分,由多个线状部件制成(或组成),所述线状部件沿预设的第一方向张紧于(或拉紧于)框架以形成(组成)一平面部分;第二平面部分,由多个线状部件制成(或组成),所述线状部件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张紧于(或拉紧于)框架以形成(组成)另一平面部分,该平面部分与第一平面部分平行并且在第一平面部分之上与其紧贴,或者第二平面部分由条状部件制成(或组成),由框架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支撑,以形成(组成)相同的另一平面部分,当盖部件安放(或设置在上面)在底盘上时,第一平面部分形成空间的顶表面,清洗工具浸入清洗液中时待清洗物体容纳在该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当(在此状态)各待清洗物体容纳于由底盘和盖部件的第一平面部分形成的空间(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中时,各待清洗物体随着清洗工具浸入到清洗液中,由此各物体通过超声波清洗或类似方法被清洗。用于容纳待清洗物体的空间的顶表面由第一平面部分限定。第一平面部分是由多个线状部件、沿预定的第一方向、张紧于(或拉紧于)框架以形成一个平面部分而制成(组成)。此外,框架具有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张紧于(或拉紧于)框架的线状部件”或具有沿第二方向“由框架支撑的条状部件”,由此形成的第二平面部分是与第一平面部分平行且位于第一平面部分之上紧贴于第一平面的另一平面部分。
特殊地,“组成第二平面部分的多个线状部件”或“组成第二平面部分的条状部件”直接安排(直接安放)在组成第一平面部分的多个线状部件上,并且设置成在平面图中穿过组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因此,当组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开始振动时,两端部(拉紧状态的基底部分)作为静止点,组成第二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或条状部件压制组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以限制振动。结果,在清洗期间,待清洗物体从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露出和从清洗工具中掉下的可能性减小。
另一方面,组成第二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或条状部件安置在组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之上,并且因此不限制组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在平行于第一平面部分的平面中移动。这样,当清洗液进出空间时,组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可在平行于第一平面部分的平面内移动,因此不会阻碍清洗液(或超声波)到达待清洗物体。因此,清洗液(或超声波)到达待清洗物体的整个表面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待清洗物体能充分清洗。
清洗工具优选包括放置在形成(组成)底盘空间下部(底部)的部分的顶表面和盖部件的第一平面部分的下表面之间的多个线状部件,用以在组成空间下部的部分的顶表面和第一平面部分的下表面之间保持间隙(下文成为“空间高度”)。
根据该结构,仅通过用具有不同直径的线状部件代替放置在底盘空间下部(底部)的部分的顶表面和第一平面部分的下表面之间的线状部件,可容易地改变空间高度。从而,可容易地提供用于具有不同高度的待清洗部件的清洗部件(或清洗工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清洗工具包括底盘,具有并形成(或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用于单独容纳待清洗物体的空间,其中至少是空间的顶部敞开;和盖部件,包括框架;和第一平面部分,由多个线状部件制成(或组成),所述线状部件沿预设的第一方向张紧于(或拉紧于)框架以形成(或组成)一平面部分,其中,当盖部件安放在底盘上(或通过将盖部件设在底盘之上)时,第一平面部分形成空间的顶部,清洗工具浸入清洗液中时待清洗物体容纳在该空间中,清洗工具浸入清洗液时待清洗物体容纳在该空间中,其中盖部件包括固定于框架的条状部件,以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平面部分并在第一方向上且至少在线状部件的两端部附近与第一方向交叉,条状部件与线状部件接触以在与第一平面部分交叉的方向上施力(例如,施力的方向垂直于第一平面部分,即,施力的方向垂直于由框架形成的平面),由此对线状部件施加张力。
