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漏水保温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06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漏水保温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瓶,尤其涉及一种无漏水保温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的保温瓶,在倒水是会有部分漏出滴到外边;即便在出水口位置设置了防滴漏装置,水虽然不会直接漏出,但会沿瓶胆流入外壳中,如果外壳底部不能密封的话,这些水会从外壳内流出。这种现象经常出现,比如当倒完水后,将保温瓶放在桌上一会,再拿起时会在桌面上留有一圈水痕。而现在人们所用的家具价值较高,一旦被水浸后容易损害家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目前保温瓶在使用过程中,有滴水泄漏,污染地面、桌面等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漏水的无漏水保温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漏水保温瓶,它有外壳,在外壳中有瓶胆,所述外壳底部为可排水的密封装置,在瓶胆上口及与之位置对应的外壳内壁间有溢流孔。
所述可排水的密封装置包括底盘,它与外壳相互拧紧,其接触处设有密封垫;在底盘上有排水装置。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孔,它由手动放水塞密封。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孔,它与出水孔连通,两者由手动拉杆上的活塞密封。
所述底盘中心位置设有带密封圈的调节栓,瓶胆托与调节栓连接,瓶胆置于瓶胆托中。
所述瓶胆与外壳间为皮圈,外壳出水口端外沿上有滴水沿,与其相对应的另一侧皮圈和外壳内壁间为溢流孔。
本实用新型将保温瓶底部密封,在上部的出水口处设置滴水沿和溢流孔,有效防止了在倒水时会滴漏的问题;同时溢出的水从溢流孔进入瓶胆与外壳间的空腔中,由于保温瓶底部是密封的,因而不会出现滴漏的现象。当水积累到一定量时,可打开放水塞,将水放走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水在使用中的滴漏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滴水沿,2、溢流孔,3、皮圈,4、外壳,5、瓶胆,6、瓶胆托,7、放水塞,8、底盘,9、排水孔,10、密封圈,11、调节栓,12、密封垫,13、活塞,14、出水孔,15、手动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图1中,在外壳4中安装瓶胆5,外壳4正常出水口位置有滴水沿1,瓶胆5的上端与外壳4间有皮圈3,在与滴水沿1位置相对的皮圈3和外壳4内壁间有溢流孔2。外壳4的外壁有一把手。
瓶胆5的底部安装在瓶胆托6上,瓶胆托6安装在调节栓11上,该调节栓11安装在底盘8中心位置,用以拧紧瓶胆5,瓶胆托6随调节栓11的转动而升降,从而拧紧瓶胆5。底盘8与外壳4下部拧紧,其接触处有密封垫12。底盘8上还有排水装置,它包括排水孔9,其上有放水塞7。在正常情况下放水塞7置于排水孔9堵死密封,需要放水时将放水塞取下即可。
保温瓶在正常倒水之后的剩余水从溢流孔2进入壳内。当积攒到一定量时可通过放水塞7排出。
实施例二
图2中,排水装置包括排水孔9,它与出水孔14连通,并通过手动拉杆15上的活塞13密封。在正常情况,排水孔9和出水孔14被活塞1 3密封,当需排水时,拉动手动拉杆15从而移动活塞13,使排水孔9和出水孔14连通即可。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当然此处的排水结构还可有其他各形式,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漏水保温瓶,它有外壳(4),在外壳(4)中有瓶胆(5),其特征是所述外壳(4)底部为可排水的密封装置,在瓶胆(5)上口及与之位置对应的外壳(4)内壁间有溢流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漏水保温瓶,其特征是所述可排水的密封装置包括底盘(8),它与外壳(4)相互拧紧,其接触处设有密封垫(12);在底盘(8)上有排水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漏水保温瓶,其特征是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孔(9),它由手动放水塞(7)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漏水保温瓶,其特征是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孔(9),它与出水孔(14)连通,两者由手动拉杆(7)上的活塞(13)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漏水保温瓶,其特征是所述底盘(8)中心位置设有带密封圈(10)的调节栓(11),瓶胆托(6)与调节栓(11)连接,瓶胆(5)置于瓶胆托(6)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漏水保温瓶,其特征是所述瓶胆(5)与外壳(4)间为皮圈(3),外壳(4)出水口端外沿上有滴水沿(1),与其相的另一侧皮圈(3)和外壳(4)内壁间为溢流孔(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漏水保温瓶。它解决了目前保温瓶使用过程中,滴水泄漏,污染地面、桌面等问题,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漏水等优点。其结构为它有外壳,在外壳中有瓶胆,所述外壳底部为可排水的密封装置,在瓶胆上口及与之位置对应的外壳内壁间有溢流孔。
文档编号A47J41/02GK2914973SQ20062001999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7日
发明者潘柯 申请人:潘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