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组合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1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组合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尤其涉及一种易于组装、拆解及携带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工作节奏加快,人们为了节省时间,自己不开伙,而在外用餐的人逐渐增加,即外食族大量增加,连带使得卫生筷的使用日益倍增,导致制造卫生筷的树木连带遭受大量砍伐,如此长久的累积下来将对环保产生巨大的影响,且因许多的卫生筷在制造上为了使其外表看来干净美观,多用药剂加以漂白处理。这种经由药剂漂白处理过的卫生筷,经常的使用会在身体内累积一定的毒素,这种毒素对身体健康将产生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兼顾身体健康与环保,外食族便兴起了一股自己携带筷子的风潮。
但由于筷子有一定的长度,携带上甚为不便,所以有人研发设计出一种可缩短长度的折叠筷及组合筷,以方便外食族的随身携带,可是现有的折叠筷在制造上的成本偏高,且该折叠筷的损坏率也非常高,因此非常的不符合经济效益。当前市面上所看到的组合筷多为两节式,其对使用者携带而言仍稍显过长,又因其多利用内外螺纹来相互结合,所以不管是在组装上或拆卸上,常需耗费一段不短的时间,其可说是相当的不便利,因此如果有一种筷子易于携带且又容易组装,则可大大造福外食族,使外食族更乐于携带筷子外出,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及兼顾环保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具有易于携带,容易拆解、卫生、且符合环保要求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节、一下节及衔接上、下节的结合管,其中该上、下节与结合管间是借由衔接部凹凸插接结合成一组合筷。
前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中衔接部是由一凸设于所述上、下节的接合杆与所述结合管轴向贯穿的通孔组成。
前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中衔接部是由分别凸设于所述结合管两端的一接合杆,与分别凹设于所述上、下节中的盲孔组合。
前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中衔接部是由凸设于所述结合管与下节顶端的一接合杆,及凹设于所述结合管与上节底端的盲孔组成。
前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中衔接部是由分别凹设于所述结合管与下节顶端的盲孔,及凸设于所述结合管与上节底端的接合杆组成。
前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中结合管表面形成有文字或图样的造型部。
前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中文字或图样造型部为刻设的凹陷形态或浮凸形态。
本实用新型易于携带及组装、拆解快速、卫生,符合环保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组合筷30——上节
31——握持段33——接合杆50——下节 51——夹持段53——接合杆54——抵靠面55——盲孔 57——盲孔59——盲孔 70——结合管71——通孔 73——接合杆75——接合杆77——接合杆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筷10主要包括一上节30、一下节50及一衔接上节30与下节50的结合管70,该结合管70间是通过衔接部以凹凸插接方式结合成一组合筷10,其中该上节30顶端为一握持段31,而其底端则凸设有一以插接方式,组设于该结合管70中的接合杆33形态的衔接部,且该接合杆33的直径是小于该握持段31,又因该接合杆33的设置可使该握持段31的底端生成一抵靠面(图中未示),并借由该抵靠面的生成,使该上节30插接于该结合管70时能更加密合。
该下节50底端为一斜锥状的夹持段51,其顶端则凸设有一以插接方式,组设于该结合管70中的接合杆53形态衔接部,且该接合杆53的直径是小于该夹持段51的最大直径,又因该接合杆53的设置可使该夹持段51的顶端生成一抵靠面54,并借由该抵靠面54的生成,可使该下节50插接于该结合管70时能更加密合。
该结合管70两端为一平整面,以增加该上节30、下节50与该结合管70结合时的密合度,且该结合管70表面形成有文字或图样的造型部,该文字或图样的造型部是刻设为凹陷或浮凸形态,以使该组合筷10具有广告或美观、防滑的功能。又,该结合管70内是贯穿设有一轴向通孔71形态的衔接部,且该通孔71形态的衔接部可供该上节30与下节50以插接方式结合其中。
再请参阅
图1至图3所示,其为上述衔接部的第一实施例,该衔接部是指凸设于上节30底端的接合杆33与该下节50顶端的接合杆53,及该结合管70内所贯穿的一通孔71,当使用者要结合该组合筷10时,只需将该上节30的接合杆33与该下节50的接合杆53,插接于该结合管70的通孔71中,即可完成组装以使用之。反之当使用者要收纳该组合筷10时,只需将该上节30的接合杆33与该下节50的接合杆53抽出该结合管70的通孔71中,即可方便的收纳。
再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其为上述衔接部的第二实施例,因其主要组件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赘述,该衔接部是指分别凸设于该结合管70两端的一接合杆73,与分别凹设于该上节30、下节50中的一盲孔55,当使用者要结合该组合筷10时,只需将该上节30的盲孔55与该下节50的盲孔55,插接于该结合管70两端的接合杆73中,即可使用该组合筷10。
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其为上述衔接部的第三实施例,因其主要组件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赘述。该衔接部是指凸设于该结合管70与下节50顶端的一接合杆75,及凹设于该结合管70与该上节30底端的一盲孔57,当使用者要结合该组合筷10时,只需要将该上节30、下节50插接于该结合管70内即可使用该组合筷10。
请参阅图6所示,其为上述衔接部的第四实施例,因其主要组件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赘述。该衔接部是指分别凹设于该结合管70与下节50顶端的一盲孔59、及分别凸设于该结合管70与上节30底端的一接合杆77,当使用者要结合该组合筷10时,只需要将该上、下节插接于该结合管内,即可使用该组合筷1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节、一下节及衔接上、下节的结合管,其中该上、下节与结合管间是借由衔接部凹凸插接结合成一组合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部是由一凸设于所述上、下节的接合杆与所述结合管轴向贯穿的通孔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部是由分别凸设于所述结合管两端的一接合杆,与分别凹设于所述上、下节中的盲孔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部是由凸设于所述结合管与下节顶端的一接合杆,及凹设于所述结合管与上节底端的盲孔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部是由分别凹设于所述结合管与下节顶端的盲孔,及凸设于所述结合管与上节底端的接合杆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管表面形成有文字或图样的造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文字或图样造型部为刻设的凹陷形态或浮凸形态。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组合筷结构,包括一上节、一下节及衔接上、下节的结合管,其中该上、下节与结合管间是借由衔接部凹凸插接结合成一组合筷;其中衔接部是由一凸设于所述上、下节的接合杆与所述结合管轴向贯穿的通孔组成。本实用新型易于携带及组装、拆解快速、卫生,符合环保要求。
文档编号A47G21/00GK2889065SQ20062002558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1日
发明者王竞 申请人:王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