根据该配置,条状部件能容易地将张力施加给形成第一平面的线状部件。因此,当线状部件形成第一平面部分安装(或固定)于框架时,不需要给形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施加适当地张力。这样,可简化用以形成盖部件的操作。此外,张力可无误地施加到线状部件,由此,在清洗过程中线状部件的振动可减少。
应当注意,在上述情形中,框架可不仅有组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而且有上述提到的组成第二平面部分的条状部件。以这种配置,通过在穿过第一平面部分的方向上施力到形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上和形成第二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上,条状部件施力给形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和形成第二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盖部件优选包括弹簧状部件,当盖部件设置在底盘上时所述弹簧状部件与条状部件和底盘接合,弹簧状部件在条状部件和底盘彼此靠近的方向上施力。
以这种配置,即使底盘发生弯曲,通过条状部件和弹簧状部件,底盘的弯曲可修正。因此,可提供一种清洗工具,其具有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所述空间具有预定尺寸和预定形状。


通过参照下面对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同时结合附图,会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其它目的、特征和许多伴随优点。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盘前表面的平面图,所述底盘构成清洗工具的一部分;图2是图1所示底盘后表面的平面图;图3是图1所示底盘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底盘上形成的图案的放大平面图;图5是底盘沿图4所示的线1-1切面的放大平面图;图6是底盘沿图4所示的线2-2切面的放大平面图;图7是底盘沿图4所示的线3-3切面的放大平面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盖部件的平面图,所述盖部件构成清洗工具的一部分;图9是图8所示盖部件的侧视图;图10是图8所示盖部件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11A是清洗工具的平面图,图8所示的盖部件安置(或设置)在图1所示的底盘上;图11B是清洗工具的侧视图,具有与图11A所示相同的状态;图12是清洗工具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8所示的盖部件安置(或设置)在图1所示的底盘上;图13是底盘和盖部件沿图12中线4-4切面的剖视图;图14是图12所示清洗工具的部分放大透视图;图15是清洗工具的操作视图,所述清洗工具包括图1所示的底盘和图8所示的盖部件;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底盘前表面的平面图,所述底盘构成清洗工具的一部分;图17是形成在图16所示底盘上的图案的放大平面图;图18是底盘沿图17中线5-5切面的剖视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盖部件的平面图,所述盖部件构成清洗工具的一部分;图20是图19中所示盖部件的正视图;图21是图19中所示盖部件的侧视图;图22是图19中所述盖部件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23是盖部件沿图22中线6-6切面的剖面图;图24A是清洗工具的平面图,图19所示的盖部件安置(或设置)在图16所示的底盘上;图24B是清洗工具的侧视图,具有与图24A所示相同的状态;图25是清洗工具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19所示的盖部件安置(或设置)在图16所示的底盘上;图26是底盘和盖部件沿图25中线7-7切面的剖视图;图27是清洗工具的操作视图,所述清洗工具包括图16所示的底盘和图19所示的盖部件;图2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改进例的清洗工具的剖视图;图29是图28中所示清洗工具的侧视图;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清洗工具的剖视图;
图31是设备平面图,该设备是由本发明的清洗工具进行清洗的待清洗物体的一个例子;图32是图31中所示设备的正视图;图33是传统清洗工具的网的部分放大图;和图34传统清洗工具的操作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将在此后参照


第一实施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清洗工具由图1至7至所示的底盘10和图8至10所示的盖部件20组成。
如图所示,图1是前表面的平面图,图2是后表面的平面图,和图3是侧视图,底盘10通常是矩形的薄板部件,在平面图中(从平面可见),具有沿X轴的侧边和沿Y轴的侧边,两轴彼此垂直。图1中由虚线包围的图案P1在底盘10上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重复形成。
特别地,底盘10具有如图4中所示的多个通孔11、通孔12、突出部分13和突出部分14,图4是图案P1的放大图,图5、6和7分别是沿线1-1、沿线2-2和沿线3-3的切面的放大剖视图。
通孔11沿X轴方向以第一距离L1间隔形成,并沿Y轴方向以第二距离L2间隔形成,第二距离比第一距离大,如图1和2所示。通孔11的直径小于通孔12的直径。因而通孔11被称作“小直径通孔11”,通孔12被称作“大直径通孔12”。
在平面图中(从平面可见),大直径通孔12的中心位于距小直径通孔11的中心位置在X轴方向上大约第一距离L1的一半(L1/2)的位置,距小直径通孔11的中心位置在Y轴方向上大约是第二距离L2的一半(L2/2)的位置。特别的,小直径通孔11的中心与虚线矩形框的对角线的交叉点一致,所述小直径通孔的中心是通过连接相邻四个大直径通孔12的中心得到。
在平面图中(从平面可见)突出部分13具有椭圆形。此外,突出部分13是指椭圆突出部分13。在平面图中(从平面可见)椭圆形突出部分13的短轴和长轴分别沿X轴和Y轴的方向。在平面图中(从平面可见)椭圆形突出部分13的中心(长轴和短轴的交叉点)与位于距小直径通孔11中心位置在X轴方向大约第一距离L1的一半(L1/2)的位置一致。换句话说,椭圆形突出部分13形成在Y轴方向上相邻两个大直径通孔12之间。锥形表面形成在椭圆形突出部分13的顶表面上。
在平面图中(从平面可见)突出部分14是圆形。此外,突出部分14是指圆形突出部分14。在平面图中(从平面可见)圆形突出部分14的中心位于距小直径通孔11的中心在X轴方向大约第一距离L1的五分之一(L1/5)的位置,并位于距小直径通孔11的中心在Y轴方向大约第二距离L2的五分之一(L2/5)的位置。特别的,小直径通孔11的中心与虚线矩形框的对角线的交叉点一致,所述小直径通孔的中心是通过连接相邻四个圆形突出部分14的中心得到。锥形表面形成在椭圆形突出部分14的顶表面上。
以这种配置,底盘10具有并形成(或有形成于其中的)空间SP(见图4),所述空间由一对椭圆形突出部分13和由四个圆形突出部分14来限定(或组成),所述突出部分13穿过单个小直径通孔11彼此相对,所述突出部分14围绕小直径通孔11排列。所述空间用于单独容纳待清洗物体,其中至少空间SP的顶部是敞开的。
底盘10期望由与待清洗物体不粘着的材料制成,即使底盘10开始与待清洗物体接触。因为在该实施例中待清洗物体由陶瓷制成,用于底盘10的优选材料包括聚酰胺(尼龙)基树脂,聚酯基树脂,聚亚安酯基树脂,聚烯烃基树脂(聚丙烯基树脂,聚乙烯基树脂),聚氯乙烯基树脂,聚偏二氯乙烯基树脂,聚乙烯氟基树脂,聚乙烯醇基树脂,polychlarl基树脂,聚丙烯醛基树脂和氟基树脂。而且,可以使用ABS树脂聚碳酸酯和PEEK(聚醚乙醚酮)作为材料。此外,可选择根据ASTM-D1044具有锥形磨损度不超过300mg/1000次的材料用于底盘10。
盖部件20包括框架21和多个线状部件22、23和24。
如图8所示的盖部件20的平面图和图9所示的盖部件的侧视图,在平面图中(从平面可见)框架21是具有矩形外形的薄板部件。该矩形的短轴和长轴分别沿X轴和Y轴方向。矩形开口(窗)21a形成在框架21上,所述开口比底盘10的外形稍微大。此外,孔21b以恒定间隔形成在框架21上,所述孔用于夹持(或系于)线状部件22、23和24。
如10所示的是部分放大平面图,多个线状部件22中的每一个夹持(系于,或接合于)在框架21的孔21b中,并张紧于(或拉紧于)框架21,以便在关于框架21的预定第一方向上延伸(该方向具有相对Y轴正向的负角(顺时针角)θ1)。因此,多个线状部件22形成第一平面部分,所述第一平面部分是平行于由框架21形成的平面(X-Y平面)的一个平面部分。
多个线状部件23的每一个夹持(系于,或接合于)在框架21的孔21b中,并张紧于(或拉紧于)框架21,在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该方向具有关于Y轴正向的正角θ2(逆时针角))的线状部件22之上。在该实施例中,角θ1的绝对值等于角θ2的绝对值。因此,多个线状部件23形成第二平面部分,所述第二平面部分是平行于由多个线状部件22形成的第一平面部分的另一平面部分,并且位于第一平面部分之上并紧贴第一平面部分。
多个线状部件24的每一个夹持(系于,或接合于)在框架21的孔21b中,并安置在线状部件22的下面(在Z轴的反方向)。两个线状部件24张紧于(或拉紧于)框架21,以便其沿Y轴方向,所述方向在框架21沿X轴方向上的矩形开口21a两端部的附近。另外两个线状部件24张紧于(或拉紧于)框架21,以便其沿X轴方向,所述方向在框架21沿Y轴方向上的矩形开口21a两端部的附近。
线状部件22、23和24由线状树脂制成。同底盘10一样,线状部件22、23和24优选由不粘附于待清洗物体D的材料制成,即使其与待清洗物体D接触。在该实施例中,用于线状部件22、23和24的优选材料包括聚酰胺(尼龙)基树脂,聚酯基树脂,聚亚安酯基树脂,聚烯烃基树脂(聚丙烯基树脂,聚乙烯基树脂),聚氯乙烯基树脂,聚偏二氯乙烯基树脂,聚乙烯氟基树脂,聚乙烯醇基树脂,polychlarl基树脂,聚丙烯醛基树脂和氟基树脂。而且,ABS树脂和聚碳酸酯可以使用。此外,可选择根据ASTM-D1044具有锥形磨损度不超过300mg/1000次的材料用于线状部件22、23和24。
底盘10和盖部件20这样彼此重叠放置,使得底盘10容纳在盖部件20的开口21a中,如图11A和11B所示。特别地,盖部件20排列在(或安置在)底盘10之上。此时,第一平面部分由线状部件22面对底盘10的上(或顶)表面构成。换句话说,第一平面部分由线状部件22排列在线状部件23组成的第二平面部分和底盘10的上(或顶)表面之间构成。盖部件20和底盘10通过未示出的夹具或具有弹性的类似物而互相固定。由此,线状部件22和23排列(或放置)在底盘10的每个空间SP之上,如图12所示的是部分放大平面图和图13是底盘10和盖部件20沿图12中线4-4切面的剖面图。更特别地,线状部件22和23通过直接在小直径通孔11的中心之上的位置和位于椭圆形突起部分13和圆形突起部分14之间的位置。
由此,空间SP的顶表面由线状部件22组成的第一平面部分来限定。待清洗物体D单独容纳在空间(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SP中,如图14中的透视图所示,物体D随着清洗工具浸入清洗液中,并对其提供超声波。从图14清楚看到,线状部件22和23可设置为通过椭圆形突出部件13和圆形突出部件14的顶表面下方(Z轴的反方向)的位置。
如上所述,多个线状部件23由第二平面部分组成,所述第二平面部分排列(或放置)在由第一平面部分组成的多个线状部件22的正上方,并进一步排列(或放置),在平面图中(从平面可见),使其穿过线状部件22。此外,如从图15中所理解的,示意性地给出清洗期间清洗工具的状态,当线状部件22在垂直方向(垂直于底盘10的平面的方向)以其两端部(拉紧状态的基底部分)为静止点开始振动时,线状部件23压制线状部件22以限制线状部件22的振动。结果,在清洗期间,待清洗物体从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露出和从清洗工具中掉下的可能性减小。
换句话说,由于线状部件23排列在线状部件22之上(换句话说,线状部件22和线状部件23不交织),线状部件22在平行于第一平面部分的平面(X-Y平面)上的移动不受限制。因此,当清洗液进出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时,线状部件22可在平行于第一平面部分的平面中移动,不会阻止清洗液(或超声波)到达待清洗物体D。
同样,线状部件22排列在线状部件23的下方,使得线状部件22不会限制线状部件23在平行于第二平面部分的平面(X-Y平面)中移动。因此,当清洗液进出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时,线状部件23可在平行于第二平面部分的平面中移动,不会阻止清洗液(或超声波)到达待清洗物体D。
因此,清洗液(或超声波)到达待清洗物体D的整个表面的可能性增加,使得待清洗物体D能充分清洗。
此外,当盖部件20放置在底盘10上时,线状部件24放置(或排列)在由底盘10的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的下部(底部)组成的部分的顶表面和第一平面部分(即,线状部件22)的下表面之间。因此,线状部件24可在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的下部组成的部分的顶表面和第一平面部分的下表面之间保持间隙(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的高度),如图15所示。
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清洗工具,仅通过用其它不同直径的线状部件取代线状部件24,就可容易地变换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的高度。因此,可容易提供可用于具有各种高度待清洗部件的清洗部件(或清洗工具),而不改变底盘10和盖部件20的形状。
第二实施例随后,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清洗工具。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清洗工具包括图16至18所示的底盘30和图19至23所示的盖部件40。
底盘30用与底盘10相同的材料制成。如图16所示的底盘30前表面的平面图,底盘30通常是矩形薄板部件,在平面图中(或从平面所见),具有沿X轴的侧边和沿Y轴的侧边,两轴彼此垂直。图16中由虚线包围的图案P2在底盘30上沿Y轴方向重复形成。
图17和18所示的是底盘30沿图17中线5-5切面的剖视图,图案P2包括具有恒定深度的凹部31、大直径通孔32和小直径通孔33。
凹部31包括一个凹部31a和多个凹部31b。在平面图中(或从平面所见),凹部31的形状是狭长带状形状,所述形状具有沿Y轴方向的狭窄宽度和沿X轴方向的纵向。在平面图中(或从平面所见),各个凹部31b的形状通常是正方形。凹部31b沿X轴方向以每个预定距离L3形成。每个凹部31b在Y反方向的端部与凹部31a连通。每个凹部31b和与凹部31b相连通的凹部31a的部分形成空间SQ,所述空间通常是直角立体形状,并且其顶表面敞开。空间SQ用于容纳待清洗物体。
每个大直径通孔32通常形成在凹部31b的中心(空间SQ的底表面)。每个小直径通孔33形成在凹部31a、相邻凹部31b之间。
盖部件40包括金属框架41、多个线状部件42和一对杆状部件43,如图19的平面图、图20的正面图和图21的侧视图所示。
在平面图中(或从平面所见),框架41是具有矩形外部形状的薄板部件。所述矩形的短侧和长侧分别沿X轴和Y轴。开口(窗口)41a比形成在框架41上的底盘30的外部形状稍大。此外,多个孔41b用于夹持(或系紧)形成在框架41上的线状部件42。
线状部件42用与线状部件22、23和24相同的材料制成。每个线状部件42夹持(系于,或接合于)在框架41的孔41b中,并沿预设第一方向(在此,X轴方向)排列。因此,形成第一平面部分的多个线状部件42是平行于由框架41形成的平面(X-Y平面)的部分。
各个杆状部件43具有细长方形杆形状。每个杆状部件43固定于框架41的顶表面,使其通过线状部件42的上方。每个杆状部件43排列在框架41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的位置,并从框架41沿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稍微靠近中心。如图20和21所示,每个杆状部件43通过从框架41底部穿过框架41的螺杆紧紧地固定于框架41(具体为框架在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杆状部件43的下表面位于在开口41a、框架41的顶表面下方(例如,杆状部件43的下表面在中心部分比其两端部突出较高)。
以这种配置,杆状部件43将线状部件42在杆状部件43和线状部件42接触部分向下移动,如在图22盖部件4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和图23盖部件40沿图22中线6-6中切面剖视图中所示。特别地,杆状部件43固定于框架41以在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是平行于第一平面部分并在第一平面部分上方与第一方向交叉,并且至少在线状部件42的两端部附近。由此,杆状部件43开始与线状部件42接触以为其在垂直于第一平面部分的方向上施加力(例如,所述力在与第一平面部分交叉的方向,即,所述力在Z轴的反方向,所述反方向垂直于由框架形成的X-Y平面)。由此给线状部件42施加张力。
底盘30和盖部件40彼此重叠设置,使得底盘30容纳于盖部件40的开口41a中,如图24A和24B中所述。特别地,盖部件40安置(或排列之上)于底盘30。盖部件40和底盘30由未示出的夹具或弹性类似物彼此固定。因此,三个线状部件43放置(或排列)在底盘30的各个空间SQ之上,如图25所示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和图26的底盘30和盖部件40沿图25中线7-7切面的剖视图。更特别地,三个线状部件42制成一套,并通过单个凹部31的上方。在三个线状部件42之中,第一线状部件42通过凹部31a的上方,第二线状部件42通过大直径通孔32的上方,且第三线状部件42通过位于在Y轴方向上凹部31b的端部和大直径通孔32之间部分的上方。
这样,空间SQ的顶表面由第一平面部分限定,所述第一平面由线状部件42形成。待清洗物体D单独容纳在这个空间(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SQ中,然后,待清洗物体D随着清洗工具浸入到清洗液中,并且对其施加超声波。
根据第二实施例,即使当形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42连接于框架41时(见图27(A)),适当的张力没有施加给线状部件42,通过调整杆状部件43到框架41的位置(见图27(B)),适当的张力可容易地施加给形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42。因此,用于形成(或制造)盖部件40的操作工作可以简化。此外,可确保张力施加给线状部件42,因此可限制线状部件42在清洗期间的振动。
应当注意的是,框架41(盖部件40)可不仅有组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42而且有上述组成第二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以这种配置,杆状部件43在与第一平面部分交叉的方向上施加压力给形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42和形成第二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因此杆状部件43可施加压力给形成第一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42和形成第二平面部分的线状部件。
此外,杆状部件43可这样配置,使得杆状部件43在垂直于由框架41构成的平面的方向到框架41的部分可以调节,而且还配置为在可调节位置支撑并固定于框架41。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杆状部件43下表面的位置可根据螺杆43a的螺旋量来改变。
第二实施例的改进例如图28所示,该改进例有框架44,代替关于第二实施例清洗工具的框架41,且还有弹簧状部件45,所述弹簧状部件具有日本字“コ”形状截面,所述形状通常是倒C字母形状。
框架44不同于框架41仅在于它有从内边缘突出的突出部分44a。当盖部件(框架44)安排在底盘上时,底盘30在其周缘部与突出部分44a接触。
弹簧状部件45有弹性。每个弹簧状部件与杆状部件43的顶表面和底盘30的下表面接合(接触),用以在杆状部件43和底盘30彼此靠近的方向上施加压力。准备了四个弹簧状部件45,并且它们排列在清洗工具的四个中心部位的附近。
以这种配置,即使在底盘30中产生弯曲,如图29中虚线所示,弯曲可由杆状部件43和弹簧状部件45校正,所述杆状部件难以产生弯曲。因此,可提供清洗工具,所述清洗工具具有预定尺寸和预定形状的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
应当注意的是,竖直在Z轴方向的壁部分(肋)可形成在底盘30的外周部,并且底盘30到框架44的相关位置可通过使壁部分的顶表面与线状部件43正下方的线状部件42的下表面接触来进行固定。在这种情况下,框架44不需要突出部分44a。
第三实施例随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清洗工具将对照图30进行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清洗工具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清洗工具不同,所述不同仅在于使用三个或更多杆状部件43(图30中的例子是四个)。所有的杆状部件43以预定间隔支撑并固定于框架41,以便有在Y轴方向的纵向方向,如同第二实施例中的杆状部件43。此外,每个杆状部件43的位置被调节,使得各下表面排列(或定位)在相同平面上。此外,底盘30被配置使得用于待清洗物体D的容纳空间不形成在各杆状部件43的正下方。
以这种配置,张力可通过杆状部件43施加给线状部件42,像在第二实施例中一样。此外,各杆状部件43的下表面形成(或组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位于由线状部件43形成的第一平面的上方。因此,线状部件42在第一平面中的移动不受杆状部件43限制,同时线状部件42在垂直于第一平面中的移动受到杆状部件43的限制。结果,清洗液(或超声波)到达待清洗物体D的整个表面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待清洗物体D能充分清洗。
应当注意的是,例如,待清洗物体D是设备50,用作调节器来控制光学信息或磁学信息的读和/或写设备(头)的位置,如图31和32所示。该设备50有固定部分51;一对由固定部分51支撑的薄板部分52;保持部分(可移动部分)53,所述保持部分设置在各薄板部分52的主要端部用以保持物体;和形成在薄板部件52上的压电/电致伸缩设备(未示出)。所述压电/电致伸缩设备有多个电极和交替层叠的多个压电/电致伸缩层。设备50的外部形状通常是直角立体形状。设备50由陶瓷制成。通过在压电/电致伸缩设备的电极之间电场的形成,压电/电致伸缩设备的膨胀和收缩使薄板部分52变形,由此,保持部分53(因此头由保持部分53保持)被移动。
上述设备50通过线状锯等切割陶瓷的一体部件形成,陶瓷的一体部件在层叠以后被烧制。因此,当其随着清洗工具浸入盛在清洗桶中的清洗液中,处于容纳在本发明的清洗工具的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中的状态时,优选用超声波将在制造过程例如切割过程中粘附于设备的树脂或粉末切实洗掉。
选择用在本发明清洗工具中的线状部件的数量和直径(厚度),使得设备50不会从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掉落,例如,无论是在清洗期间还是在运输期间。此外,选择线状部件的数量和直径(厚度),使得清洗液(或超声波)涂到设备50的整个表面,并且可通过清洗液的流动将保存在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中的微粒清除到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的外部,而不会导致清洗液保留在待清洗物体容纳空间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清洗工具可满意地清洗待清洗物体。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和改进。此外,第二方向需要与从平面可见的第一方向交叉,这样,例如,所有线状部件23不需要在X-Y平面彼此平行。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洗工具,包括底盘,具有并形成用以单独容纳待清洗物体的空间,其中至少是该空间的顶部敞开;和盖部件,包括框架;第一平面部分,由多个线状部件构成,所述线状部件沿预定的第一方向张紧于框架以形成一个平面部分;第二平面部分,由多个线状部件构成,所述线状部件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张紧于框架以形成另一平面部分,所述另一平面部分平行于第一平面部分,并且在第一平面部分上方紧贴第一平面部分,或者第二平面部分由杆状部件构成,杆状部件由框架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支撑,以形成相同的另一平面部分,其中,当盖部件放在底盘上时,第一平面部分构成该空间的顶表面,其中,清洗工具浸入清洗液时待清洗物体容纳在该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清洗工具,还包括多个线状部件,放置在形成底盘空间的下部的部分的顶表面和盖部件的第一平面部分的下表面之间,以在形成该空间的下部的部分的顶表面和第一平面部分的下表面之间保持间隙。
3.一种清洗工具,包括底盘,具有并形成用以单独容纳待清洗物体的空间,其中,至少是该空间的顶部敞开;和盖部件,包括框架;和第一平面部分,由多个线状部件构成,所述线状部件沿预定的第一方向张紧于框架以形成一个平面部分,其中当盖部件放在底盘上时,第一平面部分构成该空间的顶部;该清洗工具浸入清洗液中时待清洗物体容纳在该空间中,其中,盖部件包括固定于框架的杆状部件以在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平面部分,并且在第一平面部分的上方且至少在线状部件的两端部附近与第一方向交叉,杆状部件与线状部件接触以在与第一平面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对其施力,用以给线状部件施加张力。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清洗工具,还包括弹簧状部件,当盖部件放置在底盘上时与杆状部件和底盘接合,弹簧状部件在杆状部件与底盘彼此靠近的方向上施力。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底盘(10)和盖部件(20)的清洗工具。底盘有用于单独容纳待清洗物体D的空间。盖部件有框架(21),和线状部件(22)和(23)。线状部件(22)沿第一方向张紧于框架,以便形成限定空间顶部的第一平面部分。线状部件(23)沿第二方向张紧于框架,以便形成位于第一平面部分之上的第二平面部分。当线状部件(22)在清洗期间将要振动时,线状部件(23)限制这种振动。此外,各线状部件可分别在各自的平面部分自由移动。
文档编号B08B3/04GK1891356SQ200610093549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7日
发明者里吉辰也, 大野盛弘, 北村和正, 长江智毅, 吉田信也 申请人: